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在北宋的历史上,还是在宋诗的文学史上,王安石都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他是那个时代不可多得的大才之一。虽然和苏轼在仕途当中道不同不相为谋,但他们两个人的诗词成就都是不容忽视的。
不过相比苏轼一贬再贬,王安石的仕途之路要好很多,最高的时候能够做到宰相的位置,可谓是相当高了。但是即便如此,王安石内心抱负也没有得到彻底的实现。甚至在他进行大刀阔斧变革的过程当中,也是接连遭遇不顺,接连被贬。
今天我们所谈到的这首古诗就是写于王安石被贬之时,不过当时的王安石也已经到了人生的暮年,辞去宰相位置之后来到金陵。在此地守候着滚滚东去的长江,写出了一首很著名的宋诗。而且这古诗的最后两句很值得咀嚼,也给了后来的陆游以灵感。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回。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这首古诗的题目很简单,只有两个字就是《江上》,我们对于这首古诗可能了解不多,但是最后两句诗却似曾相识。“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很容易让我们想起南宋陆游的经典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首古诗整体描绘的是诗人眼中的长江景色。因为长江波澜壮阔。诗人特意从两个角度进行了描绘。“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回”,一条大江把这片土地分为江南江北,诗人遥望江北,看到了秋天浓重的云幕。
秋风呼啸秋雨连绵,一场秋雨已经不可避免。等到下过之后,雨后的乌云依然沉重,在斜阳中徘徊。两句古诗把江上秋雨之后的景色描写出来。虽然有过秋雨的连绵和几分悲凉,但是晚霞的柔光带给了我们悠远的感受。
后面的两句则是把目光从天边的云转向了江边的青山。“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诗人乘坐小船在江面上泛舟,却看这里的山重水复,前方道路缭绕,看似找不到前进的路。正在诗人的内心暗自嘀咕的时候,却发现远处忽隐忽现,乃是点点的船帆。
所以就告诉诗人前方的路途十分遥远,并非没有道路,而是被青山遮住而已。就如同人生道路上看似走到了尽头,但是船到桥头自然直。青山看上去回环曲折,但是曲折的青山之后乃是无尽的征途。
宋代的诗歌就是如此,不光光是描写景物抒发感情,还尽可能地灌输在其中哲理思考。这首宋词就是一个极好的佐证。此时的王安石经历变法失败,内心的落寞不可避免。但是就如同他在前进的路上,看到曲折的青山围绕一样,其实前方乃是无限光明的未来。
这是王安石写长江最精彩的诗篇。后两句的古诗启发了陆游写出了经典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其中同样渗透着哲理思考的理趣之美。
本文图片全部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感谢图片原作者对本文的贡献,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