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远弗成语-《道德经》——为而不恃,功成弗居

远弗成语-《道德经》——为而不恃,功成弗居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2-27 06:04:24
阅读:

《道德经》中国指挥第一书,仅有五千言的奇书,视角独特,思想深邃,文约意远,令人爱不释手,一代代人对它的研读没有穷尽。两千多年来,人们对《道德经》的解读多种多样,道家的,儒家的,兵家的,法家的,墨家的,佛家的,等等,各有自己解读的角度,都成为我们解读《道德经》的宝贵文化遗产。


《道德经》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


天下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于是丑也产生了。


天下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于是邪恶也产生了。


所以有与无相互生发,难与易相互转化,长与短相互彰显,高与下相互依存,音与声相互配合,前与后相互跟随,这是永恒的。


所以圣人以顺应自然的心态处理世事,施行不发号施令的教化。


让万物按照自己的规律生长,任其自由发展而不强加干涉,生养了万物却不占有它们,培育了万物却不依仗,炫耀自己的力量,成就了万物但不自居有功。


正因为他不居功,所以他的功业才不会失去什么。


解读:本章讲述了矛盾和转化是永恒的,而且这种矛盾不断变化,相互转化。所谓的“道”就在这里。


世间没有绝对,只有相对。事物间总是相辅相成的,有美就有丑,有善就有恶,有生就有死,有乐就有悲,这一切说明事物都有两面性,一面走到尽头,就转化为另一面,所谓物极必反。


圣人因为看到了事物的两面性,看到了事物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所以能辩证地看问题,行无为之治,行不言之教,绝不去主观臆造,更不去勉强而为,而是认识到规律,任由其发展,以达到无为而无所不为。


正因为看到了事物自身发展的必然性和物极必反的两面性,所以圣人即使获得了某种成功,也不居功自傲,而是懂得急流勇退,功成不居,对成败荣辱淡然处之。大美不言,大道无形,才是无上的智慧!


故事: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张良追随并协助刘邦,成为了刘邦的重要谋士,为刘邦出谋划策,一举攻下咸阳城。鸿门宴上,张良与项羽,范增周旋,使刘邦得以脱身,立下了汗马功劳。楚汉战争中,张良建议刘邦重用韩信,封韩信为齐王,以调动他攻楚的积极性。张良又建议刘邦趁胜追击项羽,最终迫使项羽自刎于乌江。


当大汉王朝建立,刘邦当上皇帝论功行赏,赐给张良齐地的三万户做为食邑,但张良并没有接受,只是要了一块小小留地,张良和刘邦初次见面的地方,以此表达他感念刘邦的知遇之恩。


按说此时应该是张良享受荣华富贵的时候了,但他急流勇退,归乡隐居,他想自己灭亲复仇的目的已经达到,由平民而为至列侯,也到了人臣之极,该满足了,再有他目睹了韩信,彭越等功臣的悲惨结局,深怕自己重蹈覆辙,因为不慕名利,远离官场纷争,修心养性。


张良的行为,不只是自保,更是一种“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的美德。


声明:尊重原创,尊重知识,本文所推内容部分取自网络,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告知,请第一时间联系删除,谢谢!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