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国各地的人,
都在谈“文化自信”这个词。
前阵子,小编去了一趟西安,
我就发现西安人,特别有“文化自信”。
除了旅游专线公交车上有志愿者导游,
为我们一路介绍沿途景点外;
坐一趟出租车,
司机与我们侃侃而谈,
讲了半小时的西安历史;
甚至连做肉夹馍的大婶,
也能给我们娓娓叙述:刘邦赴“鸿门宴”的故事;
······
的确啊,西安十三朝古都,它深厚的历史底蕴,
让这些人不“文化自信”都难。
于是小编就想,讲到文化
“人文圣山”和千年古县结合的庐山市,
在全国的县级单位里,
我们庐山市说第二,都没人敢说第一!
是啊!我们庐山市人更应该从骨子里具备
深深的文化自信啊!
那么咱们庐山人的文化自信,
源自何处呢?
请听小编给您一一道来!
庐山市区一角
看诗词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毛泽东
·····
庐山市区的陶渊明雕像
庐山市名胜古迹遍布,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名人志士在此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诗句。歌咏庐山的诗词歌赋有4000余首,除了上述这些人人都会背诵的诗句外,这里还是陶渊明的家乡,陶公一生以庐山市为背景进行创作,所开创的田园诗风,影响了其后整个中国诗坛。
庐山秀峰景区内的李白雕像
唐代诗人李白,数次登临庐山,一首《望庐山瀑布》童叟皆能倒背如流。白居易《大林寺桃花》:“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他不但在庐山市颂诗,还在庐山市筑有“白居易草堂”。宋代文豪苏轼《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是流传广泛,影响深远。
庐山风景图
如此多的名家赞美庐山,他们不但是对庐山风光的歌颂,更是为庐山文化宝库中很重要的一笔财富。
看宗教
宗教信仰是很多人的精神层次的一种寄托,并且还是一种十分持久的社会文化现象,社会发展与宗教文化可谓密不可分。那么庐山市这个地方,跟宗教有什么渊源呢?且看:
道教:道教宗师之一的陆修静,南北朝时期在庐山市修建简寂观,编撰藏道经1200卷,奠定了道教文化中“道藏”的基础,并创立了道教灵宝派。经陆修静改革后的中国源生道教才成为“天师道正宗”。
佛教:四世纪,高僧慧远在庐山建东林寺,首创观像念佛的净土法门,开创了中国化佛教,这也代表了佛教中国化的大趋势。庐山东林寺是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发源地,也被日本佛教净土宗和净土真宗视为祖庭。
其他:1886年,基督教传入庐山;1914年,天主教开始在庐山传播;1925年,穆斯林在庐山建起了宗教活动圣所。
庐山市的宗教文化,在于它的一山藏六教,走遍天下你也找不到的独特性。“庐山到处是浮图”的题咏正是对庐山千余年来宗教形象的概括。至今,庐山仍存有:东林寺、西林寺、黄龙寺、诺娜塔寺院、仙人洞道院、基督教堂、文殊塔等具有很高文物价值和观赏价值的宗教建筑,还有新修建的东林寺净土苑,更是有世界最高的阿弥陀佛像。
庐山市温泉镇的东林大佛像
“一山藏六教”、“庐山到处是浮图”,这样宗教文化兴盛的场景和地方,全国去哪里找第二个?
看教育
说到庐山市的教育文化底蕴,不得不说的肯定是白鹿洞书院了。毫不夸张的说,当年的白鹿洞书院在中国教育界的地位,大概相当于今天的北大、清华吧。
庐山市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的建立,要感谢唐人李渤。当年他在庐山五老峰南麓隐居读书,养了一头白鹿“自娱”,据说这头鹿通人性被人称为“神鹿”。之后李渤为官江州(今九江市)刺史,为纪念他青年时代在此读过书,就广植花木,建亭、台、楼、阁以张其事,并称此地为“白鹿洞”。后来南唐李氏朝廷,在此开办了“白鹿国学”,与将其与当时的金陵城秦淮河畔的国子监齐名,很多学者争相奔赴来到这里求学。
白鹿洞书院内的朱子像
白鹿洞书院与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合称为“中国四大书院”,并被称为“四大书院之首”。那就要说起另一个先贤了,他就是宋人朱熹。宋朝时期,书院里的讲学之风十分盛行,当时的理学宗师朱熹正“知南康军”,便率人造访书院。他见当时书院残垣断墙,杂草丛生。感觉十分惋惜。于是责令官员,修复白鹿洞书院,并自任洞主,制定院规,延聘名师,招收生志,苦心经营书院,之后这里吸引了很多当时的著名人士来讲学,这也让书院名声大噪,对后世影响十分深远。朱熹制定的《白鹿洞书院教规》影响了后世几百年,其办学的模式为后世纷纷效仿。
宋代理学早期代表邵尧夫的两部海内仅存的宋刻孤本《重刊邵尧夫击壤集 》和《邵尧夫先生诗全集 》在星子县横塘镇宋代古墓出土,并入选我国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这两部文献出土于1975年7月,其所在宋墓的墓主名叫陶桂一,南康郡星子(今江西星子县)人,历任武冈、南康军学教授、白鹿洞书院堂长,卒于景定二年(公元1261年)。两书均为墓主生前所挚爱,后作为殉葬品。
赏建筑
所谓:“北有赵州桥,南有观音桥。”距离庐山市区12公里,白鹿镇三峡涧上有一座观音桥,它是我国保存最完好的古老石拱桥之一,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距今已经有1000多年历史。它的构造十分奇特,采用的工艺凹凸榫头对接工艺,距今都让人们觉得十分不可思议,是我们国家古代桥梁工程中罕见的极品。
三峡涧上的观音桥
公元1895年,英国传教士李德立花了200两白银,在庐山市牯岭镇租借牯岭长冲河一带的800亩土地,修建了一栋别墅为避暑之所。从此以后,在庐山上兴建别墅避暑之风一发而不可收拾。
据统计庐山上有16个国家的别墅,总数为636幢,总建筑面积174653.57平方米。这些别墅风格各异,其中中式259幢、美式185幢、英式125幢、德式17幢、瑞典式12幢、日本式11幢、法式7幢、芬兰式3幢、挪威式3幢,还有丹麦、加拿大、俄罗斯、葡萄牙、澳大利亚、瑞士和国际式(多种建筑风格融合)别墅。不光是简直风格方面,这些别墅里面还有名人别墅300余幢,文化积淀十分丰厚,被称为是“世界别墅建筑艺术博物馆”。
庐山市牯岭镇上的老别墅
读思想
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
陶公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充分体现了他对淳朴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劳动的认识及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一句短诗就充分展现了他对理想家园的追求和向往。并且在庐山市生活期间,先生以庐山市内的康王谷为原型,最早提出了“乌托邦”式的构想,一篇《桃花源记》千古传诵,“桃花源”也成了人们心中理想世界的代名词。
庐山市桃花源
如今庐山市温泉镇的桃花源村,尚有先生所言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之景象。
北宋理学家周敦颐
北宋儒家理学思想开山鼻祖周敦颐,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哲学家。他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元公集》)。所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为后世的理学家反复讨论和发挥,构成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庐山市爱莲池
公元1069年,先生“知南康军”。在庐山市任职期间,他创作了一篇国人几乎都能背出来千古名篇《爱莲说》。先生为了他的“莲之爱”,特意在庐山市内修葺了爱莲池。之后其所留的爱莲池,几经修缮保留至今。
而《爱莲说》中的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不但告诉了后人为人处世的道理,亦成为今时今日廉政文化的警世名句。
南宋理学家朱熹
庐山市内有一条十分繁华的商业街叫紫阳路。说到了紫阳路,就得不得不再次提到另一位曾任“知南康军”的名人——朱熹了。
朱熹,别号“紫阳”。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在“知南康军”的任期内,朱子不但修葺了庐山市内的白鹿洞书院,让白鹿洞书院名扬四海以外,他更是完善了自己在思想、教育、理学等诸多领域的主要思想为人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除了这些以外,“紫阳先生”还在庐山市兴修水利工程造福后人。在庐山市南门湖边,至今仍保留着经其修复扩建的“紫阳堤”,这是我国古代水利史上的伟大杰作,造福了庐山市人民几百年。
当然,庐山市深厚的文化底蕴远远还不止这些,小编所能言及的仅为沧海一粟而已。王羲之在鹅池练字的故事、还有唐伯虎画《庐山图》的故事、张大千绝笔画作《庐山图》的故事等等,还都没有为大家一一介绍。
庐山市是一个县级行政单位,但是关于庐山市的名家名篇和故事,登上语文课文的就有近十篇,这对于其他的县级单位来说,是想都不敢想的。都说美丽源于气质、气质源于自信、自信源于实力。父老乡亲们,多了解一点咱们庐山市的文化实力,你会深深被我们家乡深厚的文化底蕴所震撼。
有这样的实力做背景,难道咱们不应该“文化自信”吗?咱们说第二,谁敢说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