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语言描写片段-韦庄词重在抒情,常常以动态的叙写事件来表达离情,语言淡雅清丽

语言描写片段-韦庄词重在抒情,常常以动态的叙写事件来表达离情,语言淡雅清丽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3-17 07:53:16
阅读:

夏承焘先生说:“温庭筠诗近李商隐,韦庄诗近白居易;他们的词风与诗风正是一致的。”(《唐宋词欣赏不同风格的温(庭筠)韦(庄)词》)这一说法看出了唐词对于唐诗的继承与仿效。如前所述,温庭筠词学习六朝赋的写法,实际上温庭筠与李商隐的诗也都学习六朝赋的写法,如赋的辞采,赋的铺陈温庭筠把这一特点带到词中,形成了香软密丽的词风。韦庄诗学习白居易,得其通俗,得其风神,并把这一特点也带到词中,所以韦庄词更多地表现出对唐诗,尤其唐代绝句的继承。1.唐词“本蜕自唐绝,与诗同科”。


李商隐雕像


夏承焘先生说:“词之初起,若刘、白之《竹枝》、《望江南》,王建之《三台》、《调笑》,本蜕自唐绝,与诗同科”(《唐宋词字声之演变》)我十分服膺夏先生这句话,并写了一篇文章《论中唐文人词源于声诗》(《安庆师院学报》)1996(1),辨析了前人的误导,如前人根据《旧唐书·音乐志》“自开元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认为词起于民间。实际是词的乐曲之一部分起于民间,或学于胡夷,这种由胡夷、里巷的曲调配唱的歌词仍然是齐言的唐代声诗。再如不少论者认为初期文人词起源于民间词,故民间词先于文人词。实际上刘禹锡、白居易学习的是民歌,而不是民间词,如《杨柳枝》、《软乃曲》、《浪淘沙》等,文人词与民间词实际是同时产生的,它们的源头是唐诗,包括文人诗与民间乐府诗(歌)我认为中唐文人词大多与绝句近似,如张志和《渔父》是把绝句第三句变成两个三字句,王建、韦应物、戴叔伦的《调笑令》只是把六言绝句中增加了两个二字句。


白居易雕像


从唐代入乐的歌词的音乐载体产生环境、作者与演唱者来看,长短句的词与唐声诗绝句有着割不断的血脉联系。词的产生只须从绝句稍加变动即可,并不需要任何其他条件,中唐词人有什么理由不去直接继承或改造,要去民间再找样式呢?何况他们原本就是诗人!当然,由于入乐的需要,齐言的声诗显得呆板了,所以齐言逐渐演变成杂言的长短句。在演变的过程中,词人们想起了前代的杂言体的诗句并加以学习仿效,这都是可能的,并不影响词对唐绝的继承。自中唐白居易、刘禹锡而后,唐词人基本继承了这种写法。温庭筠也不例外,他除了尝试六朝赋的写法外,同样写了许多接近唐绝的词,韦庄以及后出的南唐词人则基本沿着白、刘的路子写词,这一类词可以称为“诗人之词”。


白居易雕像


王士禛认为“有诗人之词,唐、蜀、五代诸人是也。”(《倚声集序》)正是看出了唐五代词人对唐诗的继承,当然,其中应该剔除掉温庭筠的大部分词。“诗人之词”的写法接近于唐绝句,故注意词的风情神韵。因为风情神韵正是唐绝尤其是七绝的显著特点。清代周容说:“唐诗中最得风人遗意者,唯绝句耳。意近而远,词淡而浓,短而情长。”(《春酒堂诗话》)清代沈德潜也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唐诗别裁集》卷二十)清黄子云指出其以韵胜:“绝句字无多,意纵佳而读之易索,当从《三百篇》中化出,便有韵味既不以句胜,并不以意胜,直以风韵动人,洋洋乎愈歌愈妙。”(《野鸿诗的》)这一类评价很多,实际上讲的都是一个意思,即绝句尤其是七绝写法讲究言近旨远,语淡情遥,一唱三叹,即有韵味。


诗词意象景物


而词之小令也有这样的要求,前引清代顾璟芳说:“词之小令犹诗之绝句,字句虽少,音节虽短,而风情神韵正自悠长。作者须有一唱三叹之致,淡而艳,浅而深,近而远,方是胜场。”(田同之《西圃词说》)韦庄词初步达到了这一要求。2.韦庄词所表现的七绝风神。韦庄词之风格得之于七绝的风神,可举一首《浣溪沙》词:惆怅梦余山月斜,孤灯照壁背红纱,小楼高阁谢娘家。暗想玉容何所似,一枝春雪冻梅花,满身香雾簇朝霞。上片写眼前所见,下片想象美人之天生丽质,极近晚唐七绝。黄进德《唐五代词选集》看出其“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实际上正是晚唐七绝的风神韵味。


诗的意象景物


韦庄的代表作是五首《菩萨蛮》词,兹全录如下: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捲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双雪。未老奠还乡,还乡须断肠。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劝君今夜须沉醉,尊前莫话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诗词意象


这五首词乃作者晚年流寓蜀地时回忆旧游之作,前后呼应,一气流转,章法结构极有次第,可看作一组联章体的词,而与温庭筠留下的十四首《菩萨蛮》不同。以联章体写故事亦可看出受到诗的影响,看出韦词“疏可走马”的风格特点。为节省篇幅,我们主要分析前二首,而对后三首略加评说。第一首写离别家乡。红楼、别夜,点出时空,“堪惆怅”,正点离情。“香灯半捲流苏帐”,以景烘托,而“半捲暗示两情缱绻。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韦端已词,似直而纤,似达而郁,最为词中胜境。”韦庄此词开头口气直率,然而以景衬情,景中暗示,已可见其纡曲表达郁塞之情。接写出门,写美人和泪告辞,又以残月将沉来烘托。下片又回过头来写离别场景,选取一个特写镜头美人弹琵琶,以“弦上黄莺语”来比喻,写其美好,衬离别之难舍难分,而接以“劝我早归家”,既是弦上所奏,又是美人话别之辞,合而为一,也是似直而纡的写法。


诗词意象景物


最后结以“绿窗人似花”,以景结情,今日之绿窗中似花美人转瞬可为明日黄花,惜别兼惜时之意满溢纸面。第二首写回忆江南之乐。此江南指韦庄早年流寓之吴、越、湘、楚等地。开头两句写江南之好,从别人口气中说出,“尽说”、“只合”,语气劲直激切。但江南如此之好,为何作者不归家呢?原因当然是有家难归,所以劲直中又含苦衷,情感抒发仍然是“似直而纡”。接下四句写江南美景:“春水碧于天”写自然之美;“画船听雨眠”,写人文之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双雪”,写人物之美。写得江南如此之美,然后突然打住:“未老莫还乡莫还乡”,实际上是不得还乡,而且人不老恐怕都不得还乡,还乡恐怕只能在老了以后的将来,因为目前仍然是战乱不息,“还乡须断肠”!


江南美景


第三首接写少年羁旅江南之乐,尤其点出“满楼红袖招”的风光旖旎,以反衬今日白头漂泊之悲,“白头誓不归”的结尾是明知归乡无望而故作决绝语,更显其情深厚沉郁。陈廷焯说:“决绝语,正自凄楚语。”(《云韶集》卷一)第四首写眼前沉醉杯酒,表达强自挣扎,强颜欢笑的沉痛心绪。结尾“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叶嘉莹先生说:“充满了空虚之感的‘呵呵’二字空洞的笑声,岂不竟然真切到有使人颤慄的力量。端已词之于浅直中见深切的特色,真是无人可及的。”(《迦陵论词丛稿从人间词话看温、韦冯、李四家词的风格》)第五首回忆洛阳。春水渌波,水上鸳鸯,是今日眼前景,更引起作者对洛阳美人的忆念。“凝恨对残晖”一句容量极大,“残晖”既是眼前景,又暗示朝廷国事的残破,此正思乡而不得归乡的原因所在,写得幽怨至极。


春水渌波


从这五首词看,韦庄词的风格是十分明朗的。首先,这五首词是联章体叙事抒情,从离别江南写到羁留蜀地而回忆江南,再写到强颜欢笑,饮酒沉醉,有简单的事件情节。从情感表达看,从分别的惆怅到断肠的怀念,再到誓不归的决绝须沉醉的颓放,一直写到忆君的凝恨,写出了经历的过程,有如一组叙事抒情诗。这在唐代七绝诗中是存在的,最早如王维的《少年行》四首选择游侠少年生活中几个侧面加以描写,后来有杜甫《绝句》写蜀中离乱,到晚唐则有曹唐《小游仙诗》98首,罗虬《比红儿诗》100首,胡曾《咏史诗》150首等,可以看出韦庄《菩萨蛮》词对唐七绝组诗形式上的继承。


诗词意象


其次,唐绝句往往取叙事表情的方法,动态地描写一个片断、一个细节,从中表现出深厚的情感,达到所谓的语近情遥,言尽旨远。比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再如朱庆馀《宫中词》:“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韦庄词正取这种写法。如第一首写红楼离别,再写残月出门,最后又选择一个典型细节一弹琵琶来表现,“弦上黄莺语”,既是比喻弦声优美,又于不经意中点出美人的临别叮咛语。“劝我早归家”与朱庆馀诗的“不敢言”,都出之以平淡,出之以不经意,而语淡情深,言近旨远。可见韦词写法完全同于唐绝,是以诗为词,这一点与温庭筠完全不同。


诗歌意境


试举一首温《菩萨蛮》词看: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这首词前后写闺中,中间横插入“江上”两句,使人费解,而引起争执。现在一般认为这两句是梦境,大致不差。开头两句写水晶帘、颇黎枕、鸳鸯锦与暖香,景物密集静态罗列,一个“”字引出下文。“江上”两句人梦,梦中也是景:柳树如烟,残月大雁,暗示情人远去。再回到梦醒,又是眼前景,“人胜”是女子头上饰物,其颜色则如秋色藕丝,其形状则剪得参差不齐。再写面容,双鬓隔着香红的面颊,头上玉钗被风吹拂。整个是静态的景物描写,其情感表现深藏在景物里面,“暖香惹梦”的“”字,“雁飞残月”的大雁,“藕丝秋色浅”的秋色浅,最后“头上风”的微风都暗示思妇的离愁。情深藏在景后,但情本身并不深厚,只不过是类型化的离别之情。这种写法不是唐绝的,而是汉代以来赋的写法:静态铺陈景物,无多情感。在后来词家看来,这种写法是“”,是密不透风,“”指的是景物描写的密集。


诗歌意境


第三,韦庄词的用语疏淡清丽,不同于温词用语浓丽,满眼雕绩,充满富贵气。如前举温词之水精帘颇黎枕、鸳鸯锦、暖香、玉钗,都给人极其华美富贵之感,以名物的色泽,音节的优美取胜。而韦词则不为设色所累,其写红楼、春雪冻梅、黄莺、绿窗、皓腕、渌水、斜晖,色彩清丽,美而不俗,淡而不艳,沈德潜说的“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正是要求语言的浅近清丽。周容《春酒堂诗话》也说要“意近而远,词淡而浓”。韦庄诗近白居易故尤重语言的淡远,方世举《兰丛诗话》说:“元、白清宛,宾客同之,小杜飘萧,义山刻至,皆自辟一宗。”


诗词意象


李贺又辟一宗。惟义山用力过深,似以律为绝,不能学,亦不必学。刘、白七绝的清宛正为韦庄诗词所认同。而温词之色泽浓丽正同于李商隐七绝的“以律为绝”,其源头皆在六朝赋的设色。第四,韦词的情感抒发亦如同七绝的“语近情遥”,“节短情长”。当时的词本来是为着“应歌”的需要,表达一种类型化的情感。或是代言体,写歌妓情感;或是写文士眼中的女性声色,表达爱赏及离别之情。这一类情感很难有个性的畅发,所以讲是一种类型化的情感。这表现出初期词的“”特点,《花间集》中大多数词都是这一类情感的抒发。韦庄词在《花间集》中可谓独具一格,他在熟滥的闺阁亭苑之相思离别之情中注入了新鲜的个性化的情感,抒写了士大夫的一己体验,不是类型化的人与情,而是具体的、活生生的人与离情。


诗词意象情感


这里面有红楼别离的美人有旧游江南的红袖、有今日樽前的主人,其情则有惆怅的别情、断肠的恋情、决绝的深情、颓放的痴情,这构成了韦词在《花间集》中独特之处,其原因则在于韦庄词学的是诗,是七绝的写法;而不是温词以赋的写法,罗列景物而暗示一种类型化的情感。韦庄词更有以决绝语而情更深厚者,最有名的是《思帝乡》: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清代贺裳《皱水轩词筌》说:“小词以含蓄为佳,亦有作决绝语而妙者。如韦庄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之类是也。”夏承焘先生说:“温庭筠作这类恋情词,最直率的也只能如《南歌子》词中所说:偷眼暗形相不如从嫁与,作鸳鸯。而韦庄词于一生休之下,却又加上纵被无情弃,不能羞两句,简直是说到尽头了。”


诗歌景物意境


(《唐宋词欣赏论韦庄词》)韦庄词由于情感抒发的诚恳深厚,故抒情到尽头不但不使人产生过于浅显的感觉,反而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产生无穷的韵味,这韵味来自“似直而纡,似达而郁”(陈廷焯语)的表现,他不是以浅直之词写浅直之情,而是以直达之笔抒沉郁之情,故能从率直中见沉郁,这一特点既来自民歌的率直言情,也来自唐绝的语浅情深。综上所述,韦庄与温庭筠词代表了两种写法。温庭筠词重在描景,以对景物的静态描写暗示出情感语言浓丽,而情感多为类型化的歌妓情感,表现上又隔了一层景,显得不厚。这种景语多而情语少,甚至深藏的写法来自赋体,看出温庭筠引六朝赋入词的创新之处及其词情感的不足。王国维对温词称为“画屏金鹧鸪”(《人间词话》)。


诗歌意境


​这种写法后来在词论界称之为“密韦庄词重在抒情,常常以动态的叙写事件来表达离情,语言淡雅清丽,其情感多为一己的离情别绪,由于情感的真挚而显得深厚。其言情常常取直抒胸臆的手法,甚至不怕说尽,却因其情感的真挚深厚反而达到“似直而纡,似达而郁”的抒情效果。这种情语多而景语少,甚至情语直露的写法来自唐绝及民间乐府王国维正确地比之为“弦上黄莺语”。这种写法被后来词论界称为“”。一句话,“”的写法来自六朝赋,“”的写法来自唐绝。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