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图书室的美丽与萧条》
编按:中小学校图书馆是中小学校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教育和教学必不可少的条件。乡村中小学图书馆(室),对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全民阅读的推广、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城乡教育均衡性发展以及农村地区的文化扶贫,有着重要作用。我国自从开展基础教育达标考核工作以来,已基本实现农村中小学图书馆(室)装备全覆盖。但目前农村中小学图书馆(室)还有诸多问题。今天,我们读一篇一线教师有关乡村中小学校图书室现状的文章。
随着中小学校“均衡达标”检查验收工作的结束,各校“八室”都基本实现了“设备齐全、提升档次、美观卫生”的目标,看起来的确赏心悦目。
这是大好事:时代发展了,国家高度重视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了,校园育人环境优化美化了。然而令人忧心的是“鸟笼子插好了却没有鸟”。这里,笔者与大家共同感受一下学校“图书室的美丽与萧条”。
走进图书室,首先进入眼帘的是琳琅满目的各类图书:古今中外的自然、人文、科普等读物,包装精美,应有尽有,分类齐全。因按“达标”要求配备,所以规格高,门类齐,内容全。这点勿须着墨太多,重点看看这里的美丽繁荣卫生的环境:新楼房宽敞明亮,一般不低于80平方;瓷砖铺地或铺设地板革,免尘土飞扬;“各类写真读书标语”美丽醒目;“山水窗帘”如入画境;电子屏滚动显示“励志警语”;书架侧壁彩打“母子目录”有序张贴;电脑管理“索引、查找、借出、回收”等项目一目了然;门旁入室温馨提示语:“你向书山进一步,生活使你不颦蹙”。
这里如此温馨的环境,难怪检查人员连声赞叹、流连忘返,真是美不胜收。与此本应相映成辉的“读者”状况就大煞风景了:检查当天有学生川流不息出入,笔记、签到簿、借书还书记录、读书笔记等一应俱全,但之后连门旁显示的“值日人员、管理人员”也“销声匿迹”了。本来应是“主人”的学生此后却忘记图书室的门朝哪了?图书室被冷落变成闹市外的“行宫”:白头宫女安在,不知妆为谁容?这时的图书成了“嫁不出去的姑娘”,闲在架子上空摆设,呈现一片美丽的萧条。
幸哉哀哉?为何会出现如此不协调的景观呢?笔者看来,主要缘于以下几点。
1,“均衡达标”检查未真正落到实处。
这是检查注重形式轻视内容的表现。达标也只是“形象达标”,“达标”不“治本”。花钱作秀一阵风,搪过检查耳后仍。典型的形式主义行为,教育虚假繁荣的外露。侧面悲哀地反映教育发展的硬伤:片面追求有形的物化的外在指标,忽视道德人文等真正“均衡发展”素质的考量。
2,深度反映新时期的“读书冷”。
读书自古都是艰苦、进步、快乐的高雅行为,但近年来遇冷了:信息化时代到来,手机、电脑等“书源”的多元化;“读书无用”现实的反推;社会大环境“向钱看”、物欲盛行价值观的影响。以上等诸多因素影响使很多成人都“久已不闻书香了”,成人的孩子还会有这种无培养的继承吗?
“登高而呼,声非加疾也,而听者远”,何也:“善假于物也”。这是古仁人总结的哲理。当今国家为教育发展可谓用心良苦:不惜资金建“美丽图书室”,创造“高”,然而没有“读书之人”“登高呼声”,何来“知识改变命运”“听者远”的结果。乡村中小学校图书室成了校长不亲,老师不庝,学生不爱的摆设?
书是好“物”,无人“善假”,不悲哀吗?(宿州 原上草)(图片来自网络)
======================
(小桔灯公众号:xjdwhcb ,分享教育、生活、读书内容!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