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语文评课用语-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如何设定?——张赛琴评课心得(4)

语文评课用语-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如何设定?——张赛琴评课心得(4)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3-20 13:54:04
阅读:

接小学语文怎样解题入课?——张赛琴评课心得(3)


张赛琴老师为国培班学员授课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所以备课的时候总是写在教案之首。而在上课的时候,也应该贯穿于教学活动之中。那么教学目标如何来确定?并且还能够通过这个教学目标使课堂教学出现比较好的效果呢?我们用一个课堂案例来讲一讲。



我曾经听过一堂五年级的语文课,课文是《黄鹤楼送别》。说课的那位老师确定了三个教学:


第一条是“通过诗文,对照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故事。”


我认为这一条目标说得非常好,因为它既有一个途径是诗文对照,又有一个目的是理解诗句的意思,并且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故事。这一条目标是可以检测的,检测的方法可以是让学生全诗背诵,也可以是读一句诗文,让学生说出相对应的文章,来解释这句话。


第二条是“品读古诗和重点句段,体会诗人和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感受友谊的珍贵”


“体会惜别之情,感受友谊的珍贵。”很显然,这位老师是想定一条人文目标。怎么来体会呢?是“品读古诗和重点句段”。但是,“品读”是一个虚的东西:到底是品读古诗的内容,还是品读古诗的写法?或者是品读古诗的语言?到底是品读文章的重点句,还是重点段?如果是重点句,哪些是重点句?如果是重点段,又应该是哪一段?这些在这个目标里都没有说清楚。


第三条,“引导学生充分阅读文本,感受诗意诗情,学习文包诗的表达方式,并尝试赏析同类型的古诗”。


这个目标实在是太宏大了!因为这里面有四个动宾结构,第一个是“充分阅读”,第二个是“感受诗意”,第三个是“学习写法”,第四个是“赏析古诗”。这一大堆内容,在一堂课上能完成吗?有充分阅读文本的时间吗?用什么方式来感受诗意诗情呢?文包诗的表达方式该怎么学?还有没有时间来赏析同类型古诗?事实上,这位老师的那堂说课也确实没有完成第三个目标。



那么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怎么定呢?


我认为第二个目标和第三个目标应该合二为一,表述为:“学习本文以惜别为主线贯穿全文的写法。通过品读古诗借景抒情的写法,以及文章里离别之时的话语表达,来体会诗人和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就是说,第二个教学目标其实就讲两点内容:


第一点内容,从这堂课一开始,就直接告诉学生,这个文包诗是由好几个段落组成,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就包含在古诗里面。诗文一对照,第一点内容就解决了。


第二点内容,讲文包诗的“文”的写法。写法是以惜别时间、惜别地点,惜别之情,惜别之景这四点贯穿起全文。重点品读其中的一段,或者其中的一句。比如品读第二段“一会儿……一会儿……”这个句子,以及品读第三段“终于要到分手时候了”,因为这个段落是文章的高潮,而且这个段落是用对话方式来表现,我们能从这一段里读出文章是如何表达的惜别之情,语言表达的方式是什么?


所以,人文目标不是显性的,一定是要通过具体的东西作为载体才能达成。这就好比一个人素质的高低,一定是通过他的谈吐和行为举止来具体体现的,而不是喊出来的。



总结一下教学目标的确定:


知识目标。比如说理解诗文,理解诗句,背诵故事等等。知识目标要有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可以检测的目标内容,这样才能让学生知道我要学什么。你的知识目标写得越具体,讲课的思路也会越清晰。


人文目标。人文目标虽然是虚的,但同样也要具有可检测性。可检测性是落实在需要训练的语言表达方式里。顺便说一下,《黄鹤楼送别》这一课,当我们学生学完文包诗的表达方式之后,第二课时的目标就只要有一个:以仿照《黄鹤楼送别》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方式,尝试写作一篇送别题材的文包诗。


公众号【悦乎微课】原创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