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月的诗句-巧出饼师心 貌得婵娟月——咏中秋节古诗词赏析(六)

月的诗句-巧出饼师心 貌得婵娟月——咏中秋节古诗词赏析(六)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2-25 07:54:19
阅读:

巧出饼师心 貌得婵娟月


——咏中秋节古诗词赏析(六)


王传学


在咏叹中秋节的诗词中,有一些是咏颂月饼的,它们把中华美食文化推向一个新高度。


月饼作为中秋节的标志,是最具象征意义的中秋民俗食品。椐考证,月饼古称“胡饼”,别称“宫饼”、“小饼”、“团圆饼”等,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我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后来演变为唐朝军队祝捷食品。


传说在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当时有吐鲁番商人向唐朝皇帝进献圆饼祝捷,高祖皇帝李渊十分高兴的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对空中明月说了一句诗“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圆饼分给群臣一起吃。此诗句中的“胡饼”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月饼”。可能这一诗句是最早咏颂月饼的一句诗,可惜李渊说完这一诗句之后却没有下句。仅一诗句,却能流传至今,亦可堪称一绝。


把“胡饼”改称为“月饼”的一个传说是: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在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灵机一动,随口说出“月饼”一词。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


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南宋文学家周密,在记叙南宋都城临安见闻的《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之名称。


值得回味的是宋代诗人苏东坡在当年的中秋月夜,饮酒、赏月后,又吃了些月饼,感叹之余又信手写了一首五言绝句: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默品其滋味,相思泪沾巾。


诗中的“小饼”即“月饼”别称。诗人在吃着包有“酥和饴”的月饼、细品“其滋味”后,极为想念亲人或故人,竟掉下了“相思泪”,此情此景令人感动。此诗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全家人在中秋节相聚品饼赏月的习俗在宋时已很普及。


到明代,中秋节吃月饼已经逐渐普及。明代田汝成的笔记《西湖游览志余》提到,中秋节“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而明代刘侗、于奕正同撰的《帝京景物略》则说:“月饼月果,戚属馈相报,饼有径二尺者。”另一笔记明代朱权撰的《臞仙神隐书》也提到“(中秋夜)乃造太饼一枚,众共食之,谓之八月求团圆。”从这些记载还可见到,月饼一开始就是相互馈赠的社交礼物,而且分量颇大,必须众人分而食之,蕴含了中国古代社交文化精神。


这种大月饼可能盛行了几百年,所以在《红楼梦》中贾母吃的宫廷御赐“内造瓜仁油松穰月饼”,据考证就是个直径二尺、重十斤的大月饼。在明代,中秋吃月饼在民间逐渐广为流传。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把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更受人民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所以明末诗人彭蕴章在《幽州土风俗》中才会写道:


月宫饼,制就银蟾紫府影。


一双瞻兔满人间,


悔煞嫩娥窃药年。


奔入广寒归不得,


空劳至杵驻丹颜。


诗句生动描写了明代心灵手巧的饼师已经把嫦娥奔月的传说形象,作为艺术图案形象再现于月饼之上。


中秋节是中国人的团圆节,全家人团聚赏月尝饼,取“人月共圆”之意,因而,月饼被形容为“一轮缩小的月亮”。清代诗人祁启萼有首《月饼》诗云:


中秋节物未为低,


火烘罗罗出斧齐。


一样饼师新制得,


佳名先向月中题。


诗中介绍了月饼制作的过程及命名的取义,颇有情趣。


清代嘉庆年间的袁学澜,苏州人,其传世手写稿本《吴郡岁华纪丽》十二卷,铺展了一幅绚丽迷人的清代苏州一带风俗图,其中有一首《咏月饼》诗:


形殊寒具制,名从食单核。


巧出饼师心,貌得婵娟月。


入厨光夺霜,蒸釜气流液。


揉搓细面尘,点缀胭脂迹。


戚里相馈遗,节物无容忽。


诗人在诗中,不仅描写了吃月饼,还将做月饼时的和面、点缀、藏馅儿、蒸煮乃至馈赠亲朋等一系列活动罗列出来,是珍贵的中秋节民俗资料。


清代诗人沈兆褆写过一首《吉林纪事诗》,表现的是当时吉林地区中秋合家赏月、聚食月饼的快乐情景:


中秋鲜果列晶盘,


饼样圆分桂魄寒。


聚食合家门不出,


要同明月作团圞。


诗意是:中秋的新鲜瓜果排列在晶莹的盘子中,清寒的月亮像月饼一样的圆(桂魄:喻指月亮)。全家人在一起聚餐不出门,要同今宵的明月一起来个大团圆(团圞(luán),即团圆)。


清代诗人钱沣有一首长诗详尽记录了当时湖南长沙民间过中秋节的热闹情景,其中就写到了月饼的制作方法:


三材取具油糖面,


磊落芳洁堆瓦缸。


水溲成模入火炙,


铁炉扬炭时铮从。


和酥馅果更奇绝,


列肆错杂鱼豆桩。


钱沣(公元1740—1795年)字东注,号南园。清代官吏、书画家,官至御史。曾疏言和珅为军机,办事不遵制度,因授稽察军机处之任。和珅知其家贫裘薄,凡劳苦事多委之,积劳成疾死。书法逼近平原,尝兴酣画马识者珍之。有《南园集》。


此诗从制作月饼所用的材料、月饼的制作过程、月饼的风味等方面介绍了长沙月饼的特色,很有代表性。


晚清李静山编撰的《增补都门杂咏》中有一首《月饼》诗云:


红白翻毛制造精,


中秋送礼遍都城。


论斤成套多低货,


馅少皮干大半生。


诗人采用幽默的笔调写出了当时中秋节盛行送月饼的习俗,就连寻常百姓家也不例外。


在福建一些地方,凡当外祖父或舅父母的,中秋节要送给外孙子、外孙女或外甥有双鲤形状的月饼。近代诗人施景琛的《中秋词》就写到这一节俗:


饼儿圆与月儿如,


更兆嘉祥食有余。


多感外家爱护意,


年年例又贶双鱼。


近代诗人陈海梅写有一首运用乡土掌故题咏月饼的《中秋饼》:


正当三五夜清闲,


买饼分甘向市圜。


馋口儿童开口笑,


如何皓魄落筵间?


此诗写出了台湾、闽南一带中秋节期间,儿童兴高采烈尝饼玩饼的心情,颇具情趣。


吟颂月饼的诗歌在我国是如此源远流长,从而给中秋佳节增添了许多温馨的美食文化内涵。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月的诗句-巧出饼师心 貌得婵娟月——咏中秋节古诗词赏析(六)

    巧出饼师心 貌得婵娟月——咏中秋节古诗词赏析(六)王传学在咏叹中秋节的诗词中,有一些是咏颂月饼的,它们把中华美食文化推向一个新高度。月饼作为中秋节的标志,是最具象征意义的中秋民俗食品。椐考证,月饼古称“胡饼”,别称“宫饼”、“小饼”、“团圆饼”等,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月的诗句

    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