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就喜欢狗,所以从调皮捣蛋的《101真狗》到不断轮回的《一条狗的使命》,关于狗的电影能看到的基本都看了,谈宜之导演的这部《忠爱无言》自然是更不能错过,当年的“老人与狗”看过就很感动,也知道这部长片的创作过程充满艰辛,所以倍加期待,更何况,它讲述的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故事,更容易引起共鸣。
影片不像《一条狗的使命》那样富有戏剧性,导演以事实为基础,尽量还原老人的生活,用朴实无华,但又不乏趣味的手法来完成这部电影,让观众觉得很亲切,没有丝毫的距离感,从而增强电影的感染力。电影讲述一名瘫痪多年的孤僻老人,机缘巧合下养了一条拉布拉多犬,从最初的厌恶到慢慢习惯,再到相濡以沫的过程。单线叙事看似简单,其实还是可以从四个层面对电影进行解读。
首先是观众通过银幕看到的人与狗的交流、互动,关系从疏远到亲密的物理变化。最初的时候老人是不太会养狗的,也不懂该如何同二货相处。接受它之后,一人一狗的关系随着经历一件件小事,和时间一天天过去,慢慢从疏远到亲密,有很多细节设计的非常到位,比如老人直接用喝水的水舀喂二货,惦记很久的馅饼也分它一半。老人的思想很传统,虽然他嘴上说狗比人强,但还是一直都坚持让二货睡在破垫子上,二货几次表现出想上炕的企图都被他拒绝了,在这个阶段,虽然狗成了他的“伴儿”,但狗还是狗;直到结尾,看到遍体鳞伤的二货跑了回来,他才在心里认同了狗其实是自己的亲人,于是晚上让它睡在了自己的旁白。这种关系上的变化细腻且真实,非常有感染力。
其次是老人和二货在相处的过程中心态和精神状态的变化。是互相拯救互相成全,让老人完成了精神上的升华。电影开始的时候,老人的状态非常差,他孤僻、偏激,不论和谁说话都先拉开吵架的架势,他觉得自己是个没用的人,只能窝在炕上等死。但有了二货之后,他慢慢变开朗了,脸上的笑容多了,心里的疙瘩也慢慢解开,二货拖着他的车到镇上,维修电器赚钱,让他又找回了自身价值和活下去的勇气,当然,老人收留二货,给了它一个家,让它完成陪伴人类的使命,老人和狗是相互成全的。影片结尾的花絮中,老人的原型在网友的帮助下去了北京,看了天安门,能看到老人脸上由衷的笑容,让人很欣慰。
另外一点,是对身患残疾的这一类特殊人群的剖析,也许这不是导演想要传递的核心内容,但还是看到了。忘了是谁说过这么一句话,“我认识的人越多,我越喜欢狗,”我年少的时候一直在想,说这句话的人是有多么愤世嫉俗啊!但随着自己长大、走上社会,开始有了不同的理解,每个人都有独立的思想,人和人之间的不同身份、不同关系,都会让相处变得很复杂,人和狗的相处就简单多了。电影中老人下半身瘫痪,身体的残疾导致他的性格孤僻乖张,弟弟和弟媳虽然负担他的一日三餐,却从未意识到老人在基本物质需求之外的精神需求,他不想做一个饭来张口的废人。电影中有一场戏是弟媳看着老人画的图纸,不屑的说这车根本做不出来。其实她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对老人是存在偏见的。当下中风是老人的高发症,导致行动不便,需要卧床照顾的也越来越多,其实电影给出了启示,除了必要的医疗救治和物质供给外,也要加强沟通和交流。
最后一点,是我们养狗,狗到底应该是怎样的角色?电影里有一段是有钱人拿出很多钱想买二货,这里点名了拉布拉多是很值钱的犬种。我在电影结束之后思考了很久,当下都市人多数都是养宠物狗,对于一些名贵的犬种,买回来的那一刻就已经影响了双方的情感和交流呢?《忠爱无言》里把拉布拉多养成了土狗,让它睡在一块破垫子上,每天花力气拉车,是否这才是狗的价值的回归?老人一直想实现自身的价值,狗不会说话,但它是否也想实现自身的价值呢?在相处的十年间,一直帮老人拉车的二货肯定是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它和老人的相濡以沫也正是建立在这之上。
《忠犬八公》、《一条狗的使命》等有关狗狗的电影都极力的把狗拍的很美,就像是现在年轻人拍照都习惯P图,《忠爱无言》则非但没P图,甚至还是素颜,没有讨巧的摄影手法、没有精美的后期调色,只是把生活本来的样子、本真的色彩展现给观众,这种朴实五华反倒更能打动人,是聚焦宠物非常棒的一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