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频率很高的“谎话”
「喂,妈,我过的挺好的,正吃饭呢。放心吧,我在和几个朋友吃火锅。」
「老婆,等发奖金后带你去海边浪。」
「宝宝,老师又表扬你了,说同学们都喜欢你。」
......
记得小时候,妈妈送我去幼儿园
很遗憾,我并不是那种讨老师喜欢的小孩
我吃饭特别慢,午睡的时候偷偷在被子里玩
早上因为赖床常常迟到
写字、画画、英语各项技能都学得慢
我是大部分时间被老师忽略
偶尔还被老师向家长告状的小孩
但我妈妈从来不告诉我
每次家访之后,我都怀着小小的忐忑追问妈妈
“老师是怎么说我的呀?”
妈妈总是笑着回答“老师说你表现好,很听话”
很久以后,妈妈才告诉我
其实我的成长过程中并不是“一路受表扬”的路灯用户
老师们也会向她告状
但她从不会原模原样地转达给我
通过一个个美丽的谎言,呵护着我的自尊和上进
这样的状况并不止于童年
成年之后才发现,许多时候谎言是一种保护和担当。或许在成年人的世界,可以放心大胆说真话的日子少之又少,愚人节,反而变成了一个珍贵的“相日”,那些平日里想说又不敢说、不该说的真心话,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套着“谎言”的幌子,终于找到了一个倾泻的口子。
对父母说的谎
之前,刚走出大学校门,在一家报社实习时,深夜十一点多,我才出差回来,下车后拖着疲惫的身体,拉着行李走在大街上,手机突然响了。
「你回去了没,吃饭了没,睡了没?」
「妈,放心吧,我早到了,我已经躺床上了妈,今晚单位请我们吃的饭,鲍鱼龙虾都有,你就放心吧。」
挂断电话,继续在寒风中穿行。
这样“说谎”的不止我一个,有时“谎言”或许比实话更让父母安心。
在《后来的我们》中见清就是我们的现实写照,见清在春节时期,把自己身上的几百元钱打给了自己的父母,自己一边啃着馒头,一边在各个超市找着零工。
而他却在电话里告诉父母,自己过的很好,正和同事一起聚餐呢。
那一刻,有多少在城市流浪的青年,在见清身上看见了自己的影子。
对孩子说的谎
在流浪地球里,刘培强在离开地球前与儿子告别:
「爸爸,你真的会变成一颗星星吗?」
「会啊,只要你数三、二、一,抬头就可以看到爸爸了。」
多年之后,已经长大的刘户口哭着质问父亲:
「你说过,我能看见木星的时候你就能回来,你骗人!」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面对每位亲人时,都变为了演技派。我们或多或少地说过一些,曾让他们信以为真的温暖谎言。
爱我们的人从来没教会我们说谎,是我们自己学会了掩藏。我们成年后善于用谎言把烦恼悄悄隐藏,属于用谎言去关心正在关心自己的人。
在成人的世界里,有多少谎言,无法去统计。不过有了这些谎言,才让身边的人过的更安心。
对不可得说谎
曾经看到这样一句话:十分快乐分享过后就会变成十一分,十分的难过分享之后就会变成九分。
但是难过分享给关心自己的人真会减少吗?
我认为不会,哪怕你自己减少了一两分,可是在关心你的人身上可能时成倍成倍地增加。
所以有很多事,当我们长大后只能自己一个人承受,或者向一个不熟悉的人吐露。
我们身边经常会发生老人病重,医生与家属通常都不会告诉病人的案例,其实这不是故意隐瞒,而是不想让病人有心里压力。
所以,愚人节,这一天有多少人成年人,正在开着玩笑说着心里话。
来源:整理于西西古里的小酒馆、礼部clubsurprise
编辑 | 黄帅 审核 | 吴秋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