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澳洲的博士生孙浚博阔别祖国一年半后回国与家人团聚前夕,他的母亲写下了这篇文。
1
今天的太阳温暖又明亮,还离我如此之近,因为家里的“小太阳”——赴澳洲留学一年半的儿子,放暑假回来了。
墨尔本、香港、南京、港城……近了,近了,看到了五星红旗飘扬的国疆,也即将踏上炊烟弥漫的故乡。
他说,还是喜欢外婆包的蜜枣花生馅糯米粽子;还是喜欢妈妈做的香辣鱼、糖醋对虾;还是要去一趟母校的“无名餐馆”,和同学聚首话短长。
记得那天,目送他拉着沉重的行李箱,走进机场安检口的那一刻,我的心一下子空落了。连一向不善表达情感的先生,也主动上前拥抱了孩子,叮嘱孩子要注意安全。
从此,我们便日日牵挂……
2
剧集《小别离》中,当方圆夫妇终于把孩子送出国,从机场一回来,两夫妇坐在空荡荡的屋子里却面面相觑……
多久了,没有听到孩子喊我“妈妈”了,胸怀像一个寂静空荡的山谷,没有小溪欢闹流淌的声响。
对于一个喜欢“碎碎念”的中年妇女来说,一次次涌出的想要照护孩子的冲动,在心里狼奔豕突着无处安家。
去年盛夏到今年冬末,孩子又添了一岁多。早早晚晚,我没有为他添置一件衣,没有为他做过一餐饭,更看不见孩子顽皮活泼的身影,这是一种多么焦灼的折磨。
而身在异国他乡的孩子,有没有郁闷烦躁的时刻,有没有孤独无助的困顿呢?
3
全英文的教学模式、陌生的专业术语、高难度的方案设计……
要自己买菜做饭,第二天带到学校中午吃;夜半时分,他仍在看视频,翻词典,啃那一块块“骨头”……
心疼后悔之余,我常常冲他爸爸发火,好像是他将孩子推向了“火坑”。
那段时间,我真的成了一只愤怒的小鸟。不,更像是一只宝宝被别人欺负了的暴怒的母鸡。
每到饭点,我不安的时刻就开始了:孩子的饭煮熟了吗?有没有饿着肚子学习?晚上,更是我对他的“碎碎念”发挥到极致的时段,像每天的天气预报那样必不可少:煤气要记得关,不要吃剩饭菜,多吃水果,注意安全,不要熬夜,遇事不慌,每天要开心……
那时,手机就是我们最亲密的伙伴。我们和孩子隔着一个屏幕的厚度,也隔着千山万水的距离。每天最兴奋的事就是查看他社交平台的分享内容,抢着看谁第一时间知道他的新状态。
从和他交流的只言片语,以及他不断更新的动态,再发挥一下我们夫妻俩作教师的优势——比较擅长的分析想象力,大约可以拼凑起他在国外的全部生活。
4
自从孩子到了国外,我便不再和他谈什么人生理想了,是不愿他那么拼搏劳累,只希望他过得轻松愉快些。
孩子面前的困难已然重重,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身心尤为重要。
也许,是我无休止的念叨打扰了孩子,看见他和同学调侃说“有一种冷叫作妈妈的冷”之后,我不得不控制每天发“碎碎念”的次数,慢慢放下一颗担忧的心。心想,孩子肯定会懂得父母牵挂的心,我们应该充分相信他。
期间,孩子两次长假不归,我想不是因为他不想家,而是因为他有自己的计划要去实施。他必然知道,父母一直在家里等着他,只是他想多看看这世界,让青春的脚步走得更远些。
他甚至希望,有一天也能带父母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
5
家人或是梦想,这似乎是摆在当代年轻人面前最艰难的选择题,因为选择远行就会缺席亲人在彼此生命中许多重要的时刻,恰恰是那些在点滴光阴中流逝的闲淡陪伴,在岁月的长河里才最显珍贵。
我想说的是:孩子,你暂时的离开,是为了将来更好的回归,大胆地去吧!
但是,你要保证你是健康快乐的,一定要把自己照顾好,让父母亲朋放心。
虽然,眼前的你默默无闻,可是,你已走在通往未来的大路上,你的每一点付出必将是有回报的。世界那么大,总有属于你的一片天。
当初,我老母鸡护雏一般的情结,如今也渐渐释怀了。
因为他,我的眼前次第打开了一扇扇窗,展现出一个让我诧异惊喜的崭新世界……
种种压力和考验,既磨练了他的意志,也让他的思维更睿智多元,心胸更开阔大气。
他的世界,肯定会越发精彩。我当然知道那些精彩背后的故事,付出了多少辛苦和汗水;而那些故事背后的故事,是伤痛和无奈、挣扎和困苦,还有许多对亲人“不报忧”的遮掩,我都能一一懂得。
6
幸而,孩子不在家时,我们没有那么手足无措,因为我们也有自己的事要忙。当然,我们也不该有慵懒颓废的理由。
平日里,若是国内发生了什么大事,必定及时与他分享。大家庭欢聚的时候,总会拍些照片和视频发过去,让他知道大家都过得很好,不必牵挂。
儿子,一步步拉近了我与遥远世界的距离,将来我们会跟着他的脚步一一去寻找它们吗?
也许,我也会站在埃菲尔铁塔下数星星;去雅典走近苏格拉底、柏拉图;在维也纳感受晚风中的交响乐,在多瑙河畔留个影……
我想,作为他的父母,我们不应该整天忧心忡忡,而应该快乐生活,用心工作,锻炼好身体,尽力做该做的事,让孩子放心。甚至,将来在他需要的时候能随时冲上去,帮他做点儿什么。
我想,用一颗清澈饱满的心感恩岁月,再用温情和善良回馈这个可爱的世界,是对自己也是对孩子最长情的告白,更是对他最好的交代。
未知的世界,正向我们招手示意。咱们一起快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