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与茶有关的诗词-且将新火试新茶——苏轼与茶的故事

与茶有关的诗词-且将新火试新茶——苏轼与茶的故事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4-01 06:19:10
阅读:



唐寅《事茗图》局部


晨起,口渴难忍,便烧了半壶水,准备喝杯咖啡。忽然想起今岁暮春时节,老家给我寄了一包茶叶,至今没有喝过,于是找出来泡了一杯。一时间茶香四溢,顿时有了读书的兴致。随手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打开来,竟然是苏东坡的一首词《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读过一遍,也不免咨嗟。


半壕春水一城花


1074年,苏轼从杭州移守到密州,他命人将城北的一座旧台修葺一新,并让他的弟弟苏辙为其题名。苏辙取《道德经》“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中的“超然”二字,将这坐台命名为“超然台”。两年后暮春的一天,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苏轼登上超然台,看到微风细细,柳枝依依,一切都湿漉漉的,千家万户笼罩在迷蒙的烟雨里,密州城到处都看满了春花,却看不真切,如梦似幻,只看见近处护城河的春水,倒映着河岸的繁花。此时此刻,苏轼想起了很多事,也许想起了自己在杭州的日子,也许想起了风华正茂的光阴,也许想起了自己小时候。思念像潮水一样袭来,但想一想,还是算了,过去了的日子就让它过去吧,能做什么呢?还不如在这寒食之后的日子里,燃一炉新火,煮一壶新茶,写写诗,也很不错。


煮茶


苏轼此时到底想起了什么?一句“且将新火试新茶”,令人感慨良多。那是一种欲说还休的无奈,还是不堪回首的随波逐流?


几年前,苏轼尚在杭州,那段时间,他过的什么生活呢?且看看他的《试院煎茶》:


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


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


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


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


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


我今贫病长苦饥,分无玉碗捧蛾眉。


且学公家作茗饮,砖炉石铫行相随。


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


当时的苏轼,竟然在试院里煎茶,而且堂而皇之写成了诗,还写得很仔细,明着写茶,暗着冷嘲热讽,一副超然世外的样子:


坐上一壶水,看着水慢慢地冒泡,先是像蟹眼一样的小泡,然后是像鱼眼一样的大泡,然后水就开了,发出风入松林那样的飕飕声。于是开始研磨茶叶,磨得细细的,那茶叶上的白毫像雪一样在瓯里飞来飞去。烧好水,磨好茶叶,拿出银瓶开始点茶,固然没有金瓶那么好,也还不错,至少算第二,但古人为什么说煎水不煎茶呢?实在想不明白。据说,从前李约喝茶很讲究,很善于把握煎茶的火候和用水,常常亲自煎茶给客人喝。还有,当今的潞国公文彦博也很讲究,常常用西蜀的煎茶手法煎茶,用定州花瓷喝茶。唉,像我这样寒酸的人就没那么多讲究,更不用说让美人给我献茶了。随便用砖石垒个炉子,像公家烧茶那样,一次少烧很多茶,反正喝个痛快就得了。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喝完茶,一睡睡到日上三竿才好。


很明显,苏轼心里还是有事,但不明说,完全是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待到“且将新火试新茶”的时节,苏轼已经低调了好多。


春茶


多年后,苏东坡回到杭州,在他游览西湖葛岭的寿星寺时,南屏山麓净慈寺的谦师特意赶到北山为他点茶。苏轼尝过茶后,专门写了一首《送南屏谦师》的诗:


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


忽惊午盏兔毛斑,打作春瓮鹅儿酒。


天台乳花世不见,玉川凤液今安有。


先生有意续茶经,会使老谦名不朽。


谦师是当年的治茶名家,对茶颇有独到之处,深得茶中三昧,连苏轼也不得不承认他是“点茶三昧手”。茶之于佛家,别有意味,几乎可谓“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谦师说治茶之道“得之于心,应之于手,非可以言传学到者。”正是“禅茶一味”的最佳注解。或许,当年“且将新火试新茶”的苏东坡,此时已经明了“禅茶一味”的真意了吧。


注:图片来自网络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