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和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同为描写长江的千古名句,谁更胜一筹呢?先看看两首原诗: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李白和杜甫
“江入大荒流”和“月涌大江流”相同点都是描写长江的开阔景象,二者都是押“尤”韵(所以容易记错);不同点是李诗有3个意象:山、平野、江(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大荒:广阔无际的田野。大荒和平野意思差不多,有点重复的感觉,也或者李白想表达高山渐渐消失,平原渐渐出来了,大江也流入了这平原之中),杜诗有4个意象:星、平野、月、大江。李诗是一幅画,高山消失了,平原出现了,长江在这平原里恣肆;杜诗是两幅画,一望无垠的原野上有很多星星,长江奔流直下,月亮的倒影映入其中。单看这两联,李诗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气呵成,杜诗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容天上的星月、地上的平野和大江于一体,似乎气象更广阔。
李白
诗歌一定要看全篇,否则就会出现“有佳句无全篇”的现象,李白的《渡荆门送别》的背景是李白出蜀漫游,那时他才20多岁,是一个满腹抱负的青年,开篇就切题“渡远荆门外”点明地点,中两联写了各种壮观的景色,地上的山、平野、江、大荒,天上的月、天、云、海市蜃楼等,结尾“万里送行舟”再次点题送别,行文毫无造作之感,笔随意到。杜甫的《旅夜书怀》的背景是唐代宗永泰四月,友人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遂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今四川乐山)、渝州(今重庆市)至忠州(今重庆忠县)。这首诗既写旅途风景,更感伤老年多病、漂泊无依的心境。杜诗前两联写旅夜,后两联书怀,结构分明,章法严谨。
杜甫
李白写《渡荆门送别》四十年之后,杜甫写了《旅夜书怀》,李白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和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意象有惊人的相似,也许只是一种巧合,但是后人却喜欢比较他们二人,尤其是他们写相同或者相似的内容,不知你认为李白写得好?还是杜甫写得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