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苏东坡临终前两个月所写的诗,
尽管他已经注入了自己特有的幽默感,
我们依旧能感受到他在人生最后时刻所怀有的悲凉。
黄州、惠州、儋州,这三个地方,
是苏轼人生的低谷,而就是在这里,
他才真正变成了世人心中最爱的苏东坡——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宋·苏轼
“自题金山画像”,中的“金山画像”出自当时著名画家李公麟之手,被黄庭坚称作是最像苏东坡的画像。画上的苏东坡手执藤杖,坐磐石上,有种喝醉酒的意态。可惜画成之时,苏东坡并没有看到,否则定有不少佳作诞生。十年之后(1101)苏东坡北归途中经过真州游金山寺时才看到这幅画像,他仿佛觉察到生命走到了尽头,回望一生轨迹,细数功绩事业,一时间感慨万千,遂作此六言诗。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二句,出语很重,基调低沉,与一向旷达的东坡形象不太相称,却真实而生动地表现出苏东坡当时的心境。首句出自《庄子·齐物论》,是说心如死灰,已不再为外物所动,更不会为外物所累,这是大多数老年人对待生活的态度,释然的背后是一种淡漠消沉。次句“身如不系之舟”是对漂泊人生的高度概括,从眉州到东京(开封),再到杭州、湖州、黄州、徐州、扬州、常州、密州,乃至惠州、儋州,他就像一条没有绳系的小船,在大风大浪里摇摆、漂流。
走过这么多的路,去过这么远的地方,那么这一生到底有什么成就呢?苏东坡沉默良久,最后脑海里只跳出来三个地方,不是他声名大噪,任翰林学士、知制诰的汴京,也不是他生活得最快乐,干得最起劲的杭州,更不是他“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的密州,而是因乌台诗案被贬的黄州,因新党再度执政而被流放的惠州,以及再次被贬的儋州,贬所一个比一个远,从内地到海南岛,他真的成了一个“不系之舟”。
让我们来看看他在这三个地方干了什么?
黄州:
游赤壁山,写下《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用心创作,写下《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临江仙·夜归临皋》等名篇;安心做个“凡人”,耕种、盖房,研究美食、养生、酿酒……
惠州:
兴修水利,兴办教育,吃荔枝、赏美景、爱朝云……
儋州:
把自己活成儋州人,与当地百姓打成一片,赏尽海南的奇异风光,深爱上这片南荒之土。他还办学堂,介学风,成为这里的文化开拓者、播种人。于是,儋州有一种村,叫东坡村;有一种井,叫东坡井;有一种田,叫东坡田;有一种帽,叫东坡帽;还有一种语言,叫东坡话……
在这三个地方,他失意苦闷,却活得轻松潇洒;他经济拮据,却过得有滋有味。在这里,他成就了文学的巅峰,塑造了伟大的人格,达到了超然的人生境界。比起那些虚名浮利,这些才是最重要的,也是他引以为豪的,故曰“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当然,这里还有一种自我解嘲的意味,把生命中的苦难当成一个笑料,也十分符合苏东坡“无可救药的乐天派”形象。
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