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余世维语录-余世维以色列见闻|这里没什么好玩的,但我对它念念不忘!

余世维语录-余世维以色列见闻|这里没什么好玩的,但我对它念念不忘!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4-02 13:54:51
阅读:


五一期间,马云带领35名公司高管访问以色列引起热议;近期中东局势不稳,以色列的强势言行也时常刷屏……以色列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呢?


本周我们请来刚从以色列游学归来的余世维老师,谈谈所见所闻,分析以色列何以成为科技强国。(请点击上方音频聆听余老师详细讲解)


以下文字整理自音频


以色列人的教育观

虽然是谈以色列见闻,但我不聊以色列的吃喝玩乐,而是想谈谈这个国家的教育。



以色列人在嫁女儿的时候,父母不会问未来女婿有多少钱,有没有房有没有车。但如果未来女婿在某大学毕业,在某科技中心公司工作,他们会觉得非常有面子,这表明以色列人很注重教育。



我特别问了以色列人,"听说你们一年读六七十本书,是真的吗?"他说,这个不是他们自己统计的,但他们一直把读书看得很重要,这是事实。



以色列人高中一毕业就要当兵,男的三年,女的两年,服完兵役知识忘得差不多了,怎么读大学呢?



为了弥补这个缺憾,以色列设立了大学预科,在预科的这一年里决定你要不要读大学。在这一年里,学校会考察你是适合读理科还是文科,给你提供建议。


如果你不听建议,非要去读不适合自己的专业,就只能自己付学费当旁听生。如果读了好半年,发现你还是不适合,你就要退学,把学费赔给政府。



这就让我想到我们国家的一个问题:读医的去卖药,读税务的去玩股票,读文学的搞直销……这在以色列是不可能的,因为国家一旦发现你这样子做,你就要赔偿国家浪费的资源。



以色列如何通过教育提升竞争力

一个民族如果不认同一个国家,对这个国家也没有危机感,不觉得自己有责任,我认为这个民族和这个国家是没有关系的。



我在美国时认识一个以色列同学,那时发生了有名的"六日战争",她就请假回家参战了。从此没有再回来,我写信给她也没有回,后来她爸爸回信说她战死在了西奈半岛。



以色列一旦发生战争,全世界的犹太人要么把钱汇回去,要么自己回去。这就是强烈的国家危机感。



为什么我们国家没有这种危机感呢?



我来讲讲美国、英国、德国的高等教育,他们的做法值得我们思考:大学一年级上学期不分科,统一学数学逻辑、生命科学、艺术创作等课程,然后才开始分专业,到了大学四年级下学期再学就业课程。



我国不是这样的,大学生一进学校就只学某个专业的知识,一到社会就是一张白纸,不会统计、沟通、谈判、简报、档案,甚至于连制图都不会。



我强烈建议我们中国大学大一上通识课程,大四上就业课。我觉得这对我国来讲非常重要,这样才会产生国家认同感。



任何科技也都是教育出来的。虽然这年头到处都在谈"碎片化""区块链",但讲白了都是在"炒概念玩碎片",我们并没有真正扎实地把科技做好。



以色列每年三四千项创新,公司都不大,但都是真正在搞创新。以色列没什么资源,他们专注于科技。没有淡水,他们建造了世界最大的海水淡化工厂;没有土地种菜,他们发明了滴灌法,节约用水十倍。



以色列没有资源,和周边国家关系又比较紧张,想要活下去,就不得不重视教育。因为,教育产生了认同感,教育强化了科技,教育强调了国家的创新,产生了国家的向心力。



以色列是亚洲四大高度开发的国家之一,人口只有上海的三分之一,我们是不是应该惭愧?我们都在研究"如何买房买车""怎么炒股玩房产""要不要移民",怎么可能有教育、有科技、有认同?


到以色列旅游,以色列人喜欢问"对以色列有兴趣吗?"



我说我们对以色列的医疗有兴趣?以色列人又会问"你对医疗的哪块有兴趣?"问得我们都快词穷了。



他们真的想知道你要不要投资它的医药。一发现你有兴趣,他们马上带你去见科技局的人,然后去参观科技园,接下来科技局的官员过来跟你交流。甚至,你回国了他们还会来中国找你,问你打算投资多少钱。



这个国家为什么出了那么多诺贝尔

我再讲两三个跟教育有关的事情。



我一个朋友在以色列搞了一个"国际中学",只要把中国孩子送到国际中学里,以后上完高中后不回国,直接在那里申请留学欧美。



第二个案例,以色列的科技和教育由国家来主导,就是全部由国家来付钱。只要你搞创新,马上做提案向创新局申请,专家审核通过后,他们马上拨款。如果发现你的主意不错,一笔又一笔款再拨过来,没有上限。



还有,以色列搜寻人才是面向全球网络的。只要你是人才,他们请你过去,房子、车子通通帮你安排好。



以色列人还认为到了大学再来培养人才是来不及的,因此他们设立了诺贝尔幼儿园,从小开始培养。


在这种幼儿园里,诺贝尔得主当园长,国家科技局拿钱奖励老师——只要再出一个诺贝尔得主,奖励100万美金。他们完全按照诺贝尔的标准培养孩子的思考习惯,引导孩子的联想、好奇心。



我想向大家推荐一本书——《达芬奇的七个习惯》。这本书我读了两遍,我越看越觉得我不像科学家,那七个习惯看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像达芬奇这样伟大的人,他们都是无论看到什么东西都是马上联想思考,不停发问。诺贝尔幼儿园也是这样培养孩子的思考习惯的。



以色列人的安息日是礼拜五日落到礼拜六日落,这一天什么都不做。不是在家睡觉,而是静下来思考一些问题,比如:我这礼拜做了什么对不起主的事;什么地方没有尽到我的努力;接下来该做什么……



他们相信,一个人如果真的有价值,真的有创意,不需要每天都很忙。另外,他们认为,以色列有今天要感谢上帝、耶和华、圣母玛利亚,安息日是纪念神对犹太人的保护。



以色列周围全是敌人,比如沙特、埃及、也门、阿联酋、叙利亚、黎巴嫩……所以,以色列人最关心的是国家要怎么活下去,吃喝玩乐不是最重要的。



我在以色列只吃了20样东西,其实也没什么好吃的。以色列菜非常清淡,因为他们想腾出脑子用心把国家、企业做好,而不是吃得脑满肠肥,不再思考。



特别感谢


上海交大海外项目中心」提供照片



关注「世维学社」,get完整版余世维老师的职场演讲视频,


因为实用,所以经典。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