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晚报记者:张振男
在教育部公布的最新版高中课程方案和14门课程标准(2017版)中,语文科目“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数量从14篇(首)增加到72篇(首)引发社会关注。记者从推荐篇目中看到,姚鼐的《登泰山记》入选其中。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信息,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这次课标修订的重点之一,语文科目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先秦至清末的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也从旧课标的14篇(首)增至72篇(首)。在“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中,文言文有32篇,诗词曲有40首。其中,文言文“选择性必修(10篇)”中出现了泰山元素,姚鼐所作的《登泰山记》入选。《登泰山记》是清代姚鼐在乾隆年间创作的泰山题材著名散文,描述了作者冒雪登泰山观赏日出的经过,描写了泰山的雄奇形势,文字简洁生动,写景尤为出色,是桐城派古文的名篇。“其级七千有余”“半山居雾”“足下皆云漫”等语言描述,既体现了泰山的雄伟,也把读者带入了泰山美景当中。
翻看古今诗文,除了《登泰山记》,还有很多描绘泰山的文章。杜甫的《望岳》耳熟能详;李白的《游泰山》六首让人领略诗仙笔下的泰山;冯骥才的《挑山工》把泰山精神展示地淋漓尽致;季羡林的《泰山颂》气势磅礴;徐志摩、汪曾祺、李健吾、臧克家、老舍等作家,都曾为泰山着笔。
“泰山岩岩,鲁邦所詹”出自《诗经閟宫》,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对于泰山的情感就是如此厚重。《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寥寥数字,描绘了泰山的高大巍峨和神奇秀丽。元代贾鲁的《登泰山》,首句便是“岱宗何崔嵬,群山无与比”的感叹。明代张岱《泰山》中“牛喘四十里,蟹行十八盘”可以说把攀登十八盘时的情景描绘地栩栩如生。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描绘了细雨蒙蒙中拾级而上至岱顶的过程,“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冯骥才在《挑山工》中写道他作了一幅泰山挑山工的画,“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这是一种精神的敬仰。汪曾祺写道“从某个意思上说,泰山是一面镜子,照出每个人的价值。”
关于泰山,还有很多优美的文字,如果有兴趣,您不妨找来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