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讲的重点是:《周易》的“经”与“传”。从这一讲开始,我们才真正进入64卦。
翻开《周易》(即《易经》),开篇就是五个字:“乾,元亨利贞。”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往往让《周易》的初学者望而却步,知难而退。但是,我们因为有了前面一——七讲的铺垫,再来解读乾卦的卦辞,也许相对容易一些。
如图所示,卦名、卦辞和爻辞,都是周文王用来解读卦象的,所以,“卦象”是核心。
乾:元亨利贞。
这句话是“卦辞”,第一个字“乾”是“卦名”,就是说周文王看到这个卦象以后,命名为“乾卦”,担心大家看不懂,于是就用“元亨利贞”四个字来解读乾卦的卦象。
元,创始;亨,通达;利,合宜;贞,中正。
大家听起来也许会觉得枯燥,我们不妨换一种方式。跟“元”相关的词:元首——国家最高领导人、元月——新年第一个月、元帅——军人最高军衔……《周易》里的“元”字,唯独在乾卦才有资格称“创始”,其它的卦只能说“开始”,因为在64卦的大家庭中,乾卦 代表“父亲”,象征生命力的创造开端。比如,大成至圣先师“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亨”,亨通、大亨,不就是“通达”吗?“利”,是个象形字,左边就似已经熟透的谷穗,如稻穗、麦穗耷拉下脑袋,右边是一把刀。换言之,当我们拿刀把自家田里,已经成熟的谷穗收割回家,是“合宜”的。但是,假如我们贪心,顺便将邻居家的谷穗收割回家,那就“不合宜”了,就会有后遗症的。“贞”,贞节、中正。很多人以为贞节是女人的事情,其实不然,男人也应有贞节的,也就是一个人最起码的做事做人的底线,绝不可“有奶便是娘”。
大家可能会问,你刚才不是说“元亨利贞”是解读卦象的吗?讲到现在,“元亨利贞”好像与乾卦的卦象没有关系吧?坦率地说,上述的解释的确与卦象没有多大的关系,解读的只是字面的意思。若想读懂“元亨利贞”,前提是先读懂“用九”。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在我们的印象里,“群龙无首”是个贬义词,“见群龙无首”,为什么还“吉”呢?如果想读懂“用九”,必须先看懂卦象。这就提醒我们,看不懂乾卦的卦象,也就读不懂“元亨利贞”。
如图所示,下卦是乾卦(经卦),上卦也是乾卦(经卦),乾卦(重卦)是八纯卦之首,在64卦中排序第1,“天下第一卦”。
对照乾卦的六句爻辞,第1爻初九是“潜龙”,第2爻九二是“见(现)龙”,第3爻九三是“惕龙”,第4爻九四是“跃龙”,第5爻九五是“飞龙”,第6爻上九是“亢龙”。
经卦有“三才位”,重卦也有“三才位”,第1爻与第2爻是“地位”,第3爻与第4爻是“人位”,第5爻与第6爻是“天位”。
第1爻、第3爻、第5爻,是“阳位”,初九、九三、九五,阳爻居阳位,“当位”;第2爻、第4爻、第6爻,是“阴位”,九二、九四、上九,阳爻居阴位,“不当位”。
九五、上九处于“天位”,九五代表“天下”,当位;上九代表“天上”,不当位。由于乾卦讲的是“天道”,因此,九五是乾卦的“卦主”,是64卦384爻中,位置最好的一个爻。古代的皇帝又称“九五之尊”,这一称呼就出自乾卦的九五。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国家元首是“九五”;对于一家公司来说,老板是“九五”;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家长是“九五”。
初九:潜龙勿用。
有人问:第1爻为什么叫“初九”而不叫“九一”呢?第6爻为什么叫“上九”而不叫“九六”呢?“初”和“上”是什么意思?
乾卦彖传说:“大明终始,六位时成”,“始”指的是“初九”,把“初”解释成“始”,就是开始的意思;“终”指的是“上九”,把“上”解释成“终”,就是结束的意思。整部《周易》讲的就是时(时间)和位(空间)的关系。初九代表一件事情的开始,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代表一件事情的发展过程,上九代表一件事情的结束。“初九”的“初”强调“时”的重要性,“上九”的“上”强调“位”的重要性。一件事刚开始的时候,“时”比较重要,“位”不太重要。比如新生儿的呱呱坠地,出生的具体时间要记清楚: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八字),有的父母亲甚至精确到某分,无可厚非,毕竟“时”很重要嘛!但是,当一件事结束的时候,“位”比较重要,“时”已经不重要了。一家公司开业,必定会挑选一个良辰吉日,可是,当一家公司破产关门的时候,还要选一个好日子吗?那肯定被骂神经病了。
初九爻辞为什么说“潜龙勿用”呢?我们中国人是龙的传人,这一说法就来自乾卦。什么是龙呢?这里是比喻,代表有才能、有德行的中国人,也就是德才兼备的人,才有资格称“龙”。潜,潜藏。明明有才能,为什么还要“潜”呢?如图所示,初九、九二是“地位”,九二代表“地上”,初九则代表“地下”。如果初九是一粒种子,这个时侯已经在土壤里生根发芽,可是还没有钻出地面。联系到人事方面,此时,就算你是“虎”,你得“卧”着;哪怕你是“龙”,也得“藏”着,因为时机还未到。成语“卧虎藏龙”可能就是这么来的。
关于“潜龙勿用”的“潜龙”,大家的理解一般没什么分歧的,颇有争议的是“勿用”一词。有人把“勿用”解释成“不用”,问题来了!人家从小学到大学,学了那么多年,学的那么辛苦,好不容易才踏入社会,你还让人家“不用”?不合常理啊!
“潜龙勿用”的“勿用”,可不可以解释成“不用”?我的回答是:只有在特定的情况下,才可以解释成“不用”,什么情况下呢?因为已经不是“龙”了,什么本领都没有,拿什么“潜”呢?拿什么“用”呢?很显然,将“勿用”解释成“不用”,违背了“潜龙勿用”的本意。究竟该如何解读?“勿用”只有一种比较靠谱的解释:“当用则用、当止则止”。何时用?怎么用?得把握好时机。
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诠释了什么叫“潜龙勿用”,那就是“关公温酒斩华雄”,关公把“潜龙勿用”的火候,拿捏的出神入化。想必大家都读过《三国演义》,东汉末年,各路诸侯联合起来讨伐董卓,推举袁绍为盟主,孙权的老爸孙坚担任联军先锋官。董卓还没派出最厉害的吕布,只是让华雄出马,就大败先锋官孙坚,斩杀联军的将领鲍忠。俞涉、潘凤二将出战,也被华雄斩于马下,联军四连败。各路诸侯惊慌失措,无人敢战。当时,关公就在现场,关公肯定是“龙”了,我们来看看关公是如何“潜龙勿用”的?
上阵杀敌,文韬武略,关公都是三国时代响当当的、第一流的名将。可是,刚出道的关公,除了刘备、张飞,谁还会注意他呢?甚至连坐的资格都没有,只能站在大哥刘备的身旁。当华雄开始骂阵的时候,关公一言未发,因为他明白,就算他开口,也没有人愿意听他讲。可是,当华雄再斩俞涉、潘凤两员大将,众诸侯束手无策的时候,关公挺身而出,因为这个时候再不表现,那就不是“潜龙勿用”了,真成了“潜龙不用”了。名不见经传的关公一出场,就受到袁术的呵斥,因为大将都不行,何况一个无名小卒呢!这个时侯,曹操插话了,说就让他试一试好了,并且还给关公倒了一杯热酒。关公说等他斩了华雄再喝也不迟,于是提刀上马,还没等到这杯酒凉了,就已刀斩华雄。至此,关公的威名,无人不晓。
故事讲完了,说明什么呢?“潜龙勿用”不是“不用”,而是要选准时机。“时”未到,你就“用”了,不是“潜龙勿用”;“时”到了,你还不“用”,也不是“潜龙勿用”。
我们今天的人,如何做到“潜龙勿用”呢?也简单。比如你大学毕业后踏入社会,进了一家公司。就算你的方案是“天下无双”,那也得悠着点,先听听大家的方案嘛!假如一圈听下来,发现还是你的方案最高明,再讲也不迟啊!你“急”什么呢?人家姜太公“潜”了80年,80岁才出山辅佐周文王打天下!人家白娘子在深山“潜”了1000多年,才下山谈恋爱!你有什么好“急”的呢!因此,假如你下次心急的时候,或者烦躁的时候,不妨把《周易》拿出来读一读。“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见龙在田”的“见”,通“现”,意思是龙出现在田野上。如图所示,初九和九二是“地位”,初九是地下,九二是地上。初九是“潜龙”,经过一段时期的潜藏修炼,离潜出隐,崭露头角,成为九二“见龙”。
“见龙在田”是“因”,“利见大人”是“果”,“大人”指的是“九五”。“见龙在田,利见大人”的意思是说九二德才兼备,服务大众,表现的太出色了,吸引了帝王九五的注意力,并且接见了九二予以嘉奖。
《三字经》说:“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唐,唐尧;虞,虞舜。尧和舜是古代有名的两位圣王,“号二帝”。在乾卦中,舜是“九二”,尧是“九五”。尧把帝位禅让给舜,流芳百世,千古美谈。
舜在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继母生了一个弟弟叫“象”。据传,象的工作就是想方设法害死舜。父亲、继母和象三个人一条心,联合起来对付舜。继母让舜去挖井,舜在井底挖泥的时候,继母唆使象往井里扔石头,幸亏舜有所防备,事先在井底挖好逃身的通道,躲过一劫。古代的房子大多是茅屋草舍,有一次舜正在修屋顶,象在下面把房子点着了,燃起熊熊大火,可是舜防范在先,没有得逞。舜并没有记恨父亲、继母和弟弟,做事做人一如既往。舜的德行被人们广为传颂,所到之处,地利人和,其乐融融,一片祥和。尧帝当时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接班人而发愁,有人举荐了舜,尧亲自考察舜,觉得还不错。尧是一位非常有意思的帝王,为了进一步考察舜,竟然将自己的两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娥皇、女英一起嫁给了舜。当然了,舜也没让尧失望,即使继承帝位以后,仍然兢兢业业,造福百姓。
舜是一位古今大孝之人,这是很多人都认可的,但是,也有杂音。有人说舜有“污点”,罪名是:“不告而娶”。众所周知,古人结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舜娶娥皇、女英,是没有告知父母的。大家听到这里,不知道你有没有会心一笑?假如我们读书读到这种程度,那就是“读死书”、“死读书”,变成“孔乙己”了。大家想一想,舜娶娥皇、女英,敢告诉父母吗?如果是“父母之命”,父亲继母很可能会说:把娥皇、女英嫁给你弟弟象好了。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后人还会景仰舜吗?舜还值得我们景仰吗?
我见过一个小朋友,《论语》背的滚瓜烂熟,可是“子曰”是什么意思居然还不知道!他的老师跟我说,读经就是要不求甚解、老实读经、大量读经。小不懂教大不懂!比如《周易》,就算你认识所有的字,即使不认识,查一下字典也认识了,那么,你就读得懂《周易》吗?未必。我的观点是:因为人是“活”的,而书是人写的,所以,书也应该是“活”的。我们要把书读“活”了,千万别把书读“死”了。我们不仅要学习大舜的品德,更要学习大舜的“内方外圆”,也就是灵活变通、圆融通达。只有如此,方可“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三已经来到下卦之终。乾卦初九是“潜龙”,九二是“见龙”,到了九三变成“惕龙”。我们发现,九三爻辞里没有“龙”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有个成语叫“不三不四”,为什么没有人说“不五不六”呢?答案只能到“中华文化之根”的《周易》里找。如图所示,第3爻在下卦之终,第4爻在上卦之初,所以,“不三不四”的意思是不上不下、不内不外、不仁不义。换句话说,乾卦九三,位置尴尬,处境堪忧。九三爻辞的关键字是“惕”,即警惕自省、谨言慎行。为什么要“惕”呢?因为有“厉”(危险),你只有“惕”,才会“无咎”。《系辞传》说:“无咎者,善补过也。”意思是说本来是有“过”的,但是因为你谨言慎行、应对得当,就“无咎”了,就没有后遗症了。
九三爻辞的描述,与周文王当年的处境极其相似。商朝末年,周文王还是“西伯侯”,德高望重,治国有方,深得民心,三分天下有其二,导致商纣王寝食难安,后来把西伯侯囚禁在羑里七年。据说《周易》就是周文王在这期间所作。经过多方营救,甚至付出长子伯邑考被杀的代价,七年后,周文王终于脱离牢狱之灾。我们知道,周文王肯定是人中之“龙”!事业将成而未成,就象“龙”刚飞到半空一样,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上,有商纣王的疑虑;下,有诸侯们的关注。一旦让商纣王抓到把柄,则又会大难临头;倘若引起诸侯们的不满,也会有凶险。众目睽睽之下的周文王,唯有“惕”,方能保全自己,并为周武王伐纣做好准备。因此,周文王是“无咎”的,也是“善终”的。
九三爻辞的启示:当一个人还没出名的时候,说错话,做错事,一般没多少人会在意的。但是,当一个人成为“明星”以后,就被放在了聚光灯下。他还敢乱讲话吗?如果想获得大众的认可,只有一条路可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乾卦第4爻“九四”已经跳出了下3爻,进入外卦之初,成为一方“诸侯”,是国家级核心领导层的一员,距离“九五之尊”只有一步之遥,因此,九四称为“跃龙”。“或跃在渊,无咎”的意思是说:跃,无咎;在渊(不跃),无咎。到底是“跃”?还是“不跃”?要根据当时的情况,审时度势,当跃则跃,当止则止。
唐太宗李世民,在登上皇位之前就是“九四”,他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跃”,要么“在渊”。“跃”上去,飞龙在天,君临天下,万事大吉!如果选择“在渊”,等待他的是:任人宰割、死路一条、万劫不复!因为他的哥哥——太子李建成,绝不会手下留情的。权衡利弊,李世民当机立断,抢先下手,干掉哥哥,逼迫父亲李渊退位。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有人说李世民一点同胞情都没有,骨肉相残,杀兄逼父,太过分了!说这话的人,显然没读过《周易》,根本不了解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太幼稚了。我们后人并没有太多苛责李世民,毕竟唐太宗是个好皇帝,贞观之治,大唐盛世,八方来朝。
中国历史上,也有九四选择“在渊”,令后世肃然起敬的,比如诸葛亮。假如诸葛亮有野心,刘禅是当不成“九五”的。也就是说并非所有“九四”都想成为“九五之尊”的,诸葛亮的理想是:匡扶汉室,完成统一大业。正因为此,我们后人读三国这段历史的时候,才会对诸葛亮升起一份崇敬之情,竖起大拇指由衷赞叹!
李世民选择“跃”是“无咎”的,而诸葛亮选择“在渊”也是“无咎”的,所以,孔子解释九四爻辞:“或跃在渊,进无咎也。”就是说“跃”或者“不跃”,因时制宜,灵活变通,与时偕行,无后遗症。乾卦第4爻九四是“跃龙”,象征君子的事业已经做大,下一步何去何从?需要知天命而行,毕竟再向上就是“飞龙在天”。“或跃在渊,无咎。”当进则进,为“跃”;如果时机不对,或者自身条件不足,当止则止,维持现状,为“在渊”。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乾卦第5爻是“飞龙”,一飞冲天,飞黄腾达,代表事物发展到最完美的阶段。联系到人事方面,九五是刚健中正的伟大人物,君临天下,占据天时地利人和,拥有了无限的空间,位高权重,大展宏图,泽被天下。
乾卦九五,在64卦384爻中,位置最佳!因此,古代的皇帝,为了便于统治天下的老百姓,自称“九五之尊”、“真龙天子”!言外之意,皇帝是天的儿子,代表“天”治理国家,名正言顺。那么,九五已经“飞龙在天”了,为什么还要“利见大人”呢?这里的“大人”指的是“九二”。
如上图所示,第1爻初九、第2爻九二、第3爻九三是“内卦”,第4爻九四、第5爻九五、第6爻上九是“外卦”。《周易》体例,第1爻与第4爻应,第2爻与第5爻应,第3爻与第6爻应。九二是下卦的“中位”,而九五是上卦的“中位”,九二与九五,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因此,“利见大人”的意思是说九五可以把事业做大、做强,但是,能否做久?取决于九二,因为九二是九五的接班人。如果九二是舜,那么,九五就是尧。尧最让人们称道的是:找到了合格的接班人——舜,从而成就了“尧舜盛世”,千古传颂。
“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启示我们:只要你是“九五”,培养接班人,就是你工作中的头等大事。我有个朋友,事业做的风生水起,员工面前,昂首阔步;客户面前,风光无限。可是,当我跟他讲“飞龙在天,利见大人”的时候,他脑袋耷拉下来了,为什么?因为他的儿子虽然在上小学,但是已经没有老师肯教,也没有人管得住,无药可救了。换句话说,尽管他有儿子,但是没有接班的人,事业做的再大,他这一辈子过去了,他的事业也就完了。所以,“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告诫天下的家长:父母事业的成功,无法弥补教育孩子的失败!教不好自己的孩子,就不会有未来!
上九:亢龙有悔。
上九是全卦之终,到了最高位置,也就是阳气旺盛到了极点,已经没有了再上升的空间。物极必反,阳极阴生,必然向阴气转化。就如太阳到了正午,必然渐渐偏西;月亮到了十六满月,必然开始亏缺,这都是自然规律。
上九在乾卦最上,是全卦的最后一爻,已经到了极处,无可再上,即“亢龙”,意思是龙飞得过高了,处于穷途末路,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故称“亢龙有悔”。在现实生活中,“亢龙有悔”就似贪官,乐极生悲,众叛亲离,晚节不保。借用《红楼梦》的话说:“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大家也许会问:“亢龙有悔”可不可以避免呢?当然可以。比如已经退休的领导人,是“上九”;一个家庭,已经交权的爷爷奶奶,是“上九”……这些“上九”,虽然已经交权了,但是,他们的影响力还在。孔子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大意是说“九五”才是一个群体的最高领导,“上九”既然已经退休了,就不可以对“九五”的做法指手画脚。如果你是“上九”,你就必须顾全大局,时时刻刻维护“九五”的权威,无论是说话还是做事,要为“公”,不要为“私”。居高思危,自重自律,该放手时就放手,该出手时才出手。也只有如此,你才会获得“九五”的尊重,避免变成“亢龙”,你就“无悔”了。相反,有些不知进退的“上九”,明明早就退休了,还管的那么宽,好像离开他,地球就不转了。一旦引起“九五”的不爽,“上九”自取其辱,也就为时不远了。总之,“亢龙有悔”,修身、齐家,不离此。
看完乾卦六爻所代表的六龙,我们再回到原来的问题:“见群龙无首”,为什么还“吉”呢?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群龙无首”这个成语,在我们的印象中,那是一种比较混乱的局面,周文王为什么说“吉”呢?不是太奇怪了吗?有朋友甚至猜测:周文王当年讲的可能是“见群龙无首,凶。”由于年代久远,后来在传承的过程中传错了,以讹传讹,传到今天就变成了“见群龙无首,吉。”我问他猜测的依据是什么?他给我来了这么一句:“推理嘛!没吃过猪肉,总见过猪跑吧!”……我们今天对待国学的态度,象我朋友这样想当然的,估计不在少数。在此,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周文王的原话是:“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我们中国人是“龙的传人”,为什么对“龙”情有独钟?因为“龙”变化多端,可以天上飞,可以水里游,还可以陆地上跑,无所不能。如图所示,乾卦的六个阳爻,代表六龙在不同的场合,所作出的相应的表现。
初九是“潜龙”,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九二是“见龙”,有所表现,一试身手。
九三是“惕龙”,谨言慎行,收敛锋芒。
九四是“跃龙”,当跃则跃,当止则止。
九五是“飞龙”,君临天下,大显身手。
上九是“亢龙”,适可而止,过犹不及。
总而言之,乾卦六龙,你可以当成六条龙,也可以看成一条龙。因此,“群龙无首”指的是乾卦六龙,首尾回环,无所谓“首”,也无所谓“尾”。当我们身处不同的场合,就算你是“龙”,你也要有不同的表现,说话做事的方式,你也必须作相应的调整,要与时偕行。读完“用九”,可能会颠覆我们以往的认知,原来“群龙无首”是个褒义词,是在夸奖一个团体的领导人,知人善任,管理有方。
读懂了“用九”,我们也许才明白,周文王为什么用“元亨利贞”四个字解读乾卦的卦象。乾卦重点讲的是“天道”,即自然规律。因此,有人将“元亨利贞”推演为“春夏秋冬”。这样的解释把乾卦的卦辞、爻辞、用九融为一体,与《文言传》的解读殊途同归。如图所示,元——亨——利——贞,贞下起元,哪个是“首”?哪个是“尾”?
“用九”既解释六龙——乾卦六爻,又解释卦辞——元亨利贞。告诫我们,为人处世要灵活变通,一定要有所变有所不变,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我们要以自然为师,顺应自然规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去春回,循环往复,无首无尾。换言之,假如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居然没有“秋天”了,那就不是“群龙无首”;如果冬天过去了,接下来的不是春天,而是直接进入夏天,那也不是“群龙无首”。总之,自然规律是其它一切规律的准则,无论什么规律都必须服从自然规律。天无情无欲,没有任何偏私,从不破坏自己的运行规律,如太阳照耀万物,最正不过,东起西落,永恒不变。人以及万物,如果偏离了天道,迟早会受到惩罚。顺天者昌,逆天者亡。
乾卦彖传说:“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大意是说乾阳是万物的生机,天地万物,各得其用,各司其职,井然有序,没有人为的安排,万物和谐共处,万国咸宁。这不就是“见群龙无首,吉”吗?这不就是卦辞“元亨利贞”吗?这不就是“世界大同”吗?
下一讲:坤卦厚德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