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战国时期,秦孝公锐意进取,召来魏国的商鞅主持变法。时值天下纷争礼崩乐坏,没有人相信一个魏国人能帮秦国强大,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在都城南门外立了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中许下诺言:谁能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10两。
围观者都不相信轻易能获得如此高的赏赐,于是商鞅不断提高赏金的分量,当赏金达到50两时,一位壮汉终于忍不住了,他扛起木头走到了北门,事后商鞅果然将赏金递给了他。
商鞅此举很快在百姓心中树立了诚信的形象,此后在众人的支持下,他实施的变法使秦国日益强盛,最终统一了天下。
这便是流传了两千多年的《立木为信》的故事,回过头再看这段历史,我们就会发现商鞅变法的成功绝非偶然,他以诚心待人,尚未开局便赢得了一批拥护者,为日后的改革聚集了人心,这才有了后来傲视群雄的大秦帝国。
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一、诚信,是人最好的底牌
十年前我在一家工厂认识了一个小伙,身形矮小的他食指还被机床压断过一节,他为人踏实厚道,工厂不景气后,他就在工业区里开了一家修车铺,我上班时能常常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有时我也到他铺子里坐坐,这才发现他比别家的修车铺忙的原因:前来修车的人,多半是因为车胎漏气,别家只瞟一眼就让车主换胎,而他还要认真的排查,只要认为还要修补的价值,都要不厌其烦地拆卸、补胎、再安装充气。
一套过程下来,耗费的时间比换一副新胎长,利润却只有换胎的零头。我非常不解,他憨厚地解释道:“大家都是打工的,我挣点,车主人少花点,这也算双赢吧!”
后来因为工作调动,我就很少经过他那个铺子。前不久我偶然路过看到他时,他的铺面扩大了一倍,旁边又开了家汽车美容店,还招收了几名洗车的员工。
那一刻,我终于明白,这样诚信的人能获得人们的信任,能走得更远,终究不会被生活所辜负。
诚信是一个人最好的底牌,是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就像被商界供奉的武财神关云长,尽管大意失荆州后身首异处,但世人更愿意津津乐道的,是他遵守信诺,拒绝曹操的笼络,千里走单骑护送两位皇嫂的传奇。
海涅说:“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没有了信任的滋养,再灿烂的鲜花,也终将在猜忌中走向灭亡。
二、诚信,是人最好的福报
2019年高校招生录取时,网络上曝光了这样一则案例。
高考结束后,浙江的程先生得知儿子的成绩后相当高兴,因为儿子考了710分,这样的成绩一定能上心仪的大学。
然而没多久学校打来电话:由于程先生两年前欠债二十多万,法院宣判后拒不执行,被列入了失信名单,所以学校不可能录取他的儿子。
惊慌失措的程先生没想到自己的老赖行为早已被监控,为了不影响儿子的前途,他赶紧东拼西凑地交齐了欠款,这才保住了儿子的录取资格。
明代话本小说《警世通言》中有这样一章故事《吕大郎完金还骨肉》:无锡商人吕玉在灯会时丢失了儿子,此后夫妇二人一直未曾生养。几年后边吕玉捡了一包大约二百两的银锭,他没有贪念这笔横财,而是在原地等待失主,见了失主后两人相谈甚欢,几经周折后便失主提出送他一个小厮作为养子,这时这才发现是他失踪几年的儿子。
尽管这篇故事里宣扬因果报应,说教的意味很浓,但主题思想却是劝人诚信待人,因为诚信,是人最好的福报。
其实这也不是唯心之论,选择种善因,自得善果。所谓命中注定,其实都是基于一个人过去和当下的选择。
诺国有诚信必兴,家有诚信必和,人有诚信必贤。在当下的社会,诚信不仅是一个人最昂贵的名片,也是人际关系中最有价值的财富。
诺不轻许,故我不负人。诺不轻信,故人不负我。愿今生你我都能坚守诚信,不要让步诺言成为空谈,不要让承诺成为欺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