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登庐山
毛泽东 1959年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这首诗是毛主席1959年在庐山会议前夕写的。
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新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国际国内出现了极大的困难。在诗中,毛主席针对当时国际国内的斗争形势,表现出中国人民独立自主、勇往直前的决心与勇气。
诗歌的首联从动态入手。第一句写山,第二句写人,庐山突兀凌空的雄姿,用一个“飞“字一下子就把山写活了。而登山的人的豪迈振奋的神情,一个“跃”字就尽显出来。写庐山的诗有千千万,但是主席的这首诗歌起势就是那么的豪迈大气。
诗歌的颌联承接“跃上葱茏”展开,登高望远,世界的风云变幻,尽收眼底。面对反华势力的叫嚣,一个“冷”字,即是“冷静”也是“冷淡”。这就是咱中国人的态度: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热”一语双关,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同时也喻指当时轰轰烈烈的“大跃进”。
颈联借想象的翅膀,驰骋于长江上下,西望武汉,九派之上,彩云当空,黄鹤高翔;东眺三吴,波涛滚滚,烟雾缭绕。视野开阔,胸襟宽广。祖国河山壮丽美好。
尾联以幽默的设问来否定没有阶级斗争的桃花源存在,要在“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耕田只能是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