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与茶有关的诗词-从《红楼梦》中那些关于茶的人和事,看看中国的茶文化

与茶有关的诗词-从《红楼梦》中那些关于茶的人和事,看看中国的茶文化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3-29 23:57:04
阅读:

茶原产于我国云南省澜沧江流域一带,据东晋常璩编撰的《华阳国志·巴志》所载,周武王姬发联合四川各民族伐纣之时,巴蜀所产茶叶已列为贡品。距离现在已经过去了三千多年。至汉朝,茶叶已经成为重要的商品,西汉辞赋家王褒所写的《僮约》中,就有“武阳买茶”之句。唐朝时,陆羽在经过22年深入实地进行考察,悉心研究各类茶叶和民间茶事后,世界上第一部“茶学百科全书”《茶经》正式面世。在这本神作中,涵盖关于茶的栽培、制作、饮用等方面研究的成就,有茶史,有茶俗,及历代与茶有关的诗文等。因为对茶文化的杰出贡献,陆羽被后人尊为茶圣。




茶叶自被人发现和利用,历经数千年后,自“来客敬茶”到“柴米油盐酱醋茶”,自风俗到开门七件,茶叶渐渐成为国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此同时,在历代爱茶人士的苦心栽培下,茶叶被依颜色、产地等细分为不同种类,随之诞生出各种精巧华贵的茶具,众多文人墨客更将茶作为主题,挥毫泼墨,为此留下大量名画佳作。无论是高雅的精神情调,抑或优美的物质形式,都透出无限清幽,都属于茶文化的一种。


作为主要描写贵族生活的小说,《红楼梦》中注定绕不过茶的描写,从饮宴招待、家庭品茗到礼貌应酬、风月调笑,许多茶事写得情景交融细腻动人。毫不夸张的说,《红楼梦》中关于茶的人和事,已经写尽了中国清朝时期的茶文化。


名茶

作为钟鼎之家,贾府自然对茶非常讲究。而在等级分明的社会背景下,什么身份吃什么样的茶,是有规定的。


贾宝玉是荣府的活凤凰,他喝的茶光听其名便觉名贵。第八回自梨香院吃酒回来后,贾宝玉问起早上沏的一杯枫露茶,要过三四遍方出色。不想丫头回答被李奶奶喝了去,惹得贾宝玉怒极摔杯,此亦可见贾宝玉亦有富贵公子的骄横性情。




在第四十二回,贾母携刘姥姥等人大吃大嚼后,往栊翠庵吃茶,妙玉方捧过茶盅来,贾母先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却答:“知道,这是老君眉”。这一段提及两种茶,六安茶是以产地对一些茶叶笼统的称呼。《茶魂》有云:


“天下名山必产名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大江以北,则称六安。然六安乃其郡名,其实产霍山县之大蜀山也。"。


可知六安是安徽一个著名产茶地,该地多出名茶,其中以瓜片和银针最负盛名。


至于老君眉,在《本草纲目》中有云:“又有新芽一发便长寸除,其粗如针,最为上品。其根、幹、水、土皆有余力故也。”,此种上品茶应为老君眉,此种茶叶细如针,长过寸,状似长眉,俗语中有“长眉者长寿”之说,该极品茗茶取意于此,堪谓一语双关。贾母欢迎此茶,是情理之中。




又有贾宝玉生辰,林之孝家的到怡红院查夜时,吩咐袭人“该沏些普洱茶茶吃”。在《本草纳目》中有载:


“出云南普洱府,成团,有大、中、小三等,大者一团五斤,如人头式,名人头茶。”又云:“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


可知普洱茶助消化,利肠胃,解油腻。清朝时期,普洱茶更作为贡品,这推动了全国对此茶的认知。


而在第五十五回,平儿从议事厅出来后,那些媳妇们忙又是让座又是请茶,文中写道:


一个又捧了一碗精致新茶出来,也悄悄笑说:“这不是我们的常用茶,原是伺候姑娘们的,姑娘且润一润罢。”


可知根据规矩,新茶只能用于伺候主子姑娘们,下人们是不得用的。


茶水

一杯成茶,需要用滚水冲泡茶叶而成。自古爱茶人士就对烹茶的水甚为讲究。《梅花草堂笔谈》中就有载:


“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水十分,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茶十分,茶只八分耳。”


此话道尽了好水对茶的重要性。在《红楼梦》中,作者就对烹茶水特别提及到。贾母等人到栊翠庵时,林黛玉和薛宝钗被妙玉偷偷拉了衣角,几人偷偷吃了梯己茶。对于贾母等人喝的茶,妙玉用的是“旧年蠲的雨水”,雨水是天然蒸馏水,洁净清澈,是烹茶的好水。而对于自己和林黛玉等人喝的梯己茶,妙玉用的则是五年前梅花上收集的雪水。《清稗类钞》曰:“以雪水烹茶,俊味也”,而从妙玉鄙视林黛玉时说的“旧年的雨水哪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来看,雪水烹茶还在雨水之上。






茶具

公元前59年,王褒在《僮约》中写道:“烹茶尽具”,这是关于茶具最早的记载。宋时,崇尚斗茶,茶盏因此得以流行。明清时期,已经形成了杯、盏、碗、盘、壶完整的茶具系列。这些质地、风格不一的茶具,凝聚着茶的历史和民俗,更体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


作为闻名京都的贵族,贾府里的名贵茶具俯拾皆是。如第五十三回元宵夜宴,贾母花厅上摆出十来席。席上有“小洋漆茶盘,内放着旧窑茶杯并十锦小茶吊,里面泡着上等茗茶”。无论是舶来品小洋漆茶盘还是古朴的旧窑茶杯,都是贵重之物,暗合贾母讲究排场的习惯。


贾宝玉的怡红院中,一直备有成套的茶具,第六十二回,袭人为贾宝玉和林黛玉端来两杯茶时,用的同样是小连环洋漆茶盘。而凤姐日常出门时,皆有下人携带茶壶茶杯,如第十五回秦可卿出殡,凤姐在一农庄歇息,媳妇们就将行路的茶壶茶杯、食盒都端来给凤姐食用。


而若说名贵,贾府的茶具还差妙玉好远。贾母等人至栊翠庵品茶一节,妙玉为贾母斟茶的是“成窑五彩小盖钟”,给众人的是官窑脱胎填白盖碗。五彩小盖钟颜色富丽,造型优美,图案寓意吉祥,正投贾母老年人喜爱花哨富丽的特点,成窑瓷在明代是名窑,以五彩为上品。而对于几位吃梯己茶的朋友,妙玉则拿出贾府都找不出来的名贵饮器来,颁瓟斝、点犀乔、绿玉斗,皆是贾宝玉不识之物,由此可见妙玉之出身,较贾府更为高贵。也体现了妙玉性格的孤傲与乖僻。






茶俗

经过几千年的饮茶过程,无论村野或闹市、平民或豪贵都逐渐形成了有趣的习俗。作为以清朝贵族生活为底色的《红楼梦》,自然会对当时贵族阶层的茶俗有所提及。


在第七回,贾宝玉随凤姐至宁府做客,初会秦钟时,下人们“一时摆上茶果”,两人则进里间去喝茶;第八回,贾宝玉至梨香院探望染恙的薛宝钗,薛姨妈见后如得了宝贝一般。在贾宝玉和薛宝钗互识“宝玉”和“金锁”时,林黛玉进来了,听闻外面下雪,薛姨妈“摆了几样细茶果来留他们吃茶”,又有第十五回在馒头庵,小尼姑智能在摆好茶碟子后方来请他两个去吃茶果点心。这些精细的茶果,是用于佐茶的点心,多用于待客,一般自己家喝茶,便不会备有茶果点心。


而在第三回,黛玉进府时吃的第一顿饭,文中写道林家用茶的养生之道:


当日林如海教女以惜福养身,云饭后务待饭粒咽尽,过一时再吃茶,方不伤脾胃。


因饭后马上饮水,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故喝茶须等一会时间。而贾府则有在吃完饭后用茶漱口的习惯,这亦是一门养生之法,因为茶叶中的鞣酸可杀死口腔及牙缝细菌,防止口腔疾病。




除此之外,茶还有被作为祭祀之物的风俗,南齐武帝的遗诏中就有“灵座上,慎勿以牲为祭,但设茶果、茶饮、干饭、酒脯而已”。《红楼梦》中,就曾提及过“以茶祭祀”。如秦可卿去世,凤姐在进行责任分配到个人时,有专人负责“供饭供茶,随时举哀”一项;在第五十八回,贾宝玉得知藕官烧纸祭奠菂官时,吩咐芳官转告可“随便有清查便供一杯茶”即可;至作诔祭晴雯时,更是“酌茗清香,庶几未飨”。可知在曹雪芹那个时代,香茗亦常被用于寄托哀思。


在第二十五回,王熙凤和林黛玉开玩笑的一节常被人津津乐道,此段情节多被用作贾母首肯宝黛爱情的佐证。在这段描写中,提及了“以茶论婚嫁”的风俗,林黛玉嗔怪王熙凤“吃了他们家一点才就来使唤人”,王熙凤听后便回击:“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古人认为茶乃常青之树,又因茶树移植则不会开花结果,故用茶叶象征爱情的坚贞不移。故在谈婚论嫁时,有吃茶之礼,女方若吃了男方的茶,则被认为同意受聘。也正因此,在贾宝玉打发小丫头送来茶叶时,林黛玉很愉快的接受了,还随手抓了两把钱赏了她。而在贾母携众人至潇湘馆时,王夫人赶忙拒绝了林黛玉的茶,这也是因为旧时有儿媳妇向公婆献茶的礼节。




茶诗

明人屠隆在《考槃馀事》中说道:“茶之为饮,最宜精行修德之人”,故多文人墨客在饮茶时,多将茶作为主题写成诗词歌赋。如皇甫曾《送陆鸿渐山人采茶回》中的“千峰待逋客,春茗复丛生”;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中的“山僧后檐茶数丛,春来映竹抽新茸。”;秦太虚的《茶》中“茶实嘉木英,其香乃天育”等等。无一例外都是对茶的赞美与喜爱。


《红楼梦》中,林黛玉等一众贵族女性常有诗社这样的雅集之事,在这些诗词中,自然难免用茶事作为点睛之笔。譬如第十七回贾政试才一节。游至潇湘馆处,贾政命贾宝玉再题一联,贾宝玉便念“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此联将潇湘馆千杆翠竹的“绿”和“凉”精确表出。而宝鼎和幽窗道尽林黛玉超凡飘逸的气质,最后用一个“茶”点出潇湘馆的雅致。


在第二十三回,贾宝玉刚住进大观园,闲来无事题了春夏秋冬四首即事诗。其中夏、秋、冬三首分别提到了“茶”。


在《夏夜即事》中,有“倦绣佳人幽梦长,金笼鹦鹉唤茶汤。”一句。大意为夏日昼长夜短,佳人在夏日中午睡,醒来时多用茶水消除困倦,连那鹦鹉都听惯了佳人唤茶。


在《秋夜即事》中,写道“静夜不眠因酒渴,沉烟重拨索烹茶。”,此句写出闺阁小姐秋夜难免,在喝多了酒后感觉口干舌燥,忙命丫头重开炉子烹茶解渴,亦为解酒,斯情斯景,道尽一个深居闺中女儿的愁闷之情。




而《冬夜即事》里,则写道“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大意是侍女特别善解人意,在初雪后扫进梅花瓣上的心新雪用于为主人烹茶,雅韵至极。


从茶叶到烹茶的水,从盛茶的器具到茶的风俗,至品茶作诗,无不在叙述大家贵族的日常生活,而在这些描写中,除了展现了人物的性格和身份,还推进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突出相关人物的思想。与此同时,读者不难体会到,曹雪芹不仅十分精通茶艺,而且以高超的文学艺术,用小说形式写出了中国人对茶的讲究,在中国茶文化史上,添上了辉煌的一笔。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