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语言描写片段-考场作文扮靓语言技巧及例说

语言描写片段-考场作文扮靓语言技巧及例说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3-20 01:37:53
阅读:

考场作文语言出彩技巧


文章是语言的艺术。考场作文也不例外:考场作文的“光辉”归根结蒂还是表现在语言上,语言出彩,文章自然就会“熠熠生辉”。相对于中考作文而言,要想做到语言的生动活泼,充满灵气与文采,只有围绕中心和文体的需要,巧于组织、精心打磨,才能够让你的作品字字珠玑。


考生如何在临场紧张的氛围中扮靓自己的文章语言呢?


一、活用词语展风采


词语的词性、词义、词序一般都是约定俗成、相对稳定的。但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或借用,别用、错位,或化用、拆用、叠用,或改变词性,或调整词序等,临时打破这些俗规,改变词的适用对象、场合、范围,另赋予其新意,以此求得表意的生动深刻,达到语言创新之目的。


例1.一同学写父亲的秃头:


……头顶的头发经不住长期的“营养不良”,都纷纷脱离“工作岗位”,“下海”去了……最令他伤心的是连最后几个“独傲霜雪”的“忠诚者”也在这几次“行动”中下了台。终于在头顶上独立出了个“地中海”……


作者巧妙“借用”词语(把一个词语从惯用的领域借用到其他不同的领域)对父亲的秃头进行生动形象的描绘,语言幽默风趣、俏皮搞笑,借用词语既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又给读者留下极为深刻难忘的印象。


例2.鲁迅的《社戏》一文中有这么一句话:“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其中“朦胧”一词原本是形容词,而在这里却用作动词,这种改变词性的用法更加突出了句子表达的意境,平添了一种生动活泼的情趣。


例3.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剧本中有这样一名言:“脆弱啊,你的名字是女人!”


作者有意将词语的词序倒装、错位,以此增强句子的语气和感染力,激起读者情感的涟漪。如若把这句话还原回正常语序,即“女人啊,你的名字是脆弱!”尽管意义未变,词语也没有增加,则情趣、意味却明显尽失。


例4.如湖南卷满分作文《勇敢奔跑,勇敢超越》在开头时写到:“人生弯弯曲曲水,世事重重叠叠山。”考生把“弯曲”“重叠”两个词语叠用,使得语句言简意丰而又铿锵悦耳,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人生的艰难世事的坎坷。


二、巧用修辞添文采


历年中考满分作文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善用修辞”。中考作文成功地嵌入精美的修辞语段,既可增强表达的效果,又能使语言清新流畅。


修辞用在拟题,题目光艳抢眼。如以“故乡”为话题——《千年月色万年情》(夸张); 以“文化”为话题——《“文化快餐”真的不足取吗》(反问); 以“青春”为话题——《长发长,短发短》(对偶);以“诚信”为话题——《守住你的金矿》(暗喻);以“生态”为话题——《老鼠对猫的秘密挑战书》(拟人)等。


修辞用在文章开头,开头先声夺人。如重庆市中考满分作文《批评是良药》开头写道:“表扬是兴奋剂、催化剂,那么批评则是良药,甘甜的良药。”比喻手法准确得当,鲜明地表现自己的观点,有很强的吸引力。


修辞用在结尾,结尾耐人回味。如2010年中考温州满分作文《做一个行者》一文的结尾处写道:


“做一个‘行者’,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生活的点滴做起,你就拥有了一份自豪。做一个“行者”,美丽在发芽,人气在开花,智慧在结果,让自己拥有一份人格魅力。”


文章结尾综合运用了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不仅回应了标题,升华了主旨,而且使语言富哲理与气势,令人回味。


三、善引诗词厚底蕴


在中考作文中,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恰到好处地引用一些名言警句、口语俗语、优美的诗句、歌词、广告语等装扮自己文章语言,借他山之石以攻玉,既可增强文章表情达意的效果,又可使你的文章平淡之中见光彩。


如中考优秀作文《幸福是什么》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幸福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回忆;幸福更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追求”。


这段话引用了多句经典诗句,不仅诠释了幸福的含义,还展示了考生的阅读广度,使文章充满诗意和文采。


四、多变句式显灵活


有文采的语言大都讲究句式的灵活变化,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会不同。短句表意简洁,明快有力;长句表意严谨,逻辑性强;整句庄重有力,气势贯通;散句灵活自然,接近口语……在中考作文中,根据表达的需要,若能富有变化地使用不同的句式,既能改变语言的单调和呆板,又可以使文章变化多姿,如行文流水,给人一种流动的美感。


如福建厦门中考满分作文《打开一扇窗》一文的片段:


有道是,“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然而,让我们对此抱以一个淡然的微笑。试着学学东坡,为自己的心灵打开一扇窗子。做飘渺的孤鸿横渡人世悲欢;做飘然的智者对蜗角虚名;做世外高人斜睨人生浮沉;做红尘过客,留下千古风流。


这段文字句式整散结合,长短兼用,疏密有致。作者在流利洒脱的散句之中,巧妙地穿插一些匀称的整句,在自由舒缓的旋律中表现出一种匀称的美感,疏散之中显出整齐,自然之中蕴含节奏,让作者的情感表达如同音乐演奏般地形象可感。


下面我们通过两个句子的句式变化来体悟一下表达的效果。


【句一】又嫩又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句二】洗净了大地的尘沙的一场秋雨过后,绿了田野,红了西红柿,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让人喜欢。


一场秋雨过后,洗净了大地的尘沙,绿了田野,红了西红柿,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让人喜欢。


从这两句的句式变换中,我们可以看出变长句为短句,变定语为谓语,可以更好地突出要描述的对象,也使语言显得更为活泼。


、精到描写现魅力


描写可以绘声绘色地刻画出鲜明生动、具体可感的形象,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如临其境。


如四川成都中考满分作文《听听雨的声音》一文的片段:


“夏雨像热情的少年,他泼剌剌地从天而降,白亮亮的雨珠霎时布满田野,村头,屋顶。听,他发出哗哗的笑声,那声音爽朗而俏皮。夏雨是急性的,他常常慌不择路,从屋顶跌在水泥地上,啪啪直响;又从水面跳到荷叶上,声音清脆而响亮。他常常邀请狂风作伴,拉来雷电助威,噼里啪啦雨声中夹杂着雷电轰鸣,狂风怒吼,似一场激越的战斗,又似一曲激昂的交响乐。”


考生抓住夏雨的特点,运用拟人手法,分别从听觉、触觉、视觉等方面绘声绘色地进行描写,把夏雨描绘得栩栩如生。


考生在考场作文中,如若动用描写的法宝,自然就可彰显语言的魅力。我们不妨比较一下下面两个例句的前后变化:


【句一】(前)升入初三以来,我的心冷冷的,湿湿的。


(后)窗外,秋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如泣如诉。一如我升入初三以来的心,冷冷的,湿湿的。


【句二】(前)打开窗户,手捧一杯茶,盯着窗外的栀子花,一边欣赏,一边沉思。


(后)轻轻打开一扇窗,静静啜饮一杯茶,让窗外栀子花香与茶中馥香一道,伴我沉思,伴我品味。


准确的描写手法,可以更好地传达出人物的情感,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


如若考生在作文中添加一些细节描写,则更使文章语言鲜活、灵动。读一读下面句子,前后比较一下,自然就能领悟细节描写的魅力。


(前)见菜端齐后,他便抓起筷子,端起碗,对着菜就是一夹,和着饭往嘴里送。又掺和了汤水,撑得两腮鼓鼓的。


(后)见菜端齐后,他忙抓起筷子,端起碗,对着菜就是一夹,和着饭呼呼地往嘴里送。又端起盘子咕咕喝了几口汤水,撑得两腮鼓鼓的,一颗白亮的米粒挂在嘴角,一动一动的。


细节描写使语言更加形象、逼真、生动传神。


考场作文中,适当的穿插一些描写,也可以使一向平淡而笼统的语言具体、灵动。


比如写“静”,我们说“这里很静”,语言就是笼统的、抽象的。如改为“这里很静,只听见笔和纸的磨擦沙沙作响”,这样写就具体些了,但给人的感觉不新鲜。看看俄国作家屠格涅夫是如何来捕捉静的:


“四周是那么的宁静,你能听见一百米外松鼠在枯枝上跳来跳去,断枝掉下来,先微微地勾住另外的树枝,然后落到松软的草面上——永远地掉在那儿,静静地等着腐烂。”


描写,将事物写得可闻可睹可摸可感,给人以新的感觉,语言的美感也就产生了。


如若考生在考场作文中选择的文章体裁是记叙文,这里不妨施展一下描写的功力,在自己的作文中,见人摹人,遇物状物,有景写景。这绝对是让你语言出彩,作文提分的“秘笈”。


六、巧于修饰见精彩


在学生作文中,经常出现一些表达平淡而笼统的语言,让读者觉得苍白无力。如若“巧于修饰”,就能变“呆板”为“灵动”,变“平淡”为“精彩”,变“笼统”为“具体”,变“抽象”为“形象”。 如:


①秋天刚到,一些黄叶就落下来了。②秋天刚到,一些性急的黄叶就落下来了。


①句就让人感觉很直白,②句只是加上“性急的”修饰了一下,就把黄叶拟人化了,整个句子就让人觉得充满了情味,意境也就出来了。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