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作于北宋熙宁五年,苏轼在杭州任通判。那年的六月二十七日,他乘船游览西湖,忽逢降雨。他看到了雨中奇妙的湖光山色,之后到望湖楼上喝酒时,写下了这首五言绝句。
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是“雨急”还是“雨奇”?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我们先来看看这场雨有多急:“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远处的天空,乌云滚滚,像墨汁一样。很明显,这是要下雨了,而且是要下大雨。但是黑云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白亮亮的雨点就像珠子一样跳进了船舱。
诗的一二句有几个词用得十分传神,“未”说明天气变化极快,为这场急雨做了铺垫。“跳珠”和“乱”很形象地说明了雨点大而急。
寥寥数字,诗人便将一场生动的骤雨图展现在我们眼前。
要说最为奇妙的还是诗的最后两句:“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这场急雨如果持续一段时间不算奇,它奇在还未让人好好地欣赏一番,就去得如此之快。
“卷地风来忽吹散”,忽然就来了一阵卷地狂风,吹散了这场急雨。刚刚还是“黑云翻墨”,“白雨跳珠”,瞬息间就风吹云散,雨过天晴了,好像做梦一般。
“望湖楼下水如天”,诗人登上望湖楼,凭栏眺望,刚被雨洗刷过的湖面格外的明澈,天照映着水,水倒映着天。“水如天”让人的眼前陡然一亮,不再是那片湖,而是望到了整片天,让人心胸开阔。
这里又仿佛是没下过雨一样,云哪里去了?风又哪里去了?它们是匆匆而来的过客吗?只为了“望湖楼下水如天”导演这一场如此“急”又“奇”雨吗?
苏轼的作品大都意境深远,正如这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里的“水如天”,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豁然开朗。
还有他的《题西林壁》,也别有一番境界。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既是一首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告诉人们要客观地看等事物,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身陷囹圄并不可怕,跳出来看一看,也许会有不一样的结局。
最值得一提的是他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这首词已经被编为歌曲广为传唱。其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虽然写得如痴如醉,但却意境大开。
声明:本文图片来源于“IC photo”或“图虫创意”,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公司、组织、个人未经IC photo或图虫创意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