富贵清香
牡丹在我国被誉为国花,国色天香,花中之王,在世界上也负有盛名。牡丹花娇艳多姿,雍容大方,富丽堂皇。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文人墨客的讴歌,赞美。
满堂富贵
牡丹诗的内容广泛,有些诗由物咏志讽世,思想深刻,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一个侧面,客观存在是汇成我国诗词海洋的一支闪闪发光的涓涓细流。纵观牡丹诗,大体有几个方面的内容:
赞美牡丹花的娇艳多姿,富丽堂皇:“娇含嫩脸春妆薄,红蘸香绡艳色轻。早晚有人天上去,寄他将赠董双成”。
春意盎然
唐朝徐夤:用拟人的手法,写牡丹的艳丽:“虚生芍药徒劳妒,羞杀玫瑰不敢开”。
唐朝徐凝:用对比和烘托的手法写牡丹超群芳的特点:“看遍花无胜此花,剪云披雪蘸丹砂。开当青律二三月,破却长安千万家”。
徐夤:用形象的比喻写牡丹花的洁白、鲜艳:有些诗人更进一步直书牡丹为“万万花中第一流”;“天然国色美无双”。 “天下真花独牡丹。”
国色天香
宋代欧阳修赞美白牡丹:
蟾精雪魄孕云荄,春入香腴一夜开。
宿露枝头藏玉块,暧气庭面倒银杯。
冰肌玉骨钟琼萼,雪魄蟾精孕秀根。
清香满乾坤
牡丹成为名贵的观赏花卉,始于隋朝盛于唐朝。"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赏牡丹》)在唐代牡丹就已被推崇到"国花"的地位,以其国色天香赢得唐代人的喜爱。据不完全统计,仅《全唐诗》中就收录了五十多位作家的一百多首吟咏牡丹的诗歌。这些诗歌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有很高的成就,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咏物诗创作。“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从牡丹含苞欲放的时候开始,诗人们就开始挥毫动笔,“青苞虽小叶虽疏,贵所高情便有余。”(孙鲂《题未开牡丹》)尽情抒发心中对牡丹的喜爱,描写唐朝社会的风俗习尚,以及各种看花、赏花的情形。“朝日照开携洒看,暮风吹落绕栏收。诗书满架尘埃扑,尽日无人略举头。”(徐夤《牡丹花二首之二》)就连平时喜爱的诗书,也只好随它与尘埃为伴了。在唐人吟咏牡丹之作中,有用诗来回答朋友们对牡丹花事的询问,有在诗里描写以牡丹为花片为人饯行……“为爱红芳江砌阶,教人扇上画将来。”罗隐还写了一首《扇上画牡丹》的诗。即使这样诗人们仍感到没有述尽心中的爱花之情,孙鲂又作了一首《牡丹落后有作》,表达了依依惜别的情怀。在诗人们的笔下,牡丹花的千种神态,万般风姿,一写尽然。
富贵满神州
本文采用河南洛阳冯建军牡丹画原创作品,摘选咏牡丹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