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草书作品,其内容是清朝诗人高鼎的《村居》,其诗如下: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首先,这首诗中的字义,要先交待一下。
第一句的“长”,它是个多音字,相应地,也是个多义字。一个音是cháng,长短的长。又一个音是zhǎng,生长的长。在这首诗里,应该是会哪一个音呢?应念zhǎng。从意思上判断,草在生长,是春天的特征,而此诗正是写春景的。其实,“草长莺飞”也是在用典: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芝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再一个理由:zhǎng是仄声,而cháng是平声。这里正是需要一个仄生字。这一句的平仄是:仄仄平平仄仄平。莺,就是黄莺,又称黄丽、仓庚,善鸣。
第二句的“杨柳”,这个由两字组成的词,是偏正结构。就是指“柳”,没有“杨”的什么事,杨树树枝挺拔,不会下垂。“醉春烟”的“醉”,如何解释?是杨柳醉了,还是春烟醉了?是场柳醉了。杨柳本是物,本没有醉与不醉的问题,这里是拟人手法,谓杨柳在这妩媚的春烟里,也不禁陷入陶醉之中。实际上是诗人陶醉于春烟而借场柳说出来。“春烟”,就是李白诗句“三月烟花下扬州”的“烟花”。是春景、春色的综合概括。
第三句的“散学”,就是放学。不知是否私塾也有放学这一说?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或许那时己有洋学堂了也未可知。
第四句的“纸鸢”,就是风筝。鸢,音yuān。是属于鹰科的一种凶猛的鸟,也俗称老鹰。可能是,最初做风筝,做成老鹰形状的,有了此名。之后再做别种形状的风筝也叫纸鸢了。
以此为内容写的书法,大家可以评论指正。我自己先介绍一下情况。在笔毫有墨的情况下,先蘸些水,再蘸浓墨,写第一个字的时候是浓笔,往下写逐渐显得富水,再往下写笔干,写完“烟”字后需要蘸墨了,这时蘸了点水去写“儿”字。往下写,越写越浓。到“早”,蘸墨(先蘸水,再蘸墨)写“忙”字以下诸字。最后蘸墨写“鸢字”,完成。
书法作品所写的诗,上面把一些词语疏通了一下,现在我们来欣赏全诗。本诗写春天的乡间村庄的秀美和村居的安适。头两句从全局写村庄周边的美好风景,静中寓动,以静为总基调。点到的景物进行了人格化。那可人的杨柳,拂扫着堤岸,给人制造美好的景致,她自已也陶醉在这美景之中了。后两句,在这秀美的春色大背景之下,从侧面写一个动态的事例:小学生放了学,赶块珍着春色春风,放起了风筝。出场的人物只有一个儿童,其余可存在于读者的想像之中。诗虽短小,而有全盘,有细节。有静有动,这样就成功地显现了村居的安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