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指算来,担任学科教研员一职已有12个年头,听课与评课俨然成为工作常态。不可否认,要想上好一节课不容易,课前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甚至几易其稿,焦头烂额也是常态。而评课也很重要,某种程度上不亚于上课,比如这节课好在哪,理由何在,不足有哪些,如何改进等,不仅需要评课者认真听讲,仔细观察,及时记录,而且还要在很短的时间里组织语言,还得富有条理,思路清晰,既要让开课的老师点头称是,还要让听课的教师不无启发,应该说绝非易事。换言之,评课不仅是一门技术活,也是一项脑力活。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与信息储备很难完成。其实,上课与评课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并非对立,只有相辅相成,才能相得益彰。那么,课应该怎么评?
首先从"评课"这两个汉字说起。"评"字由"言"与"平"两个字组成,我将其简单理解为评课时一定要客观、公正与公平,既不能全是赞扬的话,都是优点,也不能全是批评的话,都是问题;"课"字由"言"与"果"两个字组成,我将其简单理解为评课时一定要考量这节课的效果到底怎么样,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学生究竟收获多少。当然,课堂教学效果并非孤立存在,自然离不开与之相关的几个要素。而这既是教师上课必须关注的几个方面,也是评课者评课应该关注的几个维度。这样才有可能对上课的教师以及听课的教师都能有所帮助。
本文作者王必闩
我个人认为,至少有这样几点必须引起重视:
第一,合理的教学目标。目标是方向,也是动力。作为教师,心中必须清楚,这一节课我准备把学生带到哪里去,为什么要到那里,打算怎么到那里。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在认真研究学情与教材的基础上,将相对概括抽象的课程标准要求具体细化与分解,使之能够顺利有效地达成与实现。目标越具体,效果越显著。教学中目标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高;既不能面面俱到,也不能虎头蛇尾。如何分配时间,怎样恰当着力等等这些都与教学目标的制订是否合理与定位精准息息相关。而这也是评课时必须关注的重点。
第二,新颖的教学设计。教学犹如旅行,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45分钟)设计一条行之有效的旅游线路,无疑对整个教学过程以及最终的结果产生直接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既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还要站在教材与课标的立场大胆整合。比如怎样取舍教材内容,如何简短精彩地导入,怎样精心设问,层层追问,如何巧妙过渡,紧密联系,怎样总结,提纲挈领等等都需要教师动一番脑筋,细细打磨,绝不是跟着感觉走,讲到哪是哪。只有精心设计,才有可能带来惊喜。新颖独到的教学设计无疑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听课与评课时同样应该引起重视。
第三,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很多,但对一节只有45分钟的课而言,不可能全部用上,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只有恰到好处,落到实处,才能带来显著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课前结合教材与学情,以及现有教学条件,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比如这节课是否使用多媒体,怎么用,选取哪些素材;这节课是否准备分组讨论交流,打算设计哪几个问题,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是否需要板书,准备书写哪些内容;如果教师讲述,准备重点讲什么,怎么讲,讲多长时间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反复斟酌取舍。方法得当,事半功倍。这一点同样重要。
第四,多元的教学评价。没有及时跟进,就很难有稳步提升。作为教师,这节课已经计划把学生带到那里,但是我怎么知道学生是否已经顺利到达了那里,这就涉及教学评价问题。其实,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教会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学评价不可少,而目前比较常用的评价形式就是课堂上及时反馈练习。这就涉及如何精准选题,若题目过易或过难都起不到应有的检测评价效果。另一方面,如果评价形式过于单一,也很难起到应有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善于采用多元评价方式,比如整理知识框架,归纳学习内容、编制练习题、评析典型试题、提出问题困惑、写下学习心得等,形式为内容服务,只有多管齐下,形式多样,方可达到评价的目的与效果。这一点在听课与评课时同样不能忽视。
其实,教学的真正价值就在于不断自我修正与走向完善的过程。如果我们的教研活动都能按照这样的思路来组织听课与评课,我想不仅对上课的教师是一个指导,对听课的教师也是一次专题培训,如此日积月累,持续推进,那么改善课堂教学便有了可靠的抓手与着力点,确保并提升教学质量自然水到渠成。
作者:王必闩(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教研室教研员)
来源:《教师报》;编辑:关中小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