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枝灿烂的花朵,与诗词歌赋一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国画有很多门类,如山水画、人物画、花卉、工笔花鸟等等。
国画注重具象、写意,在几千年的发展中一直重视构思,讲求意在笔先和形象思维,注重艺术形象的主客观统一。每一幅画卷都蕴含着画家对社会人生和艺术的认识。
国画在历史上又形成不同的流派,比如以关仝、 李成 、 范宽为宗师的北方山水画派; 以董源 、 巨然为宗师的南方山水画派;以宋文同、苏轼为代表的湖州竹派;还有岭南派、江西派等等。近代又有由张善子 、 张大千昆仲共同创建的大千画派。
每一幅国画都是一段人文史,每一幅国画都是一首诗。
——《汉宫春晓图》
明 仇英 汉宫春晓图
《汉宫春晓图》是明代画家仇英创作的一幅绢本重彩仕女画,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这是一幅人物长卷画,生动地再现了汉代宫女的生活情景,图中宫女形态各异,生动鲜活,如真人真事跃然纸上。林木、奇石与华丽的宫阙穿插掩映,铺陈出宛如仙境般的瑰丽景象。
汉宫春晓图 局部
《汉宫春晓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亦被誉为中国“重彩仕女第一长卷”。
——《百骏图》
清 郎世宁 百骏图
《百骏图》是意大利人郎世宁(1688-1766,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的作品,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郎世宁其人,生于米兰,清康熙帝五十四年(1715)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随即入宫进入如意馆,成为宫廷画家。
百骏图 局部
郎世宁历康、雍、乾三朝,曾参加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工作,在中国从事绘画50余年。
百骏图 局部
郎世宁以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加入西洋光影透视法及西画颜料,使物象极富立体感;而如松针、树皮、草叶等的墨线勾勒,石块土坡的皴擦等仍含有中国传统手法,即使是马匹及树干上的阴影表现,亦是以中国传统的渲染方法来完成。
——《富春山居图》
元 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创作的纸本绘画,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原是黄公望为师弟郑樗(无用师)所绘,1350年绘制完成,后几经易手,并因“焚画殉葬”而身首两段,前半卷: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后半卷: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富春山居图》的“子明卷”曾被清乾隆所得,并被认定是“黄公望真迹”,爱不释手。每观赏一次就题诗一首,先后题了48年、50多处,而且仍然意犹未尽,最后在前隔水题有“以后展玩亦不复题识矣”的识款。此“子明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富春山居图 局部
后来被认为是“真迹”的“无用师卷”,传到吴洪裕手上。
吴洪裕是当时著名的文人雅士。他一生到死最喜两件宝,一件是《智永千字文真迹》,另一件则是《富春山居图》。
于是,在他临终时,他叮嘱他儿子把这幅画烧了“炎殉”,使他在九泉之下仍可持有此画。
在烧完永智的真迹“千字文”后,他的侄儿吴子文不忍名画被毁,急从火中抢救出来,可惜画的前段已被烧坏数处(卷首部分经过修补后,题为《剩山图》,也保留下来)。
富春山居图 局部
《富春山居图》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画面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富春山居图所画内容约80%在桐庐境内富春江的景色,20%为富阳的景色。
富春山居图被誉为“画中之兰亭”,后人将其地位比作书圣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千里江山图》
北宋 王希孟 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是王希孟18岁时所作,为大青绿设色绢本,染天染水,纵51.5厘米,横1188厘米,气势广阔超凡。
王希孟是宋徽宗的亲传弟子,北宋宫殿画家。十八岁时在徽宗画院为生徒,后召入禁中文书库,得徽宗亲授后,这以后不到半年就以《千里江山图》进献。
千里江山图 局部
画史文献没有王希孟的任何记载,《千里江山图》是他仅有的传世著作,清宋荦估测他画完这件著作后“不多死,年二十余”(《论画绝句》)。
该图在长达11.9米的画卷中,表现千里江山雄壮之景。
千里江山图 局部
山峰千山万壑,飞跃崎岖,江水烟波浩渺,平远无尽。
山水间有屋舍村落、桥梁渡头、寺观塔刹、楼阁亭榭等,并描绘有很多人物活动,有行旅、幽、居、捕鱼、观瀑、玩耍等。
王希孟在创作过程中,承继并发扬了唐代青绿山水画的技法,用笔精密,重视在青、绿颜色中寻求改变,古意与发明兼备,实景与幻想并融,是存世青绿山水画中最具代表性和里程碑含义的著作。
千里江山图 局部
北宋政和三年(1113)徽宗将该图赐权臣蔡京,后隔水有蔡京题,尾纸有昭文馆大学士溥光于元大德七年(1303)题。该图曾入南宋内府,清梁清标曾收藏该图,后入清内府,卷首有乾隆帝御题诗。《石渠宝笈》(初编)著其贮御书房。
——《韩熙载夜宴图》
南唐 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
顾闳中,约910年生,980年逝世,五代南唐画家。江南人。元宗、后主时任画院待诏。工画人物,用笔圆劲,间以方笔转折,设色浓丽,善于描摹神情意态。
其存世作品《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韩熙载夜宴图 局部
此卷以连环长卷的方式绘写南唐中书侍郎韩熙载夜宴,行乐的场景。分为五段:悉听琵琶、击鼓观舞、欣赏王屋山跳六么舞、更衣暂歇、清吹合奏、曲终人散。
韩熙载夜宴图 局部
该画构图严谨,人物造型秀逸生动,线条遒劲准确流畅,色彩明丽典雅,工细灵动,充满表现力。在技巧和风格上比较完整地体现了五代人物画的风貌。堪称中国画史上的名作。
——《五牛图》
唐 韩滉 五牛图纸本
韩滉(公元723年--公元787年间),字太冲,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名相韩休之子。德宗贞元初年,累官至检校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晋国公。卒赠太傅,谥忠肃。
五牛图 局部
韩滉自幼聪明,精勤不懈,于艺文诸事皆有所好,尤在公暇之余,喜丹青书画,兼通音律,善鼓琴。因认为书画非急务,深自隐晦,秘不示人。
书画格调高逸,时人称"自僧繇、子云之上"。画宗南朝画家陆探微,书法师同时代著名书法家张旭,尤擅长人物、畜兽、田家风俗等画。《五牛图》是其截止今天存世的唯一作品。
五牛图 局部
韩滉五牛图的画中五只牛或行或立,或正或侧,或俯或仰,姿态生动,将牛憨态可掬的模样描绘得惟妙惟肖。
画作绘于白麻纸上,纸质较为粗糙。牛以较粗的墨线勾勒轮廓,赋色清淡却不失沉着,尤其对牛的眼睛、鼻子、蹄趾、毛须等部位作了着意渲染,凸显出牛强劲有力的筋骨和逼真的皮毛质感。
五牛图 局部
最值得称道的是韩滉对牛的结构比例以及透视关系的准确把握。无论是牛的正面站立,还是回首顾盼,他都处理得生动巧妙,丝毫没有生硬之感。
全图除了一丛荆棘之外,不设任何背景,着重突出牛的既倔强又温顺的性格。韩滉以赭、黄、青、白等色彩表现五牛毛色的不同,且根据牛体的凹凸施以不同颜色,具有立体感。
——《唐宫仕女图》
唐 张萱 虢国夫人游春图
《唐宫仕女图》作者是唐代张萱、周昉,该画描述唐代美女众生像。主要表现唐代贵族妇女生活情调,成为唐代仕女画的主要艺术特征。“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之一。
《虢国夫人游春图》,纵51.8厘米,横148厘米,辽宁省博物馆。
此图描绘的是天宝十一年,再现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三姊虢国夫人及其眷从盛装出游,“道路为(之)耻骇”的典型环境。
此图为宋摹本,原作已失,摹本犹存盛唐风貌。此图原作曾藏宣和内府,由画院高手摹装。
唐 张萱 捣练图
《捣练图》纵51.8厘米,横140.8厘米,系宋徽宗摹本,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现藏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捣练图》是唐代画家张萱之作。此图描绘了唐代城市妇女在捣练、络线、熨平、缝制劳动操作时的情景。画中人物动作凝神自然、细节刻画生动,使人看出扯绢时用力的微微后退后仰,表现出作者的观察入微。其线条工细遒劲,设色富丽,其“丰肥体”的人物造型,表现出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格。
唐 周昉 簪花仕女图
《 簪花仕女图》,绢本、重彩,纵49厘米、横180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用笔朴实,气韵古雅。
此图没有花园庭院的背景,只绘了5位仕女和一名侍者。她们那高髻簪花、晕淡眉目,露胸披纱、丰颐厚体的风貌,突出反映了中唐仕女形象的时代特征。
全图以简洁有力的线条,准确地表现各种不同手势。人物发髻和鬓丝,精细过于毫毛。敷色虽然复杂,但层次清晰,丝绸间的叠压关系清楚。薄纱轻软透明、皮肤光洁细润的质感十分逼真。
唐 宫乐图
《 宫乐图 》纵48.7厘米,横69.5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件作品并没有画家的款印,曾有人说出自宋人所摹,但相形之下,「宫乐图」所见,反倒更切近于画史对张、周二氏的风格记述:「衣裳劲简,彩色柔丽。」
唐 周昉 挥扇仕女图
《挥扇仕女图》,无作者款印。传为唐周昉绘,绢本,设色,纵33.7cm,横204.8cm,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描绘了13位头挽高髻、细目圆面、长裙曳地的妃嫔和宫女形象,执扇慵坐、解囊抽琴、对镜理妆、绣案做工、挥扇闲憩等。画面结构井然有序,色彩丰富,以红色为主,兼有青、灰、紫、绿等各色。冷暖色调相互映衬,显现出人物肌肤的细嫩和衣料的华贵。
——《步辇图》
诏 阎立本 步辇图
《步辇图》,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所绘,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一幅最早反映中国汉、藏团结和睦的历史画卷,展示的是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十五年,也就是公元641年接见吐蕃松赞干布使者禄东赞到长安迎接文成公主入藏时的情景。
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清明上河图》
北宋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画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清明上河图 局部
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