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中四君子里,兰是清幽者,竹是高洁者,菊是隐逸者,这三种花的形象都是为大多数人所认同的。但是关于梅花的说法,却似乎众口难调,人说纷纭,有人说梅花是孤傲的,也有人说梅花是谦逊的。在传统文人的笔下,梅花不仅仅是一朵花,它早已成为人格和意趣的象征,在诗人不同的心境之下,往往流露出不同的品格和风姿。在所有咏梅的诗词里,毛主席和陆放翁的两首《卜算子·咏梅》可以算是最有代表性的篇章了。
陆词中的梅花,生于郊野之地,长于断桥之边,可谓是人迹罕至。在这荒野之中,即使无人栽培无人照管,这朵梅花却不屈的傲然盛开。但荒野终究是荒野,就算盛开的再美,也无人赏识,最终还是只能在这荒野中黯然凋零。虽然并无意与百花中争芳,但仅仅因为开得早,就要被孤立起来遭群芳妒忌。就算是花瓣零落成泥,也还会留下淡淡的香味,就像那时花开一样。
在这首词中,放翁塑造的梅花其实就是他自己人格的象征,他通过赞颂梅花慨然凋零但却芳香如故的精神来表达自己信念无悔,虽死犹生的情怀。在这首词中,梅花是愁苦的、是无奈的、是孤傲的。
如果说陆词的中心在一个"愁"字,那么毛词的中心就在一个"笑"字,可以说这一愁一笑两个字的差别,提纲掣领一般的展现出两首词的情趣差异。毛主席自己也说,他的这首词是"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毛词开篇便笔势凌云,在这悬崖峭壁、百丈坚冰之上,竟然还盛开着俏丽的梅花,环境的恶劣和梅花的从容形成强烈的对比。这一丛梅花,坚冰不损其志,飞雪不掩其俏,险境不折其骨,这种形象,与陆词中的"寂寞开无主"、"黄昏独自愁"是截然不同的。
毛主席之所以要如此塑造梅花面临的艰难困苦,与当时新中国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三年自然灾难、中苏关系恶化等问题纠缠错杂,新中国面临着举步维艰的困顿局面,各个方面都要承受极大地压力。那时中国共产党,正如这一朵百丈坚冰上的俏丽梅花,顶着严寒,迎着飞雪,要把春天的希望带给人间。
春满人间之后,悬崖之上也是一片山花烂漫,但此时梅花却隐藏在众花之中安详的笑了起来。这里的梅花,是谦虚的、是豁达的,而陆词中是"一任群芳妒"的,是与众花对立的。毛词的大度脱俗、安详合群与陆词的孤芳自赏、离群索居又形成鲜明的对比。
一朵梅花,两种心情,在各自的笔下就会展现出截然不同的风姿和形象。然而无论是毛词的无私奉献还是陆词的至死不渝,都激励着无数的爱国者,成为无数人心中的精神丰碑,从这一意义上来说,他们又是统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