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
第2章 唐诗(1)
第3章 唐诗(2)
第4章 唐诗(3)
第5章 唐诗(4)
第1章 前言
唐诗、宋词、元曲,是鼎立于中国文学史上的三座高峰。
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而“唐诗”是唐代文学的最高标志,代表了我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水平,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广为流传。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其他无数的诗人,像满天的星斗一般。这些诗人,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两千三百多人。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此外,还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表达儿女爱慕之情的,有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的,等等。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俗,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的题材。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
词,诗歌的一种。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姹紫嫣红、千姿百态,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
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番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虽有定格,但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与律诗、绝句、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
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本书所选篇目以普及性为要,挑选可接受性强、浅近明白之作入书,又广泛借鉴了其他的权威版本。宋词和元曲的选择则是对各个时期、各种题材的作品衡量斟酌,博采众家之长。元曲包括元散曲和元杂剧,元杂剧文学成就也很高,但我们尽量侧重选择活泼灵动、浅俗直白,并能够使欣赏者毫无间隔感的元散曲。
第2章 唐诗(1) 虞世南
(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在隋朝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县子。入唐为太子中舍人。能文辞,工书法。《全唐诗》存诗一卷。
蝉
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赏析】
这是一首借咏物自表高洁品格的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称道。首二句写蝉,“清露”言洁,“疏桐”言清高挺拔,“流响”状蝉声的响度与力度。三四句是点睛之笔,借蝉抒怀,言立身高洁者,不必凭借他人,自能名声远闻。是作者对内在品格自我价值的充分肯定和自信。
王绩
(585—644),字无功,自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在隋官秘书省正字。唐初一度待诏门下省,不久弃官归隐。诗风朴质清新,流畅自然,洗六朝浮华,开有唐风气之先者,当数王绩一人,堪称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先驱。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赏析】
王绩,被称为“唐代第一位诗人”,这是他诗中最为人传颂的一首。前四句描绘秋天薄暮的景色,后四句描绘牧人归家,充满了田园风情,牧歌色彩,通过景色的转换,反映了诗人隐逸中矛盾悬浮的心境。这首诗美在朴素无华。
卢照邻
(632—695),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北京市)人。曾任新教尉,一生不得志。后为风痹症所困,投颖水而死。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他的诗以歌行体为最佳,有《卢照邻集》,《全唐诗》存诗两卷。
长安古意
长安大道连狭科,青牛白马七香车。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百丈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啼花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凤翼。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得成此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帷翠被郁金香。片片行云著蝉鬓,纤纤初月上鸦黄。鸦黄粉白车中出,含娇含态情非一。妖童宝马铁连钱,娼妇盘龙金屈膝。御史府中乌夜啼,廷尉门前雀欲栖。隐隐朱城临玉道,逼逼翠幰没金堤。挟弹飞鹰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桥西。俱邀侠客芙蓉剑,共宿娼家桃李蹊。娼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啭口氛氲。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南陌北堂连北里,五剧三条控三市。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气红尘暗天起。汉代金吾千骑来,翡翠屠苏鹦鹉杯。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意气由来排灌夫,专权判不容萧相。专权意气本豪雄,青虬紫燕坐春风。自言歌舞长千载,自谓骄奢凌五公。节候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惟见青松在。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赏析】
这是一首借描写汉京人物,批判唐都现实的诗篇。诗人以多姿多彩的笔触勾勒了京城长安的全貌。在繁华景象的渲染中,大胆揭露了统治集团的横暴、侈靡以及他们的互相倾轧。全诗清词丽句,委婉顿挫,韵味深厚而不流于浮艳,是初唐长篇歌行中有代表性的力作。
骆宾王
(约640—684),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出身寒门,七岁能诗,有“神童”之称。曾任临海丞。后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作《讨武曌檄》,兵败后下落不明。与王勃等以诗文齐名,尤擅七言歌行,风格豪放,笔力雄健。为“初唐四杰”之一。
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赏析】
这首诗是骆宾王任侍御史时,因上书纵议天下大事,得罪了武则天,蒙冤下狱后所作。诗作因蝉起兴,借蝉自喻,抒发自己遭谗被诬的愤郁之情。首二句起兴,三四五六句物我相连,以蝉的艰难喻自己受到巨大束缚。末二句蝉与诗人浑然一体,只有蝉能为我高唱,也只有我能为蝉长吟,满腔愤懑溢于言表。
于易水送人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赏析】
在易水送别友人,很自然地想起了荆轲的故事,诗中通过对这个悲壮场面的概括,反映了诗人心中蕴蓄着难以遏止的愤激之情。三四句抒发思古之情,荆轲虽早没,而其英风义慨犹可想见。题为送人,却无一字叙离别之情,此诗实为抒怀咏志之作。
杜审言
(约646—708),字必简,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迁居河南省巩县。武后时,授著作郎。中宗神龙时流放峰州。不久,复起为国子监主簿,修文馆直学士。少年时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共称“文章四友”,是今体诗形成的奠定者。他的诗多为写景、唱和及应制之作,以浑厚见长,精于律诗,尤工五律。他是杜甫的祖父,在创作上给杜甫一定的启发和影响。《全唐诗》存诗四十三首。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①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②,晴光转绿乜。忽闻歌古调③,归思欲沾巾。
【注解】
①陆丞:是作者的友人。《早春游望》:是陆丞所作的诗。本篇是赓和之作。陆丞当时为晋陵县丞。
②淑气:温和的春气。
③古调:赞陆丞诗的格调近于古人。
【赏析】
这首诗因物感兴,即景生情。首联表现诗人宦游江南春光满地不能归省的伤情。中间二联写渡江南下江南早春的景物,由于怀旧、思乡情切,更觉异乡新奇。结尾既点明归思,又点出和意,全诗结构细密,意境优美,字字锤炼又通体浑成。
登襄阳城
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①。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冠盖非新里②,章华即旧台③。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
【注解】
①层城:襄阳城楼。
②冠盖:里名。
③章华:台名。
【赏析】
这是一首登览名胜抒怀的诗篇。首联点明题意;颔联描写登楼所见襄阳山水的雄丽;颈联进而联想到广大楚地,颇有人事寂寥之慨;尾联叙襄阳习家池名胜游人不绝的盛况。全诗层次井然,辞句工整,首尾圆合,描写景物意境旷远、浑伟。
苏味道
(648—705),赵州栾城(今河北栾城)人。乾封进士,后居相位。因依附张易之兄弟,中宗时贬为郡州刺史。少时与李峤以文辞齐名,号“苏李”。《全唐诗》存诗一卷。
正月十五日夜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妓皆秾李①,行歌尽落梅②。金吾不禁夜③,玉漏莫相催④。
【注解】
①秾李:用桃花李花的秾艳形容妇女容颜服饰之美。②落梅:古曲调名。③金吾:京城里的禁卫军。④玉漏:漏,古代的滴水计时器;玉是形容质料的精致华美。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京城长安元宵之夜的诗作。首联概括节日奇丽的夜景和众多的游人,三至六句状写美妙的节日风光,尾联以人们对元宵之夜的无限留恋结束。全诗格律精切,笔致流畅,色彩浓艳而格调清新,历来为人所称道。
王勃
(约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六岁能文辞,十四岁及第,曾任虢州参军。后往南海探父,溺水受惊而死。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其诗偏于描写个人生活,亦有少数抒政治感慨,风格较为清新,对流行当时的浮艳文风有所突破。
滕王阁诗①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②?槛外长江空自流。
【注解】
①腾王阁:故址在今江西南昌,滕王李元婴为洪州都督时所建。
②帝子:指滕王李元婴,他是唐高祖之子。
【赏析】
诗人作此诗之际,正是他人生最不得意之时,诗人慨叹昔时此阁曾是江山盛景的点缀,而今岁月变迁使得江山也寂寞了。由此联想到人生短暂,时不我待。基调虽有些抑郁,但毫不消沉。末联以对偶句作结,很有特色。
杜少府之任蜀川①
城阙辅三秦②,风烟望五津③。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④。海内存知己⑤,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⑥,儿女共沾巾。
【注解】
①少府:唐人对县尉的称谓。杜少府,名不详。之任:赴任。
②城阙:指长安。辅,护卫。三秦,现陕西一带地区,古为秦国,项羽灭秦后,分其为雍、塞、翟三国,故称三秦。
③风烟:指自然景色。五津:四川境内岷江上的五个渡口,这里借指杜少府所去的蜀州。
④宦游:为了做官远游在外。
⑤海内:四海之内,指国内。比邻,近邻。
⑥无为:不要。歧路:岔路,指分手之处。
【赏析】
这是王勃供职长安时所作的著名的送别诗。诗意慰勉友人不要在离别之时悲哀。首联以工整的“地名对”写送别的地点和行者杜少府将宦游之地,极有气势。颔联抒写离别时的深情厚意。颈联由眼前离别转写别后,奇峰突起,表现了真挚牢固的友情。尾联语壮情沉,别具一格。全诗笔力矫健,开合顿挫,意境旷达。“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堪称千古名句。
江亭夜月送别(选一)〖1〗其二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赏析】
这是一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诗篇。首二句描写月夜景色,“乱”烟,既是形容夜景,也表达了诗人心情的迷乱。“飞”月,反衬时光飞逝,也暗示了诗人伫立凝望时产生的聚散匆匆之感。末二句写离人去后的情景。“寂寞亭”将送别后的孤寂怅惘之情写得深切感人。
山中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①,山山黄叶飞。
【注解】
①高风:秋高气爽时的风。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旅愁归思的诗作。首二句以流水起兴写诗人望长江水而产生的长期滞留异地想念万里外故乡的悲思。三四句是诗人山中望见的实景,以景喻情,衬映旅思乡愁。“山山黄叶飞”,渗透了诗人真挚的情感,以景结情。
杨炯
(650—692),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幼有文名,显庆四年(659)举神童,授校书郎。官终盈川令。杨诗绝大部分是五律,其诗才气宏放,语言精丽严整,其边塞诗颇有气势。有《杨盈川集》。
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①,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②,铁骑绕龙城③。雪暗凋旗画④,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⑤,胜作一书生。
【注解】
①烽火:古代边境上一种报警的信号。
②牙璋:调兵的符信,分两块,调动军队时用作凭证。凤阙:帝王宫阙的概称。
③铁骑:精壮的骑兵。龙城:匈奴名城,这里借指敌方要地。
④凋:脱色,失掉鲜明色彩。旗画:军旗上的彩画。
⑤百夫长:古代军中低级军官,指挥百人。
【赏析】
这首诗描写一个士子投笔从戎,在边塞作战的情景。诗篇虽然写从军征战,但却不做悲凉之语,而是以高昂的情调,绮丽的词采,表现年轻人渴望投笔从戎,抗敌御侮,以建功立业的壮志。此诗语言遒劲,雄浑刚健。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大胆的开拓和创新。
宋之问
(656—712),字延清,名少连,汾州(今山西汾阳)人。上元进士,武后时入选宫廷侍臣。曾先后谄事张易之和太平公主被贬为泷州(广东罗定)参军。睿宗时贬钦州,玄宗初赐死。诗与沈佺期齐名,文辞华靡。尤善写五言排律,对律诗体制的定型颇有影响。有《宋元问集》。
度大庾岭①
度岭方辞国②,停轺一望家③。魂随南翥鸟④,泪尽北枝花⑤。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但今归有日,不敢恨长沙⑥。
【注解】
①大庾岭:五岭之一,在今江西省大庾县。
②辞国:离开京城。
③轺:轻便的车马。
④翥:飞。
⑤北枝花:大庾岭上的梅,向北枝条上的花。
⑥恨长沙:《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适去,意不自得。”
【赏析】
这是一首表现遭迁谪的愁怨又渴望回归的诗作。诗人南流泷州途中因物感发,曲吐迁谪失意的愁怨。末联以含蓄深婉的语言,表达盼回乡的渴望。全诗韵律谨严,对仗工稳,是五律的典范诗作。
沈期
(约656—714),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属河南)人。上元进士,官至太子少詹事。曾因贪污及谄附张易之,被流放俭州。诗与宋之问齐名,有《沈佺期集》诗三卷。律体谨严精密,对律诗定型有贡献。
独不见
卢家少妇郁金堂①,海燕双栖玳瑁梁②。九月寒砧催木叶③,十年征戍忆辽阳④。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⑤。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⑥。
【注解】
①郁金堂:以郁金香浸酒和泥涂壁的堂屋。
②海燕:燕的一种,产于南方滨海地区,春季北飞,于室内营巢。玳瑁梁:以玳瑁为饰的屋梁。
③砧:捣衣用的垫石。唐代妇女每于秋夜捣衣。
④辽阳:唐时为东北边防要地。
⑤丹凤城:这里指长安。
⑥更教:一作“使妾”。照:一作“对”。流黄:黄紫相间的丝织品,这里指帷帐,一说指所捣的衣裳。
【赏析】
这是一首少妇苦思征戍丈夫不归的抒情诗篇。以海燕双栖起兴,从环境气氛的渲染中表现思妇孤独的心情。首联以重彩浓墨夸张地描绘女主人公闺房之美。“寒砧催木叶”造句奇警。十年征戍而“音书断”,写忧虑担心之深。尾联思妇含愁独处,空对明月孤中住。诗中托物寄情,虽铺陈词彩,但格调清新,境界辽远,气势飞动。
陈子昂
(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人。武后时官右拾遗。后解职归里,为县令段简所害,死于狱中。他主张诗歌革新,提倡“风雅兴寄,汉魏风骨”,反对齐梁以来偏重形式的倾向和绮靡颓废的诗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颇受李白、杜甫的推崇。有《陈子昂集》。
感遇三十八首(选一)〖1〗其二
兰若生春夏①,芊蔚何青青②!幽独空林色③,朱蕤冒紫茎④。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⑤。岁华尽摇落⑥,芳意竟何成?
【注解】
①兰:香草。若:杜若,也名杜蘅,水边的香草。
②芊蔚:指花叶的繁茂。青青:“菁菁”的借字,繁盛的样子。
③幽独空林色:兰若幽雅清秀,独具异采,使林中群花尽失颜色。
④蕤:花下垂貌。
⑤袅袅:烟气缭绕上升的样子。
⑥岁华:华,同“花”,一年中的花草。
【赏析】
这是一首以芳花摇落寄寓怀才不遇的诗作。诗中以香花香草比拟自己高洁情怀,前四句写兰若在春夏欣欣向荣的秀丽,空绝群芳的娇艳;后四句感叹其芳华在秋风中的零落,藉以反映诗人自己有出众的才华却只能任年华流逝,理想破灭。寓意凄婉,表达了诗人在政治上失意、不能有所作为的苦闷。
登幽州台歌①
前不见古人②,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③,独怆然而涕下④!
【注解】
①幽州台:即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西南。
②古人:指明君贤臣。
③悠悠:渺远的样子。
④怆然:悲伤。涕:眼泪。
【赏析】
诗人少怀壮志,力图报国,随军征战时,因献奇策,反被贬官。他登上幽州台,俯仰古今,思绪潮涌,遂作此诗。诗中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诗人直吐胸臆,语言奔放,格调雄浑,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春夜别友人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①。离堂思琴瑟②,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注解】
①金樽:华美的酒杯,并不是实指金色的酒杯,用“金”是为了与“银”相对。绮筵:华筵,丰盛的筵席。
②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
【赏析】
这首送别诗没有长吁短叹的哀伤语句,而是在沉静中见深挚的情愫。首联展示送别时两人相对无言的沉静;颔联借音乐的和谐比拟情意的深厚,离情的缠绵;颈联描写送行时的景致和难舍难分的情思;尾联流露出离人隐隐的哀愁。
送魏大从军
匈奴犹未灭①,魏绛复从戎②。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③。雁山横代北④ ,飞塞接云中⑤。勿使燕然上⑥,惟留汉将功⑦。
【注解】
①匈奴:此句暗用典故,汉霍去病曾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这里的“匈奴”是以汉代唐,借指当时进犯边境的少数民族统治集团。
②魏绛:春秋时晋国大夫,这里指魏大(陈子昂的友人)。
③六郡雄:原指六郡地方的豪杰,这里专指西汉时在边地立过功的赵充国。
④雁山:即雁门山,在今山西省代县西北。
⑤飞塞:即飞狐塞,在今河北省涞源县北。
⑥燕然:山名,今蒙古国的杭爱山。
⑦汉将:这里暗指东汉车骑将军窦宪。
【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抒发壮志豪情的边塞诗。首二句写边境上军情紧急,诗人支持魏大御边保国的壮举;三四句写送别的地点和二人相约报国的情怀;五六句点明魏大从军所往之地地理位置的重要;尾联激励友人像汉将一样留下赫赫战功。表现了盛唐时昂然进取的精神。
第3章 唐诗(2) 贺知章
(约659—744),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武则天证圣元年(695)进士,官至太子宾客、秘书监。天宝三年还乡为道士,不久就去世了。他性情放诞,自号四明狂客,好饮酒,善诗歌及草隶书。其诗以七绝见长,清新婉曲,颇饶韵致。与李白一见为忘年交,李白对他也很推重。《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①,万条垂下绿丝绦②。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解】
①碧玉:碧,形容柳色,和下句的“绿”互为补充。
②绿丝绦:即绿丝带,比喻柳绿。
【赏析】
这是一首借赞美柳树来赞美春天的诗篇。首二句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早春二月的柳树描写成用碧玉妆扮的美人,描绘了一派生机盎然的大好春光,表达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一问一答,立意新巧,出人意料,是咏物诗中的代表作。
回乡偶书二首
少小离家老大回①,乡音无改鬓毛衰②。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③,春风不改旧时波。
【注解】
①离家:一作“离乡”。作者三十七岁成进士,在此之前就已经离开故乡,回乡时已愈八十。
②无改:一作“未改”。衰(音催):疏落。
③镜湖:在今浙江省绍兴会稽山北麓,贺知章的故居即在镜湖旁。
【赏析】
这是作者晚年回乡时所作。第一首表现恋乡情怀。久客归乡,心中感慨万端: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发斑白,故乡还认得我吗。后两句问话的场面极富生活情趣,真实地表现了诗人还乡时的无限感慨和欣喜之情。
第二首是第一首的续篇。诗人到家后和亲朋交谈,得知家乡的种种变化。在叹息久客伤老之余,抒发人事无常的慨叹,特别是独立镜湖之旁,更有种“物是人非”的感触。
沈如筠
(生卒年不详),句容(今属江苏)人。曾任横阳主薄。《全唐诗》存其诗四首。
闺怨
雁尽书难寄①,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②。
【注解】
①雁尽书:指鸣雁传书信。
②伏波营:此处指代征人戍守所在的军营。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对征戍在外的亲人深切怀念的诗篇。首二句写“雁尽书难寄”,而求之于梦幻亦不可得,抒发了深重的幽怨和隐恨。三四句由“愁”进而转为“解愁”,寄托明月跨越万水千山让天涯人千里共有。全诗感情真挚,情韵隽永。
张若虚
(660—727),扬州(今属江苏省)人。曾任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全唐诗》存诗二首,其《春江花月夜》有“孤篇横绝”之誉。
春江花月夜①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②,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③,月照花林皆似霰④;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⑤。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随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⑥。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注解】
①《春江花月夜》:乐府旧题。本篇除描写花月春江绚烂景色之外,极写民间的相思之苦,和旧时供宫庭娱乐的歌曲便不同了。
②滟滟:形容水光动荡闪烁的样子。
③芳甸:遍生花草的原野。
④霰:雪珠,此是形容洁白月光照映的花。
⑤青枫浦:地名,这里泛指遥远荒辟的水边。
⑥碣石:山名,在今河北省昌黎。潇湘:二水名,在今湖南省。这里“碣石”指北,“潇湘”指南。
【赏析】
这首诗千余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诗作通过描写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体现人生良辰美景的事物构成了令人心驰神往的美妙景象。其间虽有消极感伤的情绪,但其展现的永恒的江山、无边的风月,以及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珍视,期待与向往,给人以哲理的启示。在艺术上洗净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语言清丽流畅,韵律婉转和谐,全诗排比、对偶反复运用,辞藻华美,错落有致,达到情、景、理相互交融的艺术高度。
张九龄
(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唐开元时期有名的宰相,深为时人敬仰。后为李林甫所谮,罢相,贬荆州长史。其诗写景抒情诗,情致深婉、辞藻清丽。晚年风格转向朴实遒劲、寄托讽喻,对扭转初唐以来形式主义诗风有所贡献。有《张曲江集》。
感遇十二首(选一)〖1〗其一
兰叶春葳蕤①,桂华秋皎洁②。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③。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④。
【注解】
①兰:指兰草或泽兰,这种兰的叶部也有香气。一作“兰蕊”,则是指幽兰。
②佳节:因为春兰秋桂生机旺盛,欣欣向荣,春、秋因之成为“佳节”。
③“谁知”二句:这两句意谓不料隐逸之士慕兰桂的风致,竟引为同调。林栖者,山林隐士。坐,因。
④“草本”二句:本心,草木的根本和中心(茎干)。这是双关语,指人有立身根本和心愿。此二句喻贤者行芳志洁,不是为了博取高名、求人赏识,正如草木散发芳香不是为了求人折取。
【赏析】
这首诗用比兴手法,以兰桂喻贤者行芳志洁,不随市俗的品格。前四句述春兰秋菊的葳蕤与皎洁,以及它们欣欣向荣的生命力。第五六句言不料兰桂的风采风致为隐逸之士爱慕。第七句又转意,兰桂自有其本心,它们的葳蕤或皎洁并非为博取美人的折取,以此托喻贤人君子洁身自好,修其内美,无须外人延誉擢拔。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①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②。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灵山多秀色③,空水共氤氲④。
【注解】
①湖口:鄱阳湖地名。
②红泉:指瀑布在日光照映下发出璀璨的色彩,故曰红泉。紫氛:指水气。
③灵山:道家称蓬莱山的别名,犹言仙山,这里指庐山。
④“空水”句:意谓瀑布从山顶奔泻,远望如挂在空中,水气和烟云溶成一片。氤氲,气盛浑融。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瀑布的诗。作者从湖口远望庐山瀑布,描写其奔流飞溅的奇观和声威,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手法,写貌求神,重彩浓墨,渲染烘托,以山相衬,与天相映,展现出一幅雄奇绚丽的庐山瀑布远景图。此诗为张九龄在仕途上颇为踌躇满志时所作,诗中微妙地表达了这种情怀。
赋得自君之出矣
自君之出矣①,不复理残机②。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晖③。
【注解】
①自君之出矣:乐府诗杂曲歌辞名。作者皆以“自君之出矣”发端,其下抒别情。
②残机:残破的织机,暗示女主人长时间没上机织布了。
③减清辉:以月喻人,思妇日夜思念,容颜憔悴。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闺怨的诗。诗作语言含蓄婉转,清新可爱,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残机”二字道破了男人离家长久,思妇落寞冷清和思念情深。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①,天涯共此时②。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③。灭烛怜光满④,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注解】
①生:这里是升起的意思。
②天涯:犹言天边。这句是说远在天涯的亲人这时也在怀念我,而和我一样也在望月。
③情人:有怀远之情的人,诗人自称。遥夜:即长夜。竟夕:整夜。
④怜:爱。光满:皎洁的月色浩渺无边,一说皎洁的月光洒满小屋。
【赏析】
这首诗乃望月怀思的名篇,诗中情景交融,抒情与景并举,细腻地描绘了月夜思亲的情景。全诗由景起兴,引起相思。明亮皎洁的月色和诗人内心深厚的思情浑然交融,月光的意象贯穿全篇,有力地烘托相思之情的深远无边。此诗把缠绵和相思表达得异常真切、形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意境雄浑豁达,乃千古佳句。
王之涣
(688—742),字季凌,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后徙居绛州。官文安县尉。他是盛唐著名诗人之一,其诗主要是“歌从军,吟出塞”,描写西北风光,意境壮阔,气势恢宏。诗作名动一时,每有新作“传乎乐章,布在人口”广为传诵。作品多已散佚。诗仅存六首,均为绝句精品。
登鹳雀楼①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解】
①鹳雀楼:又名鹳鹊楼,楼的旧址在今山西省永济县西南。
【赏析】
这是一首景观壮阔蕴涵哲理的登览之诗。诗的前两句是登楼望见的景色,把当前景与意中景融合为一,增加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到此,看似已写尽了望中之景,不料诗人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两句即景生意的诗把诗篇推入更高的境界,以观景之道谕进德修业之理,表现了向上进取、高瞻远瞩的胸襟,道出了深刻的哲理意蕴。
凉州词①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②。羌笛何须怨杨柳③,春风不度玉门关④。
【注解】
①《凉州词》:古乐府曲调名。
②万仞山:极言山之高。仞,古代长度单位,一仞约为八尺。
③羌笛:古代管乐器名,因出于羌,故名。杨柳:指《折杨柳》曲,其声哀怨。
④玉门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塞外风光与征人边情的诗。首句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辽远宏大。接着,在滔滔黄河的壮美背景下出现了一座漠北孤城、戍边堡垒,景象雄伟险峻。第三句转笔引羌笛声,勾起征夫的思乡之情,又以“何须怨”宕开来说,不必怨杨柳,造语妙极。此诗结构十分精巧,悲中有壮,表现出边防将士卫国戍边的宽阔胸襟。
孟浩然
(689—740),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早年隐居鹿门山,后漫游吴越。四十岁时西入长安考进士不中,失意而归。后病疽而死,终身是个布衣。诗与王维齐名,称为“王孟”。他的诗多写求官不达、洁身自好和失意情绪。擅长五言诗,大多为山水行旅诗,其次是田园诗,形成清新淡远的艺术特色,也不乏气势磅薄和景象壮阔之作。今存诗二百余首,有《孟浩然集》。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①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②。气蒸云梦泽③,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④。坐观垂钓者⑤,徒有羡鱼情。
【注解】
①张丞相:张九龄,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张九龄为相,孟浩然曾西游长安,用这首诗赠张九龄,希望得到引荐,表达了诗人从政的热情。
②太清:指天空。此二句言八月秋水大涨,显得平满,涵容着天宇,水天相连,和太空混而为一。
③气蒸云梦泽:洞庭湖近处都在水气笼罩之中。古云梦泽是现在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带低洼地的总称。
④端居:隐居。
⑤垂钓者、羡鱼情:《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这里暗示无人援引,徒有从政的愿望而已。
【赏析】
这是一首借写景委婉求人引荐的诗。是孟浩然诗中较为开阔的一首。“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是咏洞庭的名句。前四句写洞庭湖水波浩荡,充满活力,气势动人;后四句借“欲济无舟楫”表达自己想出仕希望得到推挽的心情,却写得堂皇坦荡,不落俗套,委婉含蓄。
宿建德江①
移舟泊烟渚②,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③。
【注解】
①建德江:即新安江,流经今浙江省建德县。
②渚:水中的小洲。
③“野旷”二句:写原野极为广阔,放眼望去,似乎远处的天空反低于树木。江水澄清,月映水中,好像和人更接近了一些。
【赏析】
这是首写羁旅之思的诗。首句点题,第二句是诗的中心句,但作者并未继续抒写愁思,而是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中,在广袤而宁静的宇宙中,终于发现还有清澈的江水,皎洁的明月此刻和他是那么亲近!寂寞的心灵此刻得到了净化和慰藉。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①
山螟听猿愁②,沧江急夜流③。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上④,维扬忆旧游⑤。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⑥。
【注解】
①桐庐江:又称桐溪,经桐庐县流入桐江。广陵:扬州。旧游:故友。
②暝:昏暗。
③沧江:同苍江,指桐庐江。
④建德:建德今浙江省建德县。非吾土:不是我的故乡。
⑤维扬:扬州的别称。
⑥海西头:指扬州,古扬州幅员辽阔,东濒大海,故曰海西头。
【赏析】
这是一首写山水的赠友诗。诗的前四句写景,有声有色,一气呵成地描绘了一幅月色行舟的凄清画面:山暝猿啼,江流滔滔,树叶萧萧,极写景色的寥落凄寂,这也正是作者心境的反映。后四句借景生情:月夜宿孤舟,心中愁闷,自然对友人深切怀念,因而热泪纵横。全诗语言精妙,写景如画,感人至深。
送杜十四之江南①
荆吴相接水为乡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注解】
①诗题一作“送杜晃进士之东吴”。
②荆:指今湖北一带。吴:指江南。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家乡荆州送友人往江南时所作。诗的开头两句写春日江上送别,把送行之地与欲往之地联系起来,后两句直抒对友人的难舍之情。朋友刚出发,便想到“日暮征帆何处泊”,可见惜友人远去之情。而末句“天涯一望”更勾画出“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的送者情态,离愁汹涌而出,境界开阔,堪称佳句。全篇平易自然,行云流水,写得颇富神韵。
留别王维
寂寂竟何待①,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②。当路谁相假③?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注解】
①寂寂:求仕没有音信,心中苦闷。
②“欲寻”二句:言要去山林隐居,又不舍与友人分离。
③当路:指当权者,居要位者。相假:借助、援引之意。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仕途不达的诗作。诗中抒发了求仕碰壁后苦闷怨愤的感情。前二句直写诗人失意的无限愁恨和怨恨之情。三四句写和友人惆怅地告别。“知音世所稀”句,进一步说明仕进不达的原因在于无人援引,因而决心回归故园隐居山林。
春晓①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②?
【注解】
①春晓:春天早晨。
②“夜来”二句:回忆夜来的风雨,为花木担忧。
【赏析】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作。作品从春鸟的啼鸣、春风春雨的吹打、春花的谢落等声音让读者通过听觉感受户外春意闹的美好景象,只淡淡的几笔就写出了晴方好、雨亦奇的繁盛春意。三四句由喜春翻为伤春、惜春,而这伤和惜却是因为对春的爱。作者借物抒怀,闲散恬淡中多少流露出人生的感慨。语浅意浓,自然而极富韵致。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①,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②,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③,把酒话桑麻④。待到重阳日⑤,还来就菊花。
【注解】
①具:备办。鸡黍:指农家待客的丰盛饭菜。
②合:围拢。此句言村庄隐藏在深林当中,从村中望去,四周都是绿树,故曰“合”。
③轩:窗的别称。
④话桑麻:闲谈农作之事。
⑤重阳日: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古人有登高、饮菊花酒的风俗。
【赏析】
这首田园诗是作者隐居鹿门山到山村友人家作客后所写。诗中描写了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了老朋友诚挚亲切的情谊。诗人被农庄生活深深地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赏菊。诗人自然流畅地描绘一幅朴实秀美的田园风景画,诗意盎然,意境清新隽永。
岁暮归南山①
北阙休上书②,南山归敝庐③。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④。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解】
①南山:指孟浩然的故乡襄阳城南之山。
②北阙:皇家宫殿北面的门楼,是臣子等待朝见或上书的地方。
③敝庐:指自己的破落家园。
④青阳:指春天。岁除:即岁暮。言新春已到,逼得旧年过去。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作者入京求仕不遇,岁暮返回老家抒发愤慨的诗。首联写作者决不再上书朝廷而回归老家。含怨恨之意和绝望之情。二联怪自己不被见用是因“无才”和“多病”,其实是对圣上不明和世态炎凉之怨。三四联慨叹岁月推移,人已衰老,诗人常怀愁闷,夜不能寐,其痛苦和焦虑表现得感人至深。
第4章 唐诗(3)李颀
(690—751),赵郡(今河北省赵县)人,家居颍阳。开元二十三年进士,曾任新乡县尉。和当时的诗人王维、高适等均有唱和之作。擅长七言歌行和七律,善于描写边塞风光,刻画人物形象,对于音乐声情的描绘更具特色。《全唐诗》存诗三卷。
古从军行①
白日登山望烽火②,黄昏饮马傍交河③。行人刁斗风沙暗④,公主琵琶幽怨多⑤。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⑥。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⑦。
【注解】
①从军行:本是乐府古题,本诗因拟乐府古题而作,故标“古从军行”。
②烽火:报警的烟火。
③交河:故址在今新疆吐鲁番境内。
④行人:指出征的战士。
⑤公主琵琶:汉武帝将江都王的女儿赐为乌孙公主嫁给乌孙国王,公主出嫁时沿途使人弹奏琵琶,慰抚公主思乡的愁情。
⑥轻车:汉时有轻车将军、轻车都尉,此泛指将帅。此句意谓士兵们只好跟随将军冒着生命危险长期在边地作战。
⑦战骨:战士尸骨。荒外:遥远的边地。蒲桃:同“葡萄”,是西域特产。
【赏析】
这是一首有深刻思想内容的军旅边塞诗。诗开篇以风沙昏暗、琵琶呜咽渲染了行军的苦状和悲凉的气氛。接着描写塞外战地的荒旷萧条,以茫茫原野、胡雁哀鸣等意象进一步表现从军征战的艰险。“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诗人愤怒地谴责最高统治者好大喜功,拿千千万万的生命当草介,毫不顾惜,穷兵黩武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古意①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②。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杀人莫敢前,须如蝟毛磔③。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得归④。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今为羌笛出塞声⑤,使我三军泪如雨。
【注解】
①此诗题为古意,标明是一首拟古诗。
②幽燕客:古有“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的说法。
③须如蝟毛磔:写男儿勇猛刚烈的气概和杀敌时须髯怒张的神态。
④“黄云”句:塞上多风沙,沙卷入云,所以云色是黄的。
⑤羌笛:此句写笛声哀怨、悲凉勾起征人无限的乡思。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征人思乡的诗作。前六句勾画了一个勇猛刚烈、奋勇杀敌的边塞男儿的形象。接下去,诗人展现了一幅雄伟苍茫的背景:“黄云陇底白云飞”,表面上只是在写景,实际上暗示了边塞男儿离家戍边的艰辛。随着“辽东小妇”的“羌笛出塞声”,乡思之苦使这些铮铮的军营男子汉们也“泪如雨”。这里诗人一个特写把战争带来的深重灾难都显示了出来,含蓄而精炼。
王昌龄
(698—约757),字少伯,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开元进士,数任小官,晚年贬龙标尉。因安史之乱还乡,为刺史闾丘晓所杀。他以诗名重一时,有“诗家天子”之称。其诗内容较为丰富,无论是写边塞、宫怨、闺怨、送别都善于将复杂的情感和深沉的思想高度提炼。尤其是边塞诗,深刻地反映了戍边将士的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他擅长七言绝句,号称“七绝圣手”。现存诗一百八十余首,《全唐诗》编录四卷。
出塞二首(选一)①〖1〗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②,不教胡马度阴山③。
【注解】
①出塞:乐府《横吹曲辞》旧题。
②龙城:为匈奴祭天之处,故址在今蒙古国境内。
③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是我国北方的屏障。在今内蒙古中部,汉时匈奴常据阴山侵扰汉朝。
【赏析】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希冀良将宁边的边塞诗。首句的新鲜奇妙就在于“明月”和“关”前分别增加了“秦”、“汉”两个时间限定词,这样就形成一种雄浑苍茫、博大深厚的艺术意境,使读者把眼前明月下的边关同历史联系起来了。“万里长征人未还”就成了自秦汉以来历代人们的悲剧,希望边境有“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龙城飞将”,表现了人民向往和平生活的理想。
从军行七首(选二)①〖1〗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②,孤城遥望玉门关③。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④。
【注解】
①从军行:这是王昌龄采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共七首。
②青海:在今青海省西宁市西。雪山:指祁连山。
③孤城:指玉门关。
④楼兰:汉时西域的鄯善国,在今新疆鄯善县东南一带地方,这里泛指侵扰西北地区的游牧民族。
【赏析】
这是一首表现将士以身许国壮志豪情的边塞诗。首二句描绘了西北边塞的苦寒萧条,战地环境气氛。第四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概括了战争的激烈和残酷以及将士坚强的意志,“不破楼兰终不还”是身经百战的将士发出的坚定、深沉的誓言。全诗格调高昂,意气豪壮,有极强的感染力。
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①。前军夜战洮河北②,已报生擒吐谷浑。
【注解】
①辕门:军营的门。古代行军扎营时,用车环卫,出入处是把两车的车辕相向竖起,对立如门。
②洮河:是黄河上游的支流之一。吐谷浑:晋时鲜卑族慕容氏的后裔,后被唐高宗和吐蕃的联军所败,这里泛指敌酋。这两句承上句,写后军出营增援,前军捷报已到。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在风沙中夜战告捷的军旅诗。首句描写一个风沙遮天蔽日的夜晚,对军事形势起着烘托、暗示的作用,在这种恶劣的天气状况下,唐军却半卷着红旗出动,让人感到一场恶战已迫在眉睫。但三句笔锋一转,刚才那支军队在中途就得到捷报,前锋部队已在夜战中大获全胜,连敌酋也被生擒。此诗通过气氛渲染和侧面描写让人想像战争场面,艺术表现手法新颖独到。
闺怨①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②。忽见陌头杨柳色③,悔教夫婿觅封侯④。
【注解】
①闺怨:言妇女的怨情。
②凝妆:盛妆打扮。翠楼:少妇的居处。
③陌头:田头道边。
④觅封侯:指从军立功以求取爵位。
【赏析】
这首闺怨诗从“不知愁”写起,在春日里盛妆上楼观赏景色的少妇,忽然从再次吐绿的杨柳想起了丈夫从军不归已久。她后悔当初不该让丈夫远离自己去追求功名富贵,“不知”“忽见”“悔教”诸词,一句一曲折,诗中虽没有刻意去写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已表露无余。本诗为唐代闺怨诗的压卷之作。
芙蓉楼送辛渐①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②。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③。
【注解】
①芙蓉楼: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辛渐:王昌龄的诗友。
②平明:天刚亮时。楚山:古时吴、楚两地相接,镇江一带也称楚地,其附近的山也可称楚山。
③一片冰心在玉壶:这是化用鲍照《代白头吟》“直如朱丝绳,青如玉壶冰”句意。
【赏析】
这首诗构思新颖,淡写朋友间的离情别绪,而重写自己的高洁和孤寂。前两句写辛渐雨夜来到江宁,作者在清晨于楚地送辛渐去洛阳,渲染了离别的凄情和诗人羁宦的孤寂。后二句诗人借玉壶冰心自喻清白纯洁的品格,表明自己虽遭贬谪也会坚持操守的坚强性格。“一片冰心在玉壶”成了传颂千古的名句。
听流人水调子①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解】
①流人:这里指流落江湖的乐人。水调子:即水调歌,古乐府曲名。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失意哀愁的诗。作于诗人晚年贬徙途中。在朦胧的月色中,坐在岸边的孤舟上,倾听着江湖乐妓演奏的哀切筝乐,面对阵阵肃杀的枫林声。诗人与演奏者有同样的沦落感,激越的筝乐因弦断而骤然中断,但听者的心绪仍沉浸在悲愤之中。全诗意境凄清,蕴含深刻,颇有艺术感染力。
祖咏
(699—746),字和生,洛阳(今属河南)人。开元进士,与王维友善。其诗多借状景绘物表现隐逸生活的闲适恬淡。
终南望余雪①
终南阴岭秀②,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③,城中增暮寒。
【注解】
①据《唐诗纪事》记载,这是祖咏在长安应试时所作。按规定应该为六韵十二句,但他只写了这四句就交卷。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意尽。”
②阴岭:终南山的北面。
③林表:树梢。霁色:雪后初晴。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终南山雪景的诗作。一二句写终南山雪景。天晴雪融,惟山阴高处尚存积雪,远远望去像是浮在云上。三四句写雪晴日出,阳光辉映山林,但化雪后长安城的晚上将更加寒冷,把视线从终南山引向长安城,突然转折,别有新意,蕴含深刻。
王维
(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开元进士。后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亦佛亦俗的恬静富贵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他的山水诗成就最高,他又兼通音乐,工书画。其诗、画有“诗中画、画中诗”之誉。著有《王右丞集》。
渭川田家①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②。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③。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④。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⑤。
【注解】
①渭川:渭水。
②墟落:村庄。穷巷:指深巷。
③荆扉:柴门。
④雉雊:野鸡鸣叫。秀:麦子吐华曰秀。蚕眠:蚕蜕皮时,不食不动,如睡眠状。
⑤吟式微:《诗经·邶风》篇有:“式微,式微,胡不归!”此取其义。
【赏析】
这是王维最有名的一首田园诗。作者选取初夏夕阳斜照的村落作为典型,集中抒写。描写出夕阳斜照村落、暮色苍茫,牛羊归、牧童归,田野中野鸡尽情地鸣叫,蚕儿已吐丝作茧,农夫们乐而思归,到处洋溢着和乐融融的气氛。绘出了一幅安闲宁静的“田园晚归图”。最后,诗人借《诗经》中的诗句表达自己急欲归隐田园的心情。
山居秋暝①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日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②。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③。
【注解】
①暝:傍晚。
②“竹喧”二句:竹林中人声喧闹,是浣衣女归来了;水上的莲花摇动,有渔船沿流而下。
③春芳:春的芳华。王孙:泛指贵族子弟,也指诗人自己。
【赏析】
这是一首寄托诗人高洁情怀的山水诗。也是王维“诗中画”的典范。首句点题,“新雨后”贯穿全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写景如画,绘出了空山新雨后秋夜的幽清明静。后四句开始从写景转入写人,“竹喧”“莲动”在前,“浣女”“渔舟”在后,以动景衬山之静。最后二句从外物的描写归向内心,表现诗人乐于归隐,和超凡脱俗、洁身自好的情操。诗作含蕴丰富,情趣盎然。
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①,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②,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③,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向樵夫。
【注解】
①太乙:终南山的主峰,在今陕西省长安县南。近天都:言高与天连。天都,天帝所居之处。
②回望合:四望如一。霭:雾气。入看无:一切都消融在这雾气之中。此二句写山中弥漫着青白的云雾,连成一片。
③分野:古天文学名词,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州或国联系起来,凡地上每一地域都划在星空某一分野之内,互相对应,称为分野。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终南山之雄伟景象的山水诗。全诗大气磅礴,意境壮阔,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终南山的极高,极广,笔墨雄奇中见细腻,壮美中含妩媚。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①,属国过居延②。征蓬出汉塞③,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④,都护在燕然⑤。
【注解】
①问边:到边疆去察看。
②属国句:一说是“过居延属国”的倒文。汉时称已归附的少数民族地区为属国。
③征蓬:被风卷起远飞的蓬草。
④萧关:古关名,是关中通向塞北的交通要道,在今宁夏固原东南。候骑:担任侦察、通讯的骑兵。
⑤都护:当时边疆重镇都护府的长官。燕然:山名,这里借指最前线,非实指。
【赏析】
这首诗作于王维赴边途中。首联交待诗人的去向。次联既写景,交待行踪,也暗写了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句描写塞外旷荡荒凉、悲壮绮丽的景象,表达了极为丰富的思想感情。国学大师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结尾两句又回到“出使”事上,诗人到达边塞,侦察兵告知:首将正在燕然前线。全诗记叙和描写相结合,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观猎①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②。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③,还归细柳营④。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注解】
①诗题一作《猎骑》。
②角弓鸣:指拉弓发箭。渭城:即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③新丰市:地名,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
④细柳营:在长安附近,西汉名将周亚夫屯军于此。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将军围猎的诗。以“风劲角弓鸣”起,破空而来,笔势矫健。如闻其声如摄其势。三四句是绝妙的流水对,“鹰眼”因“草枯”而“疾”,“马蹄”因“雪尽”而“轻”。“还归细柳营”,巧用历史事实,写照诗中狩猎人也具名将胸怀气魄。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此诗:“章法、句法、字法俱臻绝顶。盛唐诗中亦不多见。”
秋夜独坐①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
【注解】
①王维中年奉佛,诗多禅意。题为秋夜独坐,如僧徒坐禅。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隐居生活,抒发人生感慨的诗篇。前二联写沉思和悲哀,悲哀时光流逝无法挽留,人却一天天衰老;诗人从雨声联想到自然中的万物也像人一样,都在无情的时光流失中零落哀鸣。诗人由此醒“悟”。后二联写觉悟和学佛。此诗写得情真意笃,细致入微,颇有韵味。
鹿柴①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②。
【注解】
①鹿柴:地名,是王维隐居辋川别墅中的胜景之一。柴,本作“砦”,即篱栅。
②返景:指日落时分,日光返照。
【赏析】
此诗是王维《辋川集》五绝组诗。诗中描绘鹿柴的空山深林傍晚的幽静景色。首句正面描写空山的空寂;二句“但闻人语响”境界顿出,不见人影只闻人声,以动衬静;三句描写夕阳返照,更突出了深林的幽暗、寂静。
相思①
红豆生南国②,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③,此物最相思。
【注解】
①诗题一作“江上赠李龟年”。
②红豆:俗名相思子。
③采撷:采摘。
【赏析】
这是一首借咏物表达相思之情的诗。首句起兴,点明朋友流浪江南。次句设问寄托情思,紧接着第三句寄意对方“多采撷红豆”。末句一语双关点题,既切合“相思”之名,又晓喻相思之情。妙笔生花,婉曲动人。
竹里馆①
独坐幽篁里②,弹琴复长啸③。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解】
①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因绿竹围绕得名。
②幽篁:深密的竹林。幽是深的意思;篁:竹丛也。
③啸:啸歌。《诗经》:“其啸也歌”。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隐居生活的诗作。诗中以“幽篁”“深林”“明月”三个词写景,以“独坐”“弹琴”“长啸”三个词写人物活动。短短四句,抒发了隐者闲适自得的情趣,并使外景内情交融无间、融为一体,给人以美的艺术魅力。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①,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②。
【注解】
①桂花:亦称木犀,有春花、秋花、四季等不同种类,此当是春日开花的一种。闲:寂静意。
②“月出”二句:写只有被月色惊扰了的山鸟时鸣的声音,稍稍打破山涧中的沉寂。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夜山林寂静的诗。诗中写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景,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景,衬托出山林的幽静,给人以意境清丽,安然闲适之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①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②。
【注解】
①这是作者十七岁时所作。山东:指在华山以东,作者故乡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县)故云“忆山东兄弟”。
②茱萸:一名越椒,有香气,古代风俗每年农历九月九日佩茱萸囊登高,以为可祛邪避灾。
【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重阳节思念家人之作。此时,他在外游猎功名。首句“独”和“异”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孤独无亲,漂泊之感。次句“倍”既体现了长久的乡思又表达了佳节思亲之胜,这三字实在是“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后两句把我思人的情绪,转换为人思我,把亲人互相思念之情,写得淋漓尽致,余味无穷。
汉江临泛①
楚塞三湘接②,荆门九派通③。江流大地外④,山色有无中⑤。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⑥。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解】
①汉江:即汉水,源出陕西省,经湖北省而入长江。临泛:泛舟于汉江观景。
②楚塞:古代楚国的地界。三湘: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
③荆门:山名,在今湖北省宜都西北。九派:指长江的九条支流。
④“江流”句:言地阔江远,极目望去,如流天外。
⑤“山色”句:指远处荆门山色似有似无。
⑥“郡邑”二句:形容都市如在水中浮立,波涛如在远空翻涌。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汉江景色的风景诗。首联写汉江雄伟壮阔的气魄,颔联写汉水的流长渺远,山色迷朦,伟丽雄奇。颈联近写汉江波澜汹涌澎湃之势。尾联直抒对襄阳风光赞美之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大好山河的热爱。全诗色彩明丽,意境优美。
渭城朝雨浥轻尘②,客舍青青柳色新③。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④。
【注解】
①元二:不详。安西:即安西都护府(今新疆库车境内)。
②渭城:即咸阳(今陕西省西安市)。浥:湿润。
③柳色:柳象征离别。“依依杨柳春”。
④尽:一作“进”。阳关:汉置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自古与玉门关同为出塞必经之地,因在玉门关南,故称阳关。
【赏析】
这是王维极负盛名的送别诗。诗的首二句状物写景,写明送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气氛,着意描绘了渭城春雨的细润和垂柳的柔美,衬托出惜别的情意。后两句写殷勤劝酒,直抒胸臆,用“更”字和“无故人”,把依依不舍和别后的怀念之情充分表现出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成为送别时的绝唱。
第5章 唐诗(4)李白
(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隋末其先人流寓中亚的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城,他即于此出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青莲乡。壮年漫游天下,好酒任侠,天宝初供奉翰林,受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曾为永王李璘幕僚,后流放夜郎(今贵州)。中途遇赦,晚年飘泊困苦,卒于当涂。李白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韵和谐多变。其内容鲜明地表现了对封建权贵的轻蔑、揭露,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他的诗歌各体俱佳,有“诗仙”之称。有《李太白集》。
乌夜啼①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机中织锦秦川女②,碧纱如烟隔窗语。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③。
【注解】
①乌夜啼:乐府古题。
②秦川女:指征夫远戍的思妇。
③“停梭”二句:先写思妇触景生情,停梭怅然,回孤房独宿,泪落如雨。
【赏析】
这是一首表现思夫之情的诗。首二句绘出一幅秋林晚鸦图。接下来描绘在暮色迷茫中透过烟雾般的碧纱窗,依稀看到思妇的孤独身影,听到她低微的声音,体会着她内心的感受。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论此诗:“蕴含深远,不须语言之烦。”
将进酒①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②,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③。岑夫子,丹丘生④,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⑤,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⑥,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⑦。五花马,千金裘⑧,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注解】
①将进酒:属乐府旧题。将:请。
②君不见:乐府中常用的一种夸语。天上来:黄河发源于青海,那里地势极高,故称。
③会须:正应该。
④岑夫子:岑勋。丹丘生:元丹丘。二人均为李白的好友。
⑤钟鼓:古代富豪之家吃饭时,鸣钟列鼎。馔玉:即玉馔,美味食物。
⑥陈王:曹植曾被封为陈王。曹植《名都篇》有“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句。平乐:曹植所居平乐观。
⑦径须:直须,只管。沽:买。
⑧五花马:五色花纹的名马。唐时富贵人讲究马的装饰,常把马髦剪成三瓣或五瓣的花形,称三花马或五花马。千金裘:价值千金的皮衣。
【赏析】
本诗以奔放豪迈的语言抒写了旷达不拘、乐观自信的精神和对现实社会的愤懑,也流露出诗人怀才不遇的痛苦,表达了渴望用世的积极思想情感。诗篇充满着豪迈宏壮之气,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社会的抗争。全诗深沉浑厚,感情奔放激荡,气象不凡。夸张、比喻、对比等艺术手法的巧用,展现了李白傲然不羁、豪放洒脱的性格和仙家风度。清平调三首①〖1〗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②。若非群玉山头见③,会向瑶台月下逢④。
【注解】
①清平调:乐府中有清调、瑟调,至唐时已有调无词。李白《清平调》是用七绝格律自创的新词。
②露华:露水。
③群玉山:西王母所居之地,此指仙山。
④瑶台:用玉做的台,指仙宫,仙女所居地。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①,云雨巫山枉断肠②。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③。
【注解】
①红艳:浓妆艳丽。
②云雨巫山:谓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情爱。断肠:伤感惆怅。
③飞燕:指汉武帝爱妃赵飞燕。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①,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②,沉香亭北倚栏干③。
【注解】
①倾国:形容绝色美女。
②解释:解除、消除。句意谓只有名花和美丽的杨贵妃才能消解唐明皇的愁恨。
③沉香亭:在唐兴庆宫中龙池东,以沉香木造成。
【赏析】
《清平调》三首,李白在长安为翰林学士时奉旨而作。
第一首赞颂杨贵妃美丽超群。起句比喻形容贵妃服饰如彩云,容貌如鲜花;第二句形容贵妃的艳丽和光彩;第三四句更深一层说像杨贵妃这样的如花似仙,只能在玉山看到,或应在月光下于瑶台中相遇。构思精巧,想像奇妙,比喻妥贴。
第二首写贵妃的得宠胜过巫山神女和赵飞燕。首句用带露凝香的牡丹花象征杨贵妃;第二句用楚王和巫山神女相会的梦境衬贵妃被玄宗宠爱之深;三四句写赵飞燕堪称绝代佳人,却靠新妆专宠,衬托杨贵妃的天姿国色。
第三首从正面描写唐玄宗对贵妃的宠爱。前两句突出地写玄宗对名花和杨贵妃的深爱及其欢悦的神态。后两句进一步写名花和美人的作用是消解玄宗的春恨春愁。
这三首诗并没直接写贵妇的形象,而实际上却句句都紧紧围绕贵妃美这条主线,可见诗人的才情之富。
玉阶怨①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②,玲珑望秋月③。
【注解】
①玉阶怨:属乐府调名,述写“宫怨”的乐曲。
②却下:放下。水精:水晶。
③玲珑:清晰明亮的样子。
【赏析】
这首短诗描写一个女子盼望、思念之情。深夜了,她仍久久伫立在玉阶上,以至露水沾湿了罗袜,终因寒意袭人,无奈地回屋放下帘子,但仍不能入睡而独自凝思仰望秋月。题为“玉阶怨”,但通篇无一怨字,而是通过形象本身的细节描写,怨意深藏其中。
静夜思①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②,低头思故乡。
【注解】
①诗题一作“夜思”。
②举:抬。望明月:一作“望山月”。
【赏析】
这是一首远客思乡的诗。前二句以地上霜喻月光,十分真切地写出了深秋明月既明亮又寒冷。同时烘托了深秋静夜的寒意萧瑟和旅人的寂寞情怀。三四句写游子望月怀乡,长夜难眠的乡思,深情挚意尽在不言中。笔触清新朴素,构思细致深曲,耐人寻味,百读不厌。
春思
燕草如碧丝①,秦桑低绿枝②。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③?
【注解】
①燕:今河北、辽宁一带,为唐代东北边防要地,诗中征夫所在地。
②秦:指现陕西省境,诗中思妇所居之地。
③帏:帐。罗帏:丝织的帐子。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少妇愁情的诗。开头二句即以相隔遥远的燕、秦两地的春景起兴。思妇触景生情,产生“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的感情。在这种心绪下春风还无端吹来,思妇不禁申斥道:“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进一步表现了思妇相思愁怅的深情。全诗婉曲动人,形象地表现了思妇复杂心理活动和情感。
子夜吴歌(选一)〖1〗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①。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②。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③。
【注解】
①捣衣:洗衣时用棒槌在砧石上捶打。秋天到来,出征将士的家属都在准备寒衣。
②玉关:即玉门关。
③良人:指丈夫。
【赏析】
此诗是李白乐府组诗《子夜四时歌》中的第三首。写思妇对征人的怀念,千家万户捣衣声声,传出妇女多少哀怨,秋风阵阵,寄托了怀念出征将士的深情。结句是闺妇的期待,也是征人的心声。这首诗风韵天成,情景交融。
秋浦歌(选一)①〖1〗其十五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②。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③。
【注解】
①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李白漫游到此,写了组诗《秋浦歌》十七首。
②缘:因为。个:如此,这样。
③秋霜:形容头发如秋霜般白。
【赏析】
诗人创作此诗时已五十多岁,壮志未酬而人已老,怎能不倍加愁苦。首句极度夸张的手法写愁,渲泄了积蕴极深的怨愤和抑郁。次句,紧承上句,愁生白发,发长愁更长!其悠长的韵味,体现了诗人非凡的艺术造诣。此诗以奔放的激情,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塑造了诗人自我的形象。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①。桃花潭水深千尺②,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解】
①踏歌:以脚步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
②桃花潭:在今安徽省泾县。
【赏析】
汪伦是李白的一位朋友,曾邀李白到家中做客,当李白乘船将离开之时,汪伦赶来相送,李白遂吟此诗赠别。此诗前二句是叙事,后二句抒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为结句预伏了一笔。结句“不及”二字出语纯朴自然,情真意切,表达了友人之间真挚的情意。语言生动而形象,空灵而有余味。
梦游天姥吟留别①
海客谈瀛洲②,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③。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④。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⑤。谢公宿处今尚在⑥,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⑦,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慄深林兮惊层巅⑧。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⑨,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⑩。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注解】
①天姥:山名,在今浙江省新昌县。
②瀛洲:传说中的海上三座神山这,另两座是蓬莱、方丈。
③拔五岳:超出于五岳。五岳:我国五座名山。掩赤城:掩盖了赤城。赤城山名,在今浙江省天台县境内。
④镜湖:又名鉴湖,在今浙江省绍兴县南。
⑤剡溪:在今浙江省嵊县南。
⑥谢公宿处:晋时谢灵运游天姥,曾在剡溪投宿。
⑦谢公屐:谢灵运所穿的特制登山木鞋,鞋底安着活动的锯齿,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则去后齿。
⑧“熊咆”句:有如熊咆龙吟,使得出入于深林层巅的山中游人为之战栗而惊恐。
⑨列缺:闪电。霹雳:雷声。
⑩金银台:神仙所居的宫阙。
云之君:云神,这里泛指从云中下降的群仙。
白鹿:传说中仙人的坐骑。
摧眉折腰:委屈自己,小心伺侯别人。
【赏析】
这是一首通过名山仙境表达憎恨黑暗现实,蔑视权贵,渴求光明自由的记梦诗。是李白在东鲁将游吴越时所作。诗中将神话传说和实境奇幻地交织在一起,于虚无缥缈的描述中,寄寓着现实生活。抒发了诗人对光明、自由的热情向往,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憎恨和对权贵的极端蔑视,同时也反映了诗人捍卫人格独立和尊严的个性追求和反抗精神。诗作句式变化多端,错落有致,声调抑扬顿挫,笔随兴至,才思横溢。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①
故人西辞黄鹤楼②,烟花三月下扬州③。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解】
①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
②黄鹤楼:旧址在今湖北省武昌。
③烟花三月:指江南春天田野上常有迷茫的雾气,古人称为“烟花”。扬州:古称广陵。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抒写了诗人对朋友无限依恋的感情。全诗语言清丽,气象开阔,第一句点明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写送行的时令和被送者将去的地方。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以烟花春色和浩荡无际的长江为背景,表达了朋友依依惜别之情,展现了一幅意境开阔,色彩明丽的惜别画。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①,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②。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③。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④。
【注解】
①郭:外城。
②蓬:蓬草。枯后随风飘荡,这里比喻远行的友人,也是自喻。
③“浮云”句:以浮云喻远游作客之人飘忽不定,这里指友人。
④萧萧:马鸣声。班马:离群之马。班,别也。
【赏析】这首送别诗是诗人政治上失意之时所作。全诗通过环境景物的烘托、气氛的渲染,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挚情。首联以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的极为工整的对偶句点出告别环境。第二联具体写离别的深情。第三联巧妙以浮云、落日作比,衬托这对分别的友人充满惜别的情意。结尾以班马萧萧烘托离别的气氛,情意宛转含蓄,使自然美与人情美水乳交融,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