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上海人赞美你,最美好的词语是什么?
模子!
说“谢谢侬”!有时候上海人只是客气一下。说“模子”!那就是说,你靠谱、坚韧、讲义气、有担当、大气、不忘本、情商高……
1
问:您怕死吗?
答:我离开家的时候,没有带钥匙。
这段对话,发生在1996年。问答双方,是徒步走遍全中国的上海人余纯顺,和一群上海大学生。结束这段对话,余纯顺就此离开上海,离开黄浦江。
一个月后,在罗布泊一场漫天沙暴中,余纯顺脱下衣服,面对东方,高举手臂,左腿弯曲,在帐篷中侧卧。
死时,仍在行走。
消息传出,整个中国震惊了。
此前八年,余纯顺无数次与死亡,擦肩而过。谁也没有想到,这一次,罗布泊留下了他。
大限到来之前,余纯顺用藏刀,挖出了两个一米深的大坑,却没有找到水源。身边,半斤牛肉干,一盒西洋参切片。
上海人,为余纯顺办了一个展览。感谢他为这座城市,增了光。感谢他为“上海男人”这4个字,正了名。
每天,几万上海人涌入这个展览,用一种朝圣的心态,来看一看这个上海男人,喊一声:模子!
余纯顺震惊全中国的,除了他的壮烈事迹,还有,就是他的上海人身份。余秋雨在《壮士》中写到,甚至余纯顺时常被要求,说几句上海话,以示身份。
不了解余纯顺,也就不了解“上海模子”的一个侧面。上海得风气之先,常以“洋气”、“时髦”形象示人。而其实,在纷繁芜杂而又光怪陆离的身份糅杂中,上海人底气中坚韧、坚持的成分,又常为人忽视。
余纯顺算一个,丁尚彪,是另一个。
2
丁尚彪,是纪录片《含泪活着》的主人公。
《含泪活着》这部纪录片,在日本播放后,创造全日本最高收视纪录。如果说,上世纪80年代,上海人曾被《阿信》所感动。那么,代表上海人去感动日本的,就是丁尚彪。
丁尚彪,为了挣钱给家人一个光明的未来,在35岁时到日本打工。签证过期后,他成为“黑户”,在东京打拼了15年。
他曾被店长一拳打出鼻血。
每餐都吃650日元一份的炒饭,几乎从没吃饱过。
不舍得住好地方,家里没有浴室,就在厨房里找块地方,围上塑料布洗澡。
15年间,他只见过家人两次。第一次,女儿考上了美国的大学,作为中转可以在日本逗留24小时。
第二次,妻子去美国探望女儿,作为中转可以在日本逗留72小时。
到最后,靠着丁尚彪在日本打工的收入,女儿顺利完成了美国医学博士学位。
再回家时,丁尚彪已经50岁了。
父爱如山!
丁尚彪的故事,感动了无数日本观众。日本观众尤其敬佩的,是这个上海男人,甘愿为了家庭,为了女儿,付出这么大的代价。他不但有勇气,而且有毅力。
丁尚彪说,自己没文化,只是一个普通的父亲,只想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他的这种坚持,尽管有些极端,却在某种程度上,契合了上海人对“责任感”的最高归纳。
在互联网上,关于这部纪录片的评论,无数网友泪目点评,清一色的“模子!”
3
一个“上海模子”,做事情必须靠谱。那么,为什么靠谱的人,要叫“模子”呢?
“模子”,原为“码子”。上海开埠之后,码头工人打工,常常口含竹签,作为计件的凭证。这种竹签,就叫“码子”。在码头上,“码子”就是钱,很有分量。
如果钱还不靠谱,那什么靠谱?
上世纪30年代初,上海“杜公馆”门口,每天人潮涌动。杜月笙端坐主位,对每个求见者,一般三五分钟。见时说一句“侬好”。听完事由说一句:“侬的事体我晓得了。”告别时说一句“再会”。
事后,求见者所托事由,全部合理解决。由此,可见杜月笙当时在上海滩的滔天权势和长袖善舞。当是时也,上海滩盛传杜老板“闲话一句”,人人称其“模子”。
关于“模子”杜月笙的另一个故事是,当时,在上海滩各大娱乐场所门口,常有一帮闲人聚集。见到车牌7777的雪佛兰,则一拥而上,嘴里嘀咕着“莱阳梨来了,莱阳梨来了”。
闲人们从司机或保镖手中,讨得一些钱财。随后,对着一个瘦削的背影,竖起大拇指:不忘本,模子!
“莱阳梨”,就是水果摊出身的杜月笙。发达了,成了闻人了,对当初一起的“赤屁股兄弟”,也要尽量照顾。
杜月笙和顾嘉棠两人在一起时,常常互开玩笑。顾嘉棠会拿一只生梨,让杜月笙“削削好”。杜月笙也经常开玩笑,让花匠出身的顾嘉棠把家里的花盆“摆摆好”。
不忘本,成了“上海模子”的又一个标签。上海人,讲究“弄堂英雄”,更讲究“英雄回弄堂”。杜月笙这么多年来,被上海人神话了不少。当然,他身上也确实有“侠”的一面。
4
1995年,申花队主场3比1击败山东鲁能队,夺得甲A冠军。球员、教练兴奋坏了,都冲进了更衣室,忘了绕场一周。为此,徐根宝的车子开出体育场时,被一群上海球迷拦住,喊他“根宝草包”。
根宝在回忆录里,写下了这个意味深长的细节。
我理解这些上海球迷的想法——阿拉支持侬一个赛季了,侬哪能不出来打招呼呢?侬忘本啦!
你看,上海人对“模子”或“不模子”的评价,有时很随意,有时很极端。
当然了,上海人是很爱根宝的。时至今日,上海人对徐根宝的评价,已经统一在了“模子”的标准上。尤其是2018年上港队夺冠后,“根宝,模子”已经成了标配。
2002年,徐根宝蛰伏崇明岛,靠银行贷款,咬定“青训”不放松。再困难,再没钱,也要撑下去。事实证明,徐根宝为日渐沦落的中国足球,保留了最后一抹亮色。
根宝刚去崇明筹建基地时,一位大咖记者,送给他20个字。今日读来,这20个字,依旧水汽淋漓,酣畅淋漓。
十年磨一剑,
不敢试锋芒。
再磨十年剑,
泰山不可当。
多说一句,另一个徐根宝,曾引起上海人的广泛同情。
当年,于双戈抢劫杀人案震惊上海滩,他的女友蒋佩玲犯包庇罪,他的朋友徐根宝犯窝藏案。案件开庭审理,通过电视直播,收视率高达95%。
蒋佩玲说:“想想自己终归是于双戈的女朋友了,因此在案发后才为于双戈潜逃出钱出力。”徐根宝也解释,自己是为了哥们义气。两人的弱者姿态,加上辩护律师郑传本口若悬河,引起了普通老百姓的普遍同情。
从此,上海滩流传起两句话——
娶妻要娶蒋佩玲,
交友要交徐根宝。
于双戈案中的蒋佩玲和徐根宝,触犯了法律,是罪犯。但当时,却有很多上海人,认为徐根宝为朋友“两肋插刀”,某种程度上像个“模子”。这种倾向,当然是不对的。但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上海人的“模子”标准。
5
上个月,互联网上出现了一段视频,内容是上海一名交警,怒斥一名不遵守交通规则、也拒绝听从劝阻的外国人。
这名交警说:“我不管你说什么日本大使馆之类的,我就是脱了这身皮(制服),我跟你说句实话:今天你也必须给我道歉!日本大使馆压不了我。日本大使馆压不了我,请你道歉!向中国法律道歉!”
“不要给我嬉皮笑脸的,再给你说一遍,这不是日本。向中国法律道歉。向中国法律道歉!再给你说一遍,这里不是100年前!”
视频一出,网上颂声如潮。这名上海交警,就被称赞“模子”。
上海人是讲究规则的,在上海做事情,相对而言,总是要公平、公正一些。对维护游戏规则,确保“公平”原则的人,上海人也就会高看一眼。
交通秩序,还是小事。在“天下第一难”的动拆迁领域,要维护秩序,做到公平公开、阳光透明,何等难也?
2002年,卢湾区一名动拆迁工作人员张国樑,开始推行“阳光动迁”。如今,“阳光动迁”已在上海滩四处开花,张国樑已成为全国劳模、上海“阳光动迁”第一人。很多动迁居民遇到张国樑,都要竖起大拇指:模子!
什么是“阳光动迁”?简单地说,就是一切动迁信息,对老百姓公开。每一个动迁居民,都确保公平。因为动拆迁中利益巨大,所以,“阳光动迁”的推进过程,就意味着面对钉子户的匕首或氧气瓶,面对方方面面的人情压力,面对历史与现实的偏差,面对人性最直接的一面……
这,就涉及到“上海模子”的另一个标准, 高情商。进一步说,就是张国樑能够在吃透政策的基础上,采用灵活的工作手段,在尺度内解决各类问题。
比如,他把唯一的手机号码,对所有居民开放;所有动迁居民,只要约好时间,都可以和他面对面沟通;动迁基地里放触摸屏,能查到一切动迁居民的动迁情况……
因为老百姓“患不均”,就想尽一切办法确保公平。你能够改变这个行当不公平的“潜规则”,做到透明公开,你就是“模子”!
6
“模子”到底是什么?
回答这个问题,就有点像回答“外滩建筑的风格是什么”一样。有很多种答案。
比较容易理解的一点是,“上海模子”没有统一标准。讲义气、够朋友、拎得清、有实力、讲规矩、上台面、有派头、门槛精……
什么样的人,能被称为“上海模子”呢?
首先,在上述标准中,你必须要符合一条或两条。
其次,在其余标准中,你不能比普通人还次。
好比说,有一人有派头、门槛清,在日常生活中,就有可能被人称“模子”。但是,假如此人比普通人还不讲义气,没有基本的朋友相处之道,那么,“模子”的称号会立刻被拿下。
也就是说,“模子”必须有长处。同时,也必须不能有短板。由此来看,要当“模子”,不算最难,但也实在不容易吧。
春秋以降,华庭也好,渔村也罢,上海就是渔民的劳作所在。“沪”是渔具,“申”是春申君黄歇。而“模子”,就是魔都的一种价值标准。
不懂上海,就不懂中国近现代史。
不懂“模子”,就不懂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