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海棠,人们很自然会想起苏轼那首著名的《海棠》。当年东坡贬官到黄州后,就住在定惠院,东面山坡上“杂花满山,而独有海棠一株”。对这株幽居独处的海棠,东坡一见便视其为知己,多次在花下小酌,并写下了《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东坡在《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中曰:“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诗句抒发了东坡流落天涯的孤客情怀。
海棠花开时尽态极妍,有娇媚不胜情之态。柳永这样描述海棠的娇媚,“东风催露千娇面,欲绽红深开处浅。日高梳洗甚时忺,点滴燕脂匀未遍”。陆游的《海棠歌》则道“蜀姬艳妆肯让人?花前顿觉无颜色。扁舟东下八千里,扬州芍药应羞死”,说海棠花开正艳时芍药都应感到惭愧。
海棠常常和“春睡”连在一起,仿佛海棠是个贪睡的美人。宋代诗僧惠洪《冷斋夜话》记载:唐明皇登沉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白天喝醉)未醒,命高力士使侍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明皇笑曰:“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 ,所以这“海棠春睡”和“贵妃醉酒”就成了广为流传的典故。
所以后人写海棠时,往往脱不开“睡”“妃”二字。比如宋代词人葛长庚的《柳梢青·海棠》就是这样写的:“一夜清寒,千红晓粲,春不曾知。细看如何,醉时西子,睡底杨妃。尽皆蜀种垂丝。晴日暖、熏成锦围。说与东风,也须爱惜,且莫吹飞”。明唐寅曾画过一幅《海棠美人图》,上题《题海棠美人》“褪尽东风满面妆,可怜蝶粉与蜂狂。自今意思谁能说,一片春心付海棠” 。
《广群芳谱》中记载,晋代著名富豪石崇对着海棠花叹道:“汝若有香,当以金屋贮之!”。张爱玲也说过,人生有三大恨事,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海棠到底有香无香,从来是众说纷纭。为此,清代李渔很是愤愤不平。他搬出唐人郑谷的诗来做佐证,“则蜂蝶过门而不入矣,何以郑谷《咏海棠》诗云:‘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他说“有香无香,当以蝶之去留为证”,看来李渔当真是对海棠爱之极矣!
相比这下,南宋词人刘克庄就比较看得开,他在《满江红》一词中写道:压倒群芳,天赋与、十分秾艳。娇嫩处、有情皆惜,无香何慊。恰则才如针粟大,忽然谁把胭脂染。放迟开、不肯婿梅花,羞寒俭。时易过,春难占。欢事薄,才情欠。觉芳心欲诉,冶容微敛。四畔人来攀折去,一番雨有离披渐。更那堪、几阵夜来风,吹千点。
天地尚有残缺,何况海棠?所以宋人方岳说“莫恨无香,最怜有韵,天然情致”。其实,并不是所有品种的海棠都无香。“海棠四品”指西府海棠、垂丝海棠、木瓜海棠和贴梗海棠,一般的海棠花没有香味,而西府海棠却是既香且艳,是海棠中的上品。
唐人偏爱牡丹,咏海棠的诗少。但是到了晚唐,咏海棠的诗就渐渐多了。吴融诗夸海棠“云绽霞铺锦水头,占春颜色最风流”,郑谷诗赞海棠“秾丽最宜新着雨,娇娆全在欲开时”。
五代有个叫刘兼的人,名气不大,但他有一首海棠诗却写得端丽典雅:淡淡微红色不深,依依偏得似春心。烟轻虢国颦歌黛,露重长门敛泪衿。低傍绣帘人易折,密藏香蕊蝶难寻。良宵更有多情处,月下芬芳伴醉吟。
宋人既喜欢梅花,也喜欢海棠。宋人陈思则把海棠提到和牡丹、梅花并肩而论的地位:“世之花卉,种类不一,或以色而艳,或以香而妍,是皆钟天地之秀,为人所羡也。梅花占于春前,牡丹殿于春后,骚人墨客特注意焉,独海棠一种,风姿艳固不在二花下”。南宋吴潜作《满江红》,赞颂海棠的娇润红艳。“······非粉饰,肌肤细。非涂泽,胭脂腻。恐人间天上,少其伦尔。西子颦收初雨后,太真浴罢微暄里。又明朝、杨柳插清明,鹃归未”。
与李清照齐名的宋代女词人朱淑真作过一首《眼儿媚》盛赞海棠,笔触轻柔细腻,言语婉丽自然。“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李清照的《如梦令》最得后人喜爱。“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词的意境,多少取自韩偓的“昨夜三更雨,今朝一阵寒。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这首海棠诗,只不过易安居士把海棠写得更加细腻生动罢了。
王象晋在《二如堂群芳谱》这样形容海棠:“望之绰约如处女,非若他花冶容不正者可比。盖色之美者,惟海棠,视之如浅绛外,英英数点,如深胭脂,此诗家所以难为状也”。相比于“淡极始知花更艳”的白海棠来说,“着雨胭脂点点消,半开时节最妖娆”的红海棠更加令人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