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 ,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
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
帝尧打算禅让王位给许由。帝尧说:“日月都出来了,虽然火把还亮着,但是和日月的光明相比,火把渺小的光亮,要和日月争辉,不是很难吗?时节到了,天降大雨。而人们还用人力灌溉,和降雨相比,靠人力灌溉润泽田地和庄稼,不是徒劳的吗?”
帝尧是华夏上古时期的著名帝王,三皇五帝中的五帝之一。许由是和帝尧同时的道者。庄子为什么要讲帝尧让天下,而不是其他的帝王让天下呢。是因为在帝尧主政的时期,三皇之道衰,天道不明,许由这样的掌握天道的圣人,隐而不出。君王虽有天下,而不能登天。所以庄子认为,不能登天之王,不应该居帝王之位,应该把天下让出来。
而儒家所理解的帝尧的禅让,则和庄子理解的不一样。儒家认为,帝尧自身就是圣王。帝尧立圣道,教化天下,传王位给能够继承他道统的贤人,而不是传给自己的儿子。这个便是儒家理解的禅让制。
庄子和儒家,对禅让制在理解上的分歧,根本原因出在哪里呢?在于天人两分之后,三皇之学,逐渐被人们所遗忘。而儒家之道,渐渐演变成了名教。帝尧是儒家之道兴盛的一个关键人物。所以庄子要拿帝尧让王之事,来阐明这个时期天人两道的嬗变。
夫子立而天下治。
子,指尧谓许由。尧对许由说,你能掌握天道,计算出来日月运行的规律,和春雨的节气,并用历法来指导百姓进行农事生产。百姓依农时而耕作,得以粮食丰收,生活安康,便能够天下太平。可见,你不用费心经营,而只是用天道就可以治理天下了。
而我犹尸之。
帝尧说,天下是天道所治,而我居王位而受百姓所尊。这不就是代表天道而受百姓的爱戴和尊崇吗?我其实就是个摆设呀。
尸,本意是指在祭祀的时候,代表死者受祭的人。古代祭祀时,生者因不忍见至亲之不在,乃以活人「尸」代表死者接受祭礼,甚至享用祭品。而现在所谓的尸体的尸,原本是屍,和尸是根本不同的两个字。简化字之后,这两个字用作了一个字。
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
我觉得天下之治,是天之功,而非王之功。我的功德和天是没法相比的,而我却以世间之王,而占有天之尊位,所以我觉得很惭愧。你掌握天道,才能够真正的代表天,所以这天下之王还是由你来做吧。
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
许由说:“你治理天下,天下已经治理得很好了。而我再来替代你,我是为了贪图圣人之名吗?”
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
名,只是对实的称谓。圣人为道之实,而不为圣之名。我掌握天道,难道只是为了以圣人之名,注天道之理吗?
本句讲名实之辩。什么是实呢?庄子认为,天地万物,自然而然者,为实。什么是名呢?庄子认为,人分别万物,给万物命名并识别、解释和描述万物,这是名。实为主,而名为宾。并且,庄子认为,实是自然存在的,名只是人的发明,它们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只是符号而已。
庄子通过圣人为道而不为名,为实而不为宾,两重的递进论述,来阐释了为什么圣人无名的道理。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鹪鹩在茂密的树林里筑巢栖息,不过只需要一根树枝,而不可能把整个树林都占有。鼹鼠在河里喝水,也不过喝饱肚子而已,而不可能把整条河的喝水都喝完。
老子说的圣人为腹不为目,也是这个道理。
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
许由对尧说,你回去吧,你要禅让给我的天下,对我来说根本没有什么用。
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庖人虽然不治办祭品,尸祝也不会从礼案那边跑过来,替代庖人来治办祭品。
在古代的祭祀活动中,需要置办大量的祭品,这里面很多祭品都是食物。所以需要专门的的人来治办。祭品治办好了,摆在礼案上。然后尸祝才可以向神祷告。古代的祭祀活动中,祭拜的通常是天帝,自然神和祖先神。
这句话中,庖人是指尧,是事天者,为君王。尸祝是指许由,是通天者,是圣人。治庖,是指治天下。虽以礼敬天事天,但是如果不能以天道治天下,那么虽名为事天,却不能治人,也不能为天下致福。
越厨代庖,这个成语是说什么呢?它的本意是说,如果君王不能以天道治理天下,虽有通天者,也不会替代他来治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