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欲的成语-曾祖为晋国忠臣,祖父因讨好权贵诞生一成语,他却谋害忠良误一国

欲的成语-曾祖为晋国忠臣,祖父因讨好权贵诞生一成语,他却谋害忠良误一国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3-10 02:29:28
阅读:

因为害死忠臣伍子胥而误了吴国,在后人眼中太宰嚭就是一位谄臣。人们通常都以为,太宰嚭家族应该世代都是奸臣,才会生出这样的儿子。


可事实却恰恰与此相反。


太宰嚭曾祖父是晋人伯宗,而伯宗不但是位忠臣,还是一位能臣。



公元前594年,因为楚国使者申舟被宋人所杀,楚庄王率大军围攻宋国,长达数月。宋人见势不妙,立刻向晋国派出使者求援。作为宋国长期盟友,晋景公想都不想,当场就决定派军前往救援。可这时太宰伯宗却上前进行阻止:“不行啊,古人有云:‘虽然马鞭很长,但也打不到马腹。’楚国现正受上天眷顾,晋国还不能与之争胜。”


三年前,晋国在邲之战中大败给楚国,不但军队损失惨重,晋国政坛还产生了一次大动荡:邲之战的次年,战中不听命的中军佐先縠就因试图造反,被晋人杀死。晋国政局不稳,楚国风头正劲,晋人凭什么与楚人争锋?


听了伯宗的劝谏后,晋景公最终放弃了出兵计划。


伯宗虽然强力阻止晋国出兵中原争霸,却不是为追求贤德的虚名、一味反战,而是他意识到在此时与楚国争霸得不偿失。与其在实力衰弱时强行参与中原争霸,还不如退一步、先稳固晋国后防线。


就在伯宗阻止救宋这一年,狄国执政酆(fēng)舒杀死了国君潞子婴儿的夫人。由于潞子婴儿夫人是晋景公姐姐,晋景公闻之大怒,决心出兵讨伐。不想,晋国大臣都惧怕酆舒的才干,纷纷表示反对出兵。


就在这时,伯宗却站了出来,强力支持出兵:“一定要讨伐狄国!恃才傲物,是灭亡之道。酆舒虽然才能出众,又有何用?”


在伯宗力挺之下,晋景公派荀林父前往讨伐赤狄潞氏国。最终,晋国在两年内完全消灭了赤狄及其残余,将领土扩张到了上党盆地!


一方面阻止晋国与强楚争霸,另一方面又能力谏晋国消灭赤狄,两件事足以说明伯宗战略眼光之高。



所以,公元前576年郤锜、郤犨、郤至无辜害死伯宗之时,连当时下军主将韩厥都气愤不已:“郤氏恐怕要有灾难了吧?善人是天地间的纪纲,郤氏却屡次灭绝他们,不灭亡还等什么?”



伯宗被杀后,伯氏家臣毕阳及时护送他儿子伯州犁逃到了楚国,躲过了一劫。


伯宗生前,就以直言不讳闻名于晋国,晋人都将他比作晋襄公的太傅阳处父。可伯宗妻子听说此事后,却担心地警告伯宗:“阳处父为人华而不实,善于谈论而无谋略,所以才遭受了杀身之祸!”后来,果然如妻子所料,伯宗惨遭灭族之祸。



父亲的悲剧,让侥幸逃脱的伯州犁心有余悸。虽然逃到楚国后与父亲一样做太宰,但伯州犁为人处事的方式已经与父亲大不相同了。


公元前547年,楚康王联合秦人攻打郑国城麇(今地不详),大胜之后俘获了郑军主将皇颉(jié)。可战后,楚军内部却为谁俘获了皇颉产生了巨大争执:王子围和大夫穿封戌都声称是自己俘获了敌军主将。双方争执不下,这让楚康王也甚是头疼。这时,太宰伯州犁却站了出来,替楚康王解决了这一难题:“让囚犯自己来指认不就行了吗?”


于是,楚康王命人将战俘带上前来。


当着众人面,伯州犁高举其手,指着王子围说道:“这位是王子围,是敝国国君之子。”然后又故意将手放低,指着穿封戌问皇颉:“这位是穿封戌,方城山外的县尹。到底是哪位俘获了你呢?”


在伯州犁这么明显暗示之下,皇颉当然心领神会,马上答道:“我是碰上了王子,因为技不如人才被俘了!”真正擒获皇颉的穿封戌见此,气得当场抽戈就去追逐王子围,结果却没能追上!因为伯州犁讨好权贵之举,从此诞生了一个著名的成语:“上下其手”。


正直忠能的伯宗之子,到楚国后却成了溜须拍马之辈,实在是令人吃惊!



虽然伯州犁有溜须拍马之嫌,但也是为在楚国站稳脚跟的不得已之举。身为伯宗之子,伯州犁的才干还是非同寻常。在鄢陵之战中,一看晋军动静,伯州犁就能准确地判断出晋军意图,证明他并非只会阿谀奉承的庸臣。正因如此,后来王子围弑君篡位之际,才视伯州犁为一巨大威胁,把他给杀了!上下其手地讨好楚灵王,到头来还是被他所杀——当时与王子围争功的穿封戌却还是被楚灵王重用,这真是一个绝妙的讽刺。



父亲因正直无私而被权臣杀害,伯州犁拼命讨好权贵也死于非命;伯氏一家的命运,实在是令人唏嘘不已。


伯州犁死后,其后裔没有再逃亡,继续留在楚国。不过,此时楚国已进入了多事之秋:楚灵王执政十二年后,被三位兄弟携手推翻,楚平王得以成功篡位,成为新一代楚王。楚平王死后,因为楚昭王年龄幼小,令尹囊瓦把持了楚国大政。



囊瓦为人,贪婪成性又嫉贤妒能。公元前515年,在小人费无忌挑拨下,囊瓦下令杀死了左尹郤宛并将其党徒捕杀殆尽。伯氏刚好是郤宛之党,见郤宛被杀,不得不再次举族逃亡。从此,伯州犁之孙太宰嚭逃到了吴国,受到吴王阖闾重用,再次担任太宰一职。


从晋国到楚国再到吴国,伯氏家族中人始终都是担任太宰。太宰在周时官位序列中地位极高,可无论是晋国还是楚国,其实权都不大。晋国实权是在卿士之手,楚国实权是由令尹和司马掌控。因此,伯氏在晋国和楚国的地位都不是太高。可在吴国,国君权力比晋、楚二国都大。因此,太宰作为公室近臣,也就得到了更大机会来影响国政。


阖闾执政之时,因为伍子胥帮他篡夺了王位且在伐楚之战中立下了不朽功勋,太宰嚭地位并不突出。可在阖闾战死后,继位的夫差却更喜欢阿谀奉承之臣,太宰嚭因此获得了出人头地的机会。


公元前509年,夫差在夫椒(今浙江绍兴北)之战后将勾践围困在会稽山上。陷入绝境的勾践被迫向吴国俯首称臣,提出求和。


此时,在吴国声望甚高的伍子胥却坚决反对议和,主张趁胜追击、灭了越国,以彻底消除隐患。但由于越人的强悍战力,让吴国军队也损失惨重。夫差的梦想就是称霸中原,不想再在越国浪费宝贵的兵力。因此,夫差想尽早结束这场战斗,转而北上讨伐齐国。



因为战与和意见不统一,夫差与伍子胥之间产生了争执。在伍子胥强力反对下,吴国拒绝了越国的第一次求和。



首次求和失败之后,越人得知太宰嚭深受夫差宠幸,便送给他八位美女,请他代为疏通。一见到美女,太宰嚭就欣喜不已,立刻前往劝谏夫差:“我听说古时讨伐他国,只要他国臣服就行了。如今越人已经臣服,我们还能要求什么?”



春秋之前,天下诸侯都是一家,交战也不过是点到为止,不敢轻易消灭其他国家。毕竟,顶上还有周王室在;一旦随意吞并他国,王室大军可不会坐视不管。所以,太宰嚭称古时讨伐他国以臣服为目的,倒也不是虚话。可在春秋时还抱有这样的观念,这就是刻舟求剑了。进入春秋后,弱肉强食已成了家常便饭——任何一个强国,如秦、晋、楚、齐等等,无一不是靠吞并小国而逐步壮大。就连春秋小霸郑国,也是依靠各种阴谋手段吞并了郐国、东虢国、胡国、鄢国等等小国,才得以在洛阳盆地之外站稳脚跟!所谓“春秋战争不以灭国为目标”的说法,不过是种臆测罢了。


但夫差听了这话,却觉得甚合己意:他原本就不想在越国浪费太多资源,不过因为伍子胥的强势,一时间不好驳他的脸面。见太宰嚭也支持与越国议和,夫差也就顾不上伍子胥了,答应了越人的求和。


经历此事后,因为太宰嚭凡事都附和夫差,很快他就取代了伍子胥。在夫差中原争霸的过程中,太宰嚭始终陪同他出征,却再也难看到伍子胥的身影。


眼见夫差越来越疏远伍子胥,太宰嚭又故意当朝与伍子胥多次争论越国问题,让夫差对伍子胥更加厌嫌了。艾陵之战后,太宰嚭更是直接在夫差面前挑拨离间了:“伍员貌似忠诚,内在却极其残忍。他连父亲和兄长都能不顾而逃,怎么可能顾及到君王您?君王之前伐齐,伍员屡次反对;现在大胜而归,他反而对君王生出了怨恨之心。君王如果不防备伍员,他必将作乱!”



得知伍子胥在出使齐国时将儿子托付给齐人,夫差被彻底激怒了,便令他自杀了!


政坛的最大威胁被除掉,太宰嚭从此得到了夫差的专宠!



忠直的伯宗之后,竟然堕落成了一位陷害忠良、阿谀奉承的谄臣,如此巨大的反差,又怎能让人想得到?


公元前473年11月,越王勾践率军攻破了吴国都城,彻底占领了吴国。《史记·吴太伯世家》称,“越王灭吴,诛太宰嚭,以为不忠,而归。”太宰嚭原本就是乱臣贼子,人人都可得而诛之!



可是,太宰嚭被诛杀不过是个良好愿望,真实历史也许并非如此。


《左传》记载,鲁哀公在执政二十四年时出访越国,赢得越国太子适郢欢心。为此,适郢想把女儿嫁给鲁哀公,并计划给他分封土地。鲁国执政卿季孙肥得知此事后,害怕公室因此得势,便通过太宰嚭向适郢行贿,阻止了这场婚姻!


吴国是在鲁哀公二十二年被灭,两年后太宰嚭还能在越国出仕,可见在吞并吴国后勾践并没有杀死太宰嚭,相反还重用了他。


如果《左传》记载可靠,那么太宰嚭就存在着两大令人意外之处:其一,是他出身于忠臣之门;其二,是他并没有因不忠于吴国而被勾践诛杀。


曾祖父是晋国忠直之臣;祖父虽因上下其手而被人非议,但毕竟作恶不多。对比曾祖父伯宗和祖父伯州犁的死于非命,老天对太宰嚭显得过于仁慈了些。伯氏家族由忠到奸的转化,不过才经历了四代人。太史公曾说,“夫为将者三世必败”。伯氏家族的堕落史,是不是也可以说:“名臣之后,三世必败?”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