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荷花开得热情似火:“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又开得清新可人:“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总之,她是夏季最靓丽的一道风景,或粉,或白,或红,在园艺师的精心选育栽培下,还会变幻出绚丽迷人的复色。她是莲科植物,除了荷花,她还有许多美丽的名字:莲花、水芙蓉、芙蕖……她喜水喜光,每年六月到八月一年之中最炎热的季节,她顶着烈日,美丽地绽放在荷塘之上。
传说:仙女下凡,开出圣洁之花
荷花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西周时期,她就从野外的湖畔沼泽走进了人们的田间池塘,成了人们的食用蔬菜。慢慢地,又以绚烂优雅的风姿走入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成为人们心目中崇高圣洁的象征。后来的人们,喜爱荷花,不单单是爱她绰约袅娜的身姿,更爱她清白圣洁的品质。
于是,许多与荷花相关的故事也就应运而生了。传说,荷花本是王母娘娘身边的一位侍女,她年轻貌美,却因为羡慕人间的风花雪月、男耕女织而动了凡心。她偷偷地下了凡,来到了西湖胜境,被旖旎秀丽的西湖美景深深吸引,嬉戏游乐,流连忘返,迟迟不愿离开。私自下凡的事最终被王母娘娘知晓,娘娘将她打入湖中,深陷淤泥之内,并罚她再也不能返回天界。侍女虽身陷淤泥之中,但其本质是仙女下凡、玉骨冰肌。后来,她从淤泥中开出了美丽圣洁的花朵,至此之后,人间多了这一种洁净清白的花。
咏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荷花素来就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赞美她的诗文数不胜数。这些诗句,多是赞美她袅娜优雅的身姿和高洁清白的品质。
诗人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写了无穷无尽、碧绿青翠的荷叶和阳光照耀下分外红艳的荷花;词人米仁友的“溪上新荷初出水,花房半弄微红”,描写了描写新荷出水、花瓣微红的景象,仿佛少女因害羞而微微发红的脸庞。
近代散文家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也是描写荷花的佳作。他笔下的荷叶,“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他眼里的荷花,“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至于其袅袅悠远的香味,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在歌咏荷花品质的诗文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周敦颐的《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我唯独最喜爱荷花,因为她生长于积存的淤泥之中,却没有受到淤泥的污染,她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一点也不显得妖娆。她的茎是中间贯通的,挺拔秀丽,不生枝蔓。她的味道愈远愈清香,直直地挺立在水中,洁净坚贞。对这种花啊,人们可以远远的观赏,但是不能去轻易玩弄她。周敦颐通过对荷花形象与品质的描写,既歌颂了荷花清白坚贞的品格,又表现了自己洁身自好的人格。
赏荷采莲,好不热闹
人们喜爱荷花,按照江南地区的习俗,阴历六月二十四日为荷花生日,故而荷花又有“六月花神”的雅号。六月二十四日这一天,被定为“观莲节”,亦称“荷花节”,民间流传着观莲花和放荷灯的习俗。
节日当天,人们倾城而出,到荷塘泛舟游玩,赏荷采莲,消夏纳凉。荡漾的清波之中,伴着荷花散发的缕缕清香,知己谈心,采莲弄藕,好不潇洒快活。到了晚上,人们以荷叶为盛器,燃烛于内,这也是小孩子心仪的玩具。或者把莲蓬挖空,点烛作灯,放在屋子里或者庭院之中,祈求平安喜乐。或者在河边施放千万盏荷灯,荷灯随波逐流,和月光交相辉映,波光粼粼,美不胜收。虽然是民间娱乐,但也琴箫合奏,锣鼓争鸣,张灯结彩,满城喧嚣。
荷花以其绰约美妙的身姿和高洁清白的品质感染着世人,深受人们的喜爱,甚至几岁的小孩也能背诵两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在上海可以赏荷花的地方很多,几乎每个公园都有荷花栽种。其中,人民公园、青浦大观园、闵行体育公园、辰山植物园、世纪公园、和平公园、杨浦公园、古华公园、海湾国家森林公园、醉白池、静安公园、闵行文化公园、崇明荷博园、松江新浜、古猗园、顾村公园、嘉北郊野公园等地在种植面积或者品种数量上略胜一筹。上海荷花睡莲展每年在古猗园举办,松江新浜、崇明荷博园每年也举办荷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