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仙山居仙卧龙,传神离奇,流传着八仙过海与山神治恶龙、孙膑书院读春秋、九仙老母定座等传说,在历史上还是著名的“文章之府”,孙膑、丁惟宁、张侗、李澄中等名士归隐于此,留下了白鹤楼、孙膑书院、丁公石祠等大量风格别具的遗址遗迹,形成了众多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文景观。
白鹤楼
苏子题书处,白鹤高飞远。
楼台留胜迹,落叶满空山。
注:在九仙山之阳,丁家楼子村西的山崖上,有一块长约两丈,宽约一丈余的长方形平整磐石。当年,这上面矗立着一座洁白的玉楼,就是白鹤楼,后来由于遭到大自然的毁坏或者人祸兵燹的摧残,如今已是“白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巨石的东侧,竖刻“白鹤楼”三个楷体字,上款已剥蚀,下书“熙宁九年(1076)九月……”正是苏东坡任密州太守期间游览九仙山时所题。
九仙山侔云寺
谷深藏侔云,钟声久不闻。
山水此绝胜,庙貌曾巍巍。
沧桑历劫尘,浮云变古今。
丹崖寻古篆,苔生断句存。
注:侔云寺建于宋代,位于万寿峰下,与五莲山护国万寿光明寺隔壑相望,宋时建筑规模宏大,虽历经沧桑,遗址仍依稀可辨。史载,五莲山原为九仙山之五朵峰,自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赐名五莲,乃自成一山。自此,五莲山护国万寿光明寺的香火一天繁盛一天。因此,九仙山和尚即将其所住持之“侔云寺”,改为“兴云寺”。“兴云”即含有遮盖““光明”之意。五莲山和尚知其用意,遂筑“寥天阁”、“卧云亭”、“镇云亭”等,以制胜兴云寺之“云”,从此九仙山香火日渐颓废,终至衰败。
丁公石祠
石室嵯峨疑鬼工,
九仙高士数丁公。
烟标月格不染尘,
千秋仰止瞻其名。
注:丁公石祠位于九仙山南麓的丁家楼子,系明万历乙巳科进士、诰敕房中书舍人丁耀斗为颂扬其父丁惟宁的功德,以昭后世而兴建。石祠始建于万历三十六年(1608),全部用石料建成,祠前建有石坊“仰止坊”。
洗耳泉看花
鸟道盘空入翠微,
看山无处不忘归。
洗耳泉下水潺潺,
花暖蝶闲游人醉。
注:洗耳泉,也称吕公泉、神泉,位于九仙山东麓山涧中,为九仙山名泉。泉水自石壁下泻,涓涓长流,汇成一泓碧水,常年不涸,泉后有洞曲折幽深。泉侧石壁镌有“洗耳”巨书,楷书,字高2.15米、宽1.76米,上款“明崇祯三年十月” ,下款“主人吕一奏书”,为九仙山古代摩崖石刻之最。
九仙山万寿峰
一峰壁立四峰低,
亦仙亦佛古亦奇。
灵掌排空入幻境,
白云深处隐莲池。
注:九仙山万寿峰,旧名万岁峰,位于老母阁景区内,山峰挺拔屹立,直插云霄,整座山峰状如巨佛端坐,气势巍峨,为九仙山主峰。峰下石壁上有明代题刻“万岁峰”,峰前有宋代古寺侔云寺遗址。
九仙山靴石
谁留石靴蹈虚空?
黛抹霞披紫气浓。
兀立山巅成神迹,
九仙于此伏恶龙。
注:靴石位于靴石村西山埠上,高约3米,重有百吨,底部有巨石似龟,又称镇龟靴石、龟驮靴。
孙膑书院
围魏救赵出奇谋,
九仙书院悟道机。
靴谷深处隐孤踪,
花开花落任所之。
注:孙膑书院位于九仙山靴谷内抱犊峰下,亦称九仙书院,原有遗址,现已修复。相传孙膑晚年隐居九仙山,写成了著名的军事巨著《孙膑兵法》。
龙潭大峡谷(二首)
烟锁云深峡谷幽,
十八瀑布挂飞流。
奇景历历迷人眼,
四时佳处是霜秋。
龙潭飞瀑生响雪,
天半龙湫一线流。
最爱霖谷溪色好,
春花看罢又霜秋。
注:龙潭大峡谷位于九仙山西北,是华北罕见的地中山,以奇、秀、险著称于世。峡谷内有六洞、九峰、十六潭、十八瀑等七十五景,有齐鲁小三峡、小武陵源之称。
九仙山老母阁
奇峰突起插天际,
万仞壁立白云封。
天成石阁类禅室,
观音肖像似鬼工。
安座九仙为神祗,
时有灵异传美名。
好护名山增秀色,
千古悠悠共山青。
注:老母阁位于九仙名峰观音峰上。观音峰突兀峭拔,高与云齐,峰巅绝壁上有一个石洞,口小腹大,高约2.5米,为观音洞,俗称老母阁、蛋壳洞。
九仙大佛(二首)
琢石何人疑神工,
群峰拱列似环听。
独立千载甘寂寞,
花开花落任晚风。
九仙大佛古且奇,
安禅深山少人知。
群峰列峙若环立,
日色明灭石欲起。
空林落落鸟作伴,
烟霞茫茫水为篱。
千载悠悠坐幽谷,
浮云杳杳无甲子。
注:九仙大佛,位于九仙山槲林峪西侧山坡上,为卵石立雕,据考证为宋代石佛。
九仙山十八盘
九仙奇景情侣峰,
烟笼雾锁藏山中。
洗耳泉畔隐樵径,
石仄路险少人行。
谁人倚岩开石壁,
险隘雄关一朝通。
盘道凌空走蛟龙,
但见白云足下生。
注:九仙山十八盘,位于九仙山情侣峰景区以东,为盘山公路的险段,连续有十八个转弯,弯急坡陡,已成为景区一大景观。
九仙山龙王庙
峡谷深深何离奇,
黑白二龙此幽栖。
云霞常护多瀑水,
草木发荣足生机。
珑塔铁壁青嶂立,
太古摩崖石纹起。
张侗渔村烟波客,
留仙榻上饭青泥。
注:龙王庙位于九仙山龙潭大峡谷中段,始建于明代,清末废圮。1988年进行了修复,大殿三间,殿前建有牌坊,屋脊上卧有一条白龙、一条黑龙,庙西为珑塔嶂、铁壁峰,其下有平石“留仙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