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收藏专家,观复博物馆的创办人及现任馆长马未都走进北师大附属中学,为同学们授“开学一课”——《读书趁早》。
马未都告诉同学们,读书是一个人成长的必由之路。前人把自己的积累通过书籍传授,为的是延续文明;我们学习这些知识,为的是文明能够延续。知识一定是学习来的,经验要靠自己慢慢积累。为了优质的生存,学习知识代价最小,积累经验代价最大。所以王充在《论衡》中说,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马未都认为古人把读书分成三个阶段的理论,是值得当代人吸取的。第一个阶段在5岁到15岁,讲究诵读,就是你把它背下来,不需要理解。当你成人的时候,自然就会知道背诵的知识对你的好处。马未都建议同学们在一生中至少能背诵100首唐诗和100首宋词,因为当你把这些诗词背下来的时候,它对你知识的滋养是丰富的。
第二个阶段是15到25岁,相当于今天的中学到研究生毕业,这个阶段讲究的是学贯,要求学会贯通,横向联系。“这个阶段学文科的不妨读些理性书,学理科的不妨读些文学书,锻炼自己的形象思维,逻辑能力。”马未都说,你学数理化的时候,知道哲学对于数理化的指导作用,你学习哲学的时候,知道文学的表达,知道美学的表现,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阶段是25到35岁,讲究的是涉猎,这个阶段要多看杂书。“一定要看不是你专业的东西,专业的东西都没有用了,这时候一定是看非专业乃至超出你专业的东西。”马未都说,在涉猎的过程中,一定要多读经典名著,不要去读那些带有功利性的书籍。此外,在这个阶段一定要趋静,就是要追求内心的一个安静,不过分追求名利,要有精神享受,这种精神享受最浅的是我们今天去看一场电影,去听一支歌。深的是我们要去读一个文学小说,感受我们的唐诗宋词带来的愉悦,这个愉悦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
马未都勉励同学们,我们的文明让我们成为一个大国,我们今天有如此好的一个生活,每个人衣食无忧,能够生活有基本保证,是因为我们是个大国。历史上我们的先人,我们从秦汉以来,一直有大国情怀,所以我们就要读书。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一定要通过我们去延续下去,这就是我们的使命与担当。
文字:记者费秋林
摄影:记者刘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