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中两首有关清明寒食的词曲
作者丨田孝士
在《元曲三百首》中,有两首并未被收入由介休籍人士侯清柏、张培荣二老辑录、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历代文人咏寒食清明诗词集》中。这两首词曲一首是元好问的《自质曲 祭奠子》,一首是张可久的《越调 寨儿令 忆鉴湖》。现介绍如下,以雍读者。
其中,《自质曲 祭奠子》原文如下:
怅韶华流转,无计留连。行乐地,一凄然。笙歌寒食后,桃李恶风前。连环玉,回文锦,两缠绵。芳尘未远,幽意谁传。千古恨,再生缘。闲衾香易冷,孤枕梦难圆。西窗雨,南楼月,夜如年。
这首词曲是元好问悼念亡妻张氏而作。大致的意思是,我感叹时光如流水,难以挽留和停滞不前。走过曾经欢声笑语的地方,却是如此的满目凄然。寒食节后听到那笙歌,心情是怎样的寂寥,即使看到那芬芳的桃李在春风中摇曳,我怎会有触目惊心的感觉?!连环玉,回文锦这两样东西,曾传递着我俩绵绵不尽的情意。你的踪迹尚未走远,可是谁又能帮我把内心深处的幽幽情意传达给你。什么是千古恨,就是今生再难与你续前缘。你盖过的被子闲置着,依旧散发着香气,但却再难温暖;我一个人枕着曾经两人共枕的枕头,怎么也难以进入梦乡。前半夜听那西窗的雨淅淅沥沥的,仿佛落在我的心头;后半夜雨停了,南楼屋檐上那一轮明月似乎更加皎洁也更加冰冷,漫漫长夜啊,竟然长得感觉如同过了一年。
元好问生逢乱世,一生坎坷,能够与他相伴的只有妻子张氏。但张氏也弃他而去了。这首词曲是作者在清明寒食节,祭奠妻子时,伤时感怀,通过具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亡妻的悼念之情,以及对往日美好生活的深情怀念,并与北宋苏东坡悼念亡妻“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那份深情有异曲同工之妙。其中“怅韶华流转,无计留连”和“千古恨,再生缘。闲衾香易冷,孤枕梦难圆”均为元曲中的名句。
张可久的《越调 寨儿令 忆鉴湖》原文如下:
画鼓鸣,紫箫声。记年年贺家湖上景。竞渡人争,载酒船行,罗绮越王城。风风雨雨清明,莺莺燕燕关情。柳擎和泪眼,花坠断肠英。望海亭,何处越青山。
谈起鉴湖,我们知道辛亥革命前的革命烈士秋瑾女士就有个别号叫“鉴湖女侠”。早在唐代,诗人贺知章曾在此居住。作者张可久也曾在鉴湖居住过,在此他深情回忆当年鉴湖上是如何的热闹非凡,有画鼓鸣,有紫箫声,有端午节龙舟竞渡的精彩,有乘船喝酒尽兴的飘逸,有整个越王城倾城而动罗绮绚烂的亮丽。如今,经历了风风雨雨的清明节,虽然莺莺燕燕的啼叫依然有一种令人怦然心动的情愫在里面,但是今非昔比,那高高的柳树以及飘落的柳絮如泪眼,又如泪花,层层叠叠地,似乎都能压断了肠英草。我孤零零站在越王山山顶上的望海亭里,四顾茫然,哪里还能看见当年越王山郁郁葱葱的神采啊!这首词曲中,“风风雨雨清明,莺莺燕燕关情”一句,则有些唐代诗人“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况味。
在这首词曲中,作者笔下的清明节既成为一种怀旧和思念的载体,也成为一种物是人非的参照物。在这个坐标系上,透过六七百年的时光,我们依然可以领略到作者当年的那种风雨清明又一年的叹惜和物换星移的感慨。
现在回过头来看,清明寒食无疑已经成为传递和延续中华民族情感和文化的一个重要脉络。通过这个脉络,我们方能更好地读懂历史上这些文人墨客所题写的诗词歌赋,并把这种民族情感和民族文化的温馨或者感动,一直传递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
作者简介
田孝士,任职于介休市发展和改革局。
投稿邮箱:874761158@qq.com
- 上一篇:元旦的冷笑话-幽默冷笑话
- 下一篇:元旦的诗句-品读古诗迎新年——董 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