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去庐山,但一直没有行动,难道是因为没有足够多、足够美的理由。前几天学得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原来又是出自庐山。庐山究竟有多美,引得这么多的诗人踏寻赋诗赞美。让我们先从诗里去感受一下吧,或许你也有了去庐山的兴致!
庐山山水文化,是中国山水文化的精彩折射,是中国山水文化的历史缩影。庐山的自然,是诗化的自然,亦是“人化”的自然。
自东晋以来,诗人们以其豪迈激情、生花妙笔,歌咏庐山的诗词歌赋有4000余首。东晋诗人谢灵运的《登庐山绝顶望诸峤》、南朝诗人鲍照的《望石门》等,是中国最早的山水诗之一,庐山并成为中国山水诗的策源地之一。
诗人陶渊明一生以庐山为背景进行创作,他所开创的田园诗风,影响了他以后的整个中国诗坛。唐代诗人李白,五次游历庐山,为庐山留下了《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等14首诗歌,他的《望庐山瀑布水》同庐山瀑布千古长流,在中国华大地及海外华人社会中家喻户晓,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极品。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流传广泛,影响深远,“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成为充满辩证哲理的名句…
1
《登庐山绝顶望诸峤》
东晋谢灵运
山行非有期,弥远不能辍。
但欲掩昏旦,遂复经圆缺。
扪壁窥龙池,攀枝瞰乳穴。
积峡忽复启,平途俄已绝。
峦垅有合沓,往来无踪辙。
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
此诗是作者登上庐山最高峰眺望四野山道时抒怀。好山泽之游的谢灵运,来到庐山,并登上“绝顶”,实现了夙愿;放眼四顾,只见“积峡忽复启”、“峦垅有合沓”,这壮丽的自然景色使诗人感奋。
2
《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
唐 李白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影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宿处青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间.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这是诗人李白晚年的作品。此诗先写作者之行踪,次写庐山之景色,末写隐退幽居之愿想;不仅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庐山秀丽雄奇的景色,更主要的是表现了诗人狂放不羁的性格以及政治理想破灭后想要寄情山水的心境,流露了诗人一方面想摆脱世俗的羁绊,进入飘渺虚幻的仙境,一方面又留恋现实,热爱人间美好风物的矛盾复杂内心世界。
3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4
《大林寺桃花》
唐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这首七绝是一首纪游诗,817年(元和十二年)作者于初夏作于江州。诗意是说初夏时节诗人来到大林寺,山下四月已是大地春回,芳菲已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盛开的桃花。
5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小老师及小助手继续招募中,可直接把朗诵的诗词发我下面qq,期待着大家。祝大家新一年开心快乐,收获满满!
邮箱:1359996561@qq.com
微信ID:wacqd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