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出处】: 《论语·里仁》:这是百度对‘一以而贯之’的字面解释显然是肤浅的。南怀瑾先生对此也有过不同的解释,如何正确理解也是古今的一个难题。
一以而贯之毫无疑问是孔子大彻大悟后讲出来的感受。后世儒学对‘一以而贯之’解读显然成为古今之迷。
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与佛家的不二法门,一即一切思想都提到‘一’的概念,惠能大师坛经和王阳明心学是大师实修彻悟后而形成的思想理论,不同角度阐明了人的自性心体与万物为一体,是实修的真实体验。后世石涛在其画论中讲到过我一以而贯之的思想。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同体又复归于一。一是一切万物的本源,是万物必须遵循的共同准则和万物的共性,一即道。
万物莫不遵道而贵德。道即心,心体与万物同体,心体自性能生万法。一以而贯之即道行天下。圣人之学,古文难懂,以一而贯之更明了。也唯有道可贯穿万物。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归一,一归于道,道即一。显然一个圆满,周而复始。圣人之学是生命的体悟,是人心体与自然万物一体的交融,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道在心悟,切莫外觅。古人留给后世的智慧宝藏有待我们共同探索。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