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诗经蒹葭全文_诗经蒹葭篇赏析

诗经蒹葭全文_诗经蒹葭篇赏析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6-29 12:19:44
阅读:

读《诗经·蒹葭》学作文

《诗经·蒹葭》

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sù)洄(huí)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qī),白露未晞(xī)。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本周我们学习的古诗是《诗经秦风蒹葭》,对蒹葭这首诗的解读赏析,从古到今,从字数上看,已经是这首诗的成百上千倍,甚至更多。

今天我们不讲这首诗的赏析,我们只从写作文的角度来讲一讲,《蒹葭》这首诗,有着怎么样的叙事结构。

《蒹葭》这首诗,包含的内容非常的丰富,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我们不妨,把它改得通俗一点,把它当成低年级、甚至幼儿园的水平去理解。

它就是一首儿歌《找朋友》。找呀找呀找朋友,想找到一个好朋友。可是找了三次,我明明看到好朋友就在眼前,却怎么也寻他(她)不见。

诗中写了三次找朋友,或者是寻找心中的理想中的“伊人”。所谓伊人究竟在什么地方呢?

第一次寻找,发现伊人,仿佛在河水中央。

第二次寻找,发现伊人,仿佛在水中小洲。

第三次寻找,发现伊人,仿佛在水中的沙滩。

找了三次伊人,找到了没有?结果是还没有找到。

这就更加的强化了这种思念的情绪。

如果用小朋友的眼光去理解,就是,我很想找一个志同道合的小朋友和我一起玩。我第一次找他,没有找到。第二次找他,又没有找到。第三次又去找他,仍然没有找到。

他是这样的吊我的胃口,让我更加的想找到他。如果我们从这样的角度这样去理解,这首诗就变得非常的容易理解。

所谓伊人,究竟指的是什么呢?

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说,《蒹葭》表现了“企慕之情境也”,“盖匪徒儿女之私也”。

钱老的意思是说,万不可把《蒹葭》狭隘地理解成只是表达儿女之情的情诗。《蒹葭》一诗用比兴手法表达了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人生理想,所描写的不是某一具体的人物,也不是某些具体事件,而是涵盖了人类情感活动的共同模式:人类对美好事物的苦苦相思探求的过程。

“伊人”究竟是贤臣还是美女,都无关紧要,无论思贤臣还是思美女,诗人只是执着于自己这一份追寻,读者也会觉得这执着之思是这样弥足珍贵。

形象永远大于思维,从接受美学的观点看,好的文学作品,人们对它的主题的理解往往存有歧义性,每种解释都有它的合理性。)

由于我们不是学术研究考证,我们是讲怎样写作文。从这首诗里,我们抽丝剥茧,或者说去皮去肉,只剩下一个叙事的框架,那就是,作者想找一人。第一次找,没有找到。第二次找,还没有找到。第三次找,还没有找到。于是就更加的思念伊人。

这种三次都没有找到的方法,也是一个很好的写作套路,或者说是一个很好的布局谋篇的范例。

我们以作家樊富庚的报告文学《追老姚》来谈一谈,怎样运用这种找不到的方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

补充介绍一下。樊富庚,曾经做过上海市文学刊物《萌芽》的编辑,就是举办新概念作文大赛的《萌芽》,就是韩寒获奖的那个《萌芽》。报告文学《追老姚》发表在1956年6月的《人民文学》杂志。那时候,小朋友们的爷爷都很小。

下面就听老师读一读,作家樊富庚的报告文学《追老姚》的开头部分。

该文的开头是这样写的:

编辑室主任交给我一个紧急任务:采访天津乡村邮递员姚濯新同志。他向我竖起两个指头:“两天缴卷。”

初春天气,一连下了几天几夜的雨,天还是虎起个脸,那么阴沉沉地,风,象许多把快刀子,使劲地割人的皮肤。我坐了汽车又坐三轮,转了差不多两个钟头,才在一个村子的拐角处找了他的工作地点:“李七庄邮局”。一顺四间屋,靠右边正在盖楼房,门口尽是雨后的污泥,害得我一进门就滑得摔了一跤。 “有什么事同志?”屋内闪出一个矮个子,挺和气地问我。

我正没好气,便说:“找你们局长!”

“我就是。”

“啊?”我吃了一惊,连忙掏出介绍信,说明我的来意。

他显得很高兴:“老姚真值你们结结实实写一下。”但他一会儿又皱起了眉头,“他一早就下乡啦,怎么办?

冒着刺骨的寒风,踏着泥泞的道路,被采访者一早就下乡了,记者怎么办?从标题看,他追去了。那么,他追上了没有?路上有什么周折?你不想知道吗?

作者以“追”的方式把全篇材料组织起来,设计了一个追访老姚而屡屡不见的情节,通过老姚邮路所经的机关、学校、农村的人们对老姚的评价和叙述,一直到作品的最后,采访者还是没有见到老姚其人。

但就是在这一次次的不见之中,通过老乡们的反映赞扬,从侧面凸现出了老姚这个不尚言谈,不怕辛劳,乐于助人,心系山民的先进邮递员的鲜活形象。

三次找老姚都没有找到,却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印象。这就是典型的侧面描写的方法。

关于侧面描写。我们古代有一首诗《陌上桑》讲一个姑娘叫罗敷。

作者是怎样写她漂亮的呢?“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年轻人看见罗敷,禁不住脱帽重整头巾,希望引起罗敷对自己的注意。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以致于农活都没有干完,回来后相互埋怨,只是因为仔细看了罗敷的美貌。”

罗敷究竟长得有多漂亮。没人知道具体的答案,但是我们可以从别人的表现中体会到—罗敷真是漂亮啊!

作家们写人漂亮,写西施姑娘,用一个词语“沉鱼”侧面描写;写罗敷漂亮,用一段话侧面描写。

而这篇《追老姚》,用一整篇文章侧面描写,这就是构思的巧妙,布局谋篇的经典。《追老姚》这篇作品,在《人民文学》上发表以后,立即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很快就被译成了多国文字,选进了各种选集,成为建国初期人物特写中的一篇典范之作。可以说只有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我们学写作文,可以在写人的作文中运用这种技巧。比如说,我们可以写一篇作文,《追校长》《追老师》《找不到的班长》《找不到的三好学生》等。都可以采用这种,侧面描写的办法。下面我们结合每个题目简单讲一讲。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