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各文明都鼓励做人的品德修养,儒、释、道左右了古代中国文化脉动。可还有很多人顶风作案,传递正能量也会着急,一时半会感动不了所有人就感动自己和周边人,地球也有净化时。暗潮涌动,总有踏浪新人……
中国人是早慧的民族,道家尊老子把《道德经》当成超脱世界的法宝,精研深悟,有很多走进了仙道深山。儒家尊孔子把四书、五经当教材温补华夏元气,也有伤风感冒时。
“以德报怨”经常被人挂在嘴边,有时安慰自己受伤的心,有时安慰别人失望的情绪。时间长了,大家以为这是千古真理。然而考证它的来历,会让人有更加明悟人生。
“以德报怨”这句出自《论语》中,这本经典书是孔子言行的记录,经常是有问有答的,让人看着舒服自然然后豁然开朗,原来孔子也这么愿意闲聊,还聊出许多真理来,人品是杠杠的。
有人问孔子说:如果以德报怨,您看如何?
孔子迟疑了几秒后回答:这样还能用什么报答恩德呢?我看应该以公正坦率来回应怨恨,以恩德来回报恩德。
原句是这样的: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看来孔子喜欢深度思考,不赞成以德报怨的办法,还是相信直言不讳指正为好,要以直报怨。孔子回答的这句,够劲,代表了儒家的人生方法论。
你看单独抠出“以德报怨”,脱离当时的语境就变味了,是不是觉得不记恨别人的仇怨,给对方好处才好,这非常难操作,要分人分事。面对恶人的骚操作,你若举杯与他共饮痛心的还是自己。有时这样并不能终结怨恨,经常是在坏人欢宴的黑夜中随波逐流……
这样下去,社会风气并不能扭转,黑暗势力当道时,一手遮天他们都敢干,根本不给别人活路。当年孔子周游列国时,各国人怨言不少,还不是因为春秋战国黑的太多,一个孔子想白黑倒转,太难了。如果都以德报怨,与各路霸主混得脸热,恐怕孔子也就成了一个和事佬,不是孔子作为了,成不了万世师表。
那么道家如何理解怨与德?老子在《道德经》中讲“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在老子看来,如果想与深度怨恨的人和好,一定会有消除不掉的怨言怨恨。如果要用德行来回报怨恨,实在不是最好的办法。夫差搂着西施想与勾践和好,国家亡了命也没了……
在德与怨看法上,老子和孔子达到了惊人的一致,以德报怨没什么鸟用!
现实生活复杂,很多人不愿与人争论是非,不愿与小人撕来撕去,干脆选择了避而远之,这成了平民生活常态。但纸是包不住火的,忍无可忍无须再忍时,就是兔子蹬鹰时。平民太需要法律武器,太需要全民监督力量支持。当社会事件发生后,如果网民们会擦亮眼睛指明事非是多么幸运,当正义目光翻察到很多人忽略的细节来证实善恶美丑,打蛇打七寸击中小人要害打怕黑暗势力是多么爽的事。
如果有人坚持以德报怨处事,难免有诸多尴尬。别人骂你打你,你要“以德报怨”,温和地回赠对方礼物,小心问候着,这样好吗?可能让对方认为你是软蛋精神病,变本加厉折磨下去,有些流氓一直流氓到老,死不改悔,有些不遵守社会公德之人,就是因为缺少全民的指责。可是如果跟他对骂动手,那就是以怨报怨了,经常会造成更多流血冲突发生,小毛病整成生死抉择,大家都没未来了。
如果可以改正的小毛病,就要给人机会。事情发生后,找机会指正对方错误最好让他道歉,这是以直报怨,是孔子倡导的德怨标准,这对亲友同事来说是很好的沟通方式。不在情绪激动时争论个你死我活,选择在事态平静下来后,及时沟通让对方知道错在哪里,并对别人报以将心比心的理解。这样看来,老子和孔子人生秘籍很有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