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语文评课用语-小学语文怎样解题入课?——张赛琴评课心得(3)

语文评课用语-小学语文怎样解题入课?——张赛琴评课心得(3)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3-19 13:01:35
阅读:

接怎样读透小学语文课本?——张赛琴评课心得(2)


张赛琴老师在国培班示范授课


阅读一篇课文,首要的是在读懂课文题目上下功夫。


还是以一年级的《乌鸦喝水》这篇课文为例,这个题目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一个主谓结构的句子,主语是“乌鸦”,谓语结构是“喝水”。


“喝水”这个词是贯穿全文的内容主线。因此,老师在教学生学会“乌鸦”的书写之后,紧接着一定要抓住“喝水”这个词,提一个问题,要求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什么问题呢?自读课文,就是“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到三处有喝水内容的句子。”也就是说学生自读要加入一点思维训练。


有了这个要求,学生在读文章的时候,就不再是只注意到字音,还会注意到文章的内容。那么大家看,学生很容易就在课文中找到这三句话,第一句是“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第二句是“课时,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第三句是“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


这三句话恰恰就把文章的内容主线给拎起来了。如果我们要求学生在读课文的时候,找到这三个句子,再通顺的、连贯的说一说,就基本上能把故事的梗概抓到手了。



在我们这次听课过程中,还有一篇初二的课文《愚公移山》。《愚公移山》在题目的句型结构和《乌鸦喝水》一样,也是一个主谓结构的题目。所以,可以肯定“移山”这个词就是贯穿全文的主线,并且还用这个词来概括全文的内容。相对于《乌鸦喝水》而言,虽然《愚公移山》的故事情节来得复杂一点,但是教学思路是一致的。


这里要说到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写作文的时候为什么会出现偏题?往往就是在平时的阅读中很少注意题目和内容之间相互说明和被说明的关系。把这一层关系讲清楚了,学生也就自然而然地会重视题目对全文所起到的作用。


小结一下,当我们遇到主谓结构的题目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谓语结构在文章里所起到的概述内容的特殊意义。



我们再以三年级的课文《菩萨兵》为例,继续讲一讲如何解题入课。


菩萨兵是一个比喻的说法。所以老师们在讲这一课的时候,“菩萨”这个词在文中比喻的意义要说清楚,不能简单地去解释“菩萨”就是指寺庙里的塑像,也不能离开课文的本意,让孩子去思考塑像的特点是什么。


我注意到这堂课上,学生有五次说到了“菩萨心肠”和“仁慈”这两个词。三年级的学生能说到“仁慈”已经是很了不起了,可是我们老师好像对这个词语并不太关注。其实,尽管学生可能还没有意识到这个词在文章中的具体体现。但作为老师,就应该有这个敏锐度,从解释这个词入手,讲出“仁慈”就是仁爱和慈善,引导学生在文章里去找哪些句段体现出了朱总司令对藏民的仁爱和慈善,这样就很容易让学生把握住全文的中心思想,以及围绕中心思想展开的写作手法和语言文字运用特点。


《菩萨兵》和《乌鸦喝水》不一样,这个课文题目带有比喻的意思,所以在解题的时候,应该揭开比喻的意思,直接走进它的本意,这样才可以抓到文章的主线。



最后我要说的是老师们在带着孩子朗读课文的时候,一定要在题目这个地方好好地停顿一下,想想题目中哪个词更重要?


公众号【悦乎微课】原创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