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篇文章,编者想从文化心理学角度谈谈“嫉妒”这一较为常见的心理现象。
“嫉妒”,既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常见心理,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文化色彩,在文学和历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嫉妒”的本意与女子有关
古人造字很有意思,你看“嫉妒”二字,从“女”从“疾”从“户”,其本意大概源于古代深宅大院中那些共事一夫的女子,因别人容貌魅力强于自己而心生憎恨的现象。
古人说“美人善妒”,确实,在古代一夫多妻的社会制度和家庭结构下,本就心性细腻的女人,更容易产生妒意,甚至因妒生恨,也因此造成了许多人间惨剧。
例如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宠姬郑袖,就是这样一位“善妒”的蛇蝎美人。
她姿色艳绝,性格聪慧,宠冠后宫,但是却好妒狡黠,阴险恶毒,颇有城府。
有一次魏王为了讨好楚国,给楚怀王送来了一位倾国倾城的美女,楚怀王对魏美人非常喜爱。
郑袖妒火中烧,却不动声色,还假装结好于魏美人,引得楚怀王都对她的“贤惠不妒”大加赞赏。
在看到“对手”放松警惕后,她就开始实施计划了。有一次她假装好心地告诉魏女:“你哪里都好看,就是鼻子长得不好,大王私下对我说他讨厌你的鼻子。你以后见了大王,就用袖子把鼻子掩一下。”
魏女不知是计,再见楚怀王时果然总是以袖掩鼻,而楚怀王素有狐臭之疾,本来可能就有点心理阴影,看到这种情形,再加上郑袖趁机煽风点火,一怒之下竟把这位稀世美女的鼻子给割掉了。
郑袖此举真可谓借刀杀人,害人于无形,如此高明手段、残忍心性,其始作俑者就是那可怕的嫉妒之心。
她不仅在后宫争宠如此,在朝堂她也因妒干涉朝政,不仅害了屈原,也毁了楚国。
当时,秦国谋士张仪勾结楚国宠臣靳尚威胁郑袖说,如果不释放张仪结好秦国,秦王就会把秦国最美丽的公主嫁给楚怀王,还会送来许多色艺双全的美女,到时郑袖的宠妃地位就将不保了。
于是,有小聪明却无大格局的郑袖一听就慌了。她不仅劝楚怀王释放了张仪,还陷害主张联齐抗秦的屈原。
最终,屈原沉江,楚国破亡,她自己也死于非命。
在古代的“深深庭院”中,这样的故事可谓层出不穷:能歌善舞的戚夫人,被心狠手辣的吕后制成“人彘”;才德兼备的班婕妤,因妩媚惑主的赵飞燕而退居深宫;清雅柔弱的梅妃,被明艳泼辣的杨贵妃逼得抑郁成伤……
二、男人的“嫉妒”有时同样可怕
其实,嫉妒这种心理岂止见于女性,男人嫉妒起来,其可怕程度比之女人也“毫不逊色”,可以说这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差别,有差别的地方就有妒忌。
最典型的莫过于孙膑与庞涓的故事了,本来两人同为鬼谷子的高徒,可谓有同窗之谊。可是就因为嫉妒孙膑的才智,先行下山做了魏国大将的庞涓就将孙膑诓到魏国,并设计诬陷将其膑足(即挖掉膝盖骨)。如果不是因为孙膑尚有“孙子兵法十三章”令人觊觎,以及后来假装疯癫,可能他早就被杀害了。
最终逃出生天、做了齐国军师的孙膑,在齐魏争霸的过程中,屡出奇策,数败魏军,最终马陵一战,魏军全军覆没,庞涓也自刎而亡(一说被乱箭射死)。
俗话说得好: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孙膑与庞涓。同学之谊,本来弥足珍贵,若当年庞涓大度一点,在那个乱世与孙膑携手打天下,何愁不能助魏王成就一番霸业?又何必心胸狭窄,徒生“既生瑜何生亮”似的愤恨呢?历史上不就又多了一则鲍叔牙荐管仲一般的佳话吗?
三、外国文化史上的“嫉妒”故事
不仅中国有如此多的“嫉妒”的故事,国外也是如此,甚至按照基督教的说法,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桩惨案就是源于“嫉妒”。
据《圣经·旧约》记载,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生有两个儿子:该隐和亚伯。亚伯是牧羊的,该隐是种地的。在献祭的时候,该隐拿地里的蔬菜和粮食为供物献给耶和华,亚伯也将他羊群中头生的羊和羊的脂油献上。结果,耶和华喜欢亚伯和他的供物,却看不中该隐及其供物。而该隐由于神不纳悦自己的供物,就“大大向神发怒”,还对亲生兄弟心生嫉妒和仇恨,以致杀害了自己的手足至亲,他自己也受到上帝惩罚,成为世界上所有恶人的先祖。
在荷马史诗和希腊神话中,著名的特洛伊战争也是源于“嫉妒”。
著名的英雄珀琉斯和海中女神忒提斯举行婚宴,邀请了很多神祇,唯独纠纷女神没有被邀请,她非常生气,于是便在宴会上抛下一个金苹果,上面写着“给最美丽者”。智慧女神雅典娜、爱神阿佛洛狄忒和天后赫拉都宣称自己应该获得这个象征美丽的金苹果。最后她们一致决定,请求人间最美貌的特洛伊王子帕里斯裁决。
三位女神都各以所长贿赂帕里斯,最后渴望得到爱情与美人的帕里斯将红苹果判给了爱情女神,因为她承诺将带给他这世间最美貌的女子。
后来,爱神果然让他遇到了美丽斯巴达王后海伦,并把她带回了特洛伊。再后来,妒火中烧的另两位女神和海伦的丈夫鼓动人间的英雄和天上诸神共同参与,开始了这场长达十年的特洛伊战争。
可见,嫉妒这种心理的破坏力是极强的,轻则使人心情郁闷,伤身害已;重则令人失去理智,导致夫妻失和、朋友相争甚至手足相残;更甚者就是这种拥有权利者的“嫉妒”,还有可能引发战争。
四、“嫉妒”是文学作品的常见题材
正因为“嫉妒”的这些特点,它也成为文学上的常见题材之一,与爱情、复仇、战争等永恒的文学母题“纠缠不清”,共同塑造和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文学典型和令人唏嘘的故事。
例如:《奥赛罗》里那个听信谗言、被妒火烧得失去理智的丈夫,最终杀死相爱的娇妻,自己也拔剑自刎;《红楼梦》中心狠手辣的王熙凤,因嫉妒害死已身怀有孕的尤二姐,自己也被丈夫厌弃,落的个草席裹尸的结局;《呼啸山庄》中没有如愿娶到凯瑟琳的希斯克利夫因嫉妒而走上疯狂的复仇之路,最终赔上了自己的一生……
五、“羡慕嫉妒恨”,选择向前还是向后?
那么,“嫉妒”这种心理有没有意义呢?为什么哲人会说“嫉妒既可以害人也可以成就人”呢?那我们就要研究一下”嫉妒“的发展过程了
我们经常说“羡慕嫉妒恨”,其实就简洁地概括了这种心理发展的三个阶段。
如果往后退一步,将“嫉妒”控制在“羡慕”的范围内,完全可以达到化嫉妒为动力的效果。
古人说“见贤思齐焉”,又说“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些就是正面的例子。看到别人某方面比自己好,就努力向他学习靠近,而不是行损人利己甚至是损人不利己之事。因“欣羡”而让自己变得更好,这应该就是其意义所在。
反之向前走一步就是“恨”了,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有一句名言:有嫉妒心的人自己不能完成伟大事业,便尽量去低估他人的伟大,贬抑他人的伟大性,使之与他本人相齐。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看到别人比自己强,不是真诚地祝福对方,或者通过努力接近对方,而是用诽谤、打击甚至残害等手段达到打倒对方的目的。
在现在的民主法制社会,这样做也许可以得逞于一时,但最终却会害人害己。
像前段时间中科院的一位硕士生,就因自己的优秀引起一位昔日同学的疯狂嫉妒,结果良言规劝被其当做讥讽嘲笑,把自己的不得意发泄到无辜的“成功者”身上,最终竟做出残杀同学的事情,自己也走上人生的不归路。
还有一位母亲,就因为自己的孩子体弱多病,而邻居的小孩健康可爱,竟然嫉妒心作祟,丧心病狂地杀害了那个孩子。
这些都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血淋淋的真实事件,“嫉妒”这种普遍人性所激发出来的“恶”,有时真是令人胆寒。
嫉妒虽是一种可以理解的常见心理,但过分嫉妒无疑是一种消极不良的情绪,长期处于这种情绪中会令人心志不宁,伤身害已,更会影响人际关系的和谐。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嫉妒、自私、多疑,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所有这些情绪会慢慢使人的面部表情失去生气,变得愁眉苦脸、闷闷不乐。
人们常说:痛苦是比出来的。生活在人世间,总有人比你美,比你高,比你富,比你强。可是很奇怪,人们不会去嫉妒明星们的美貌、“马云”们的财富、文豪们的才华,却只会跟身边差不多或曾经差不多的人比。有差距却又无力追赶或不愿付出行动去改变,痛苦就是这样产生的。
就像一位古希腊哲人所说,嫉妒的人常自寻烦恼,这是他自己的敌人。那怎样克服嫉妒情绪呢?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每个埋头沉入自己事业的人,是没有功夫去嫉妒别人的。”
同样,如果专注于过好自己的生活,把别人当做那些远在天边的人;或者心胸豁达一点,心理阿Q一点,就不会被这种不良情绪困扰了。
最后让我们用辛弃疾的《摸鱼儿》中的几句诗结束全篇: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是啊,玉环飞燕皆尘土。在死亡和大自然面前,大家最终都是平等的,差别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又何必因之生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