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现身北京图书订货会
网络上总是流传各种名人语录,大半不是真的。其中“余秋雨语录”据说没半个月就会出现一次,但余秋雨本人声明,都不是他说的!最近的北京图书订货会上,平时不怎么为自己的新书站台吆喝的余秋雨,破例露面做演讲,亲口澄清事实。他还总结了三条独家写作秘诀,其中第一条就是——不做官。
先看看余秋雨是怎么教大家判断网上流传的语录真假吧。至今不用手机的他,把几条广为流传的“余秋雨语录”抄写了下来,当场从口袋里掏出,开始念。
你们判断一下,像不像余秋雨的散文,我每次看到都哈哈大笑。比如这句,‘你的过去我来不及参与,你的今后我会一直守候’。我不会用这样的方式来谈人生。还有,‘生命是一场虚假,有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不是不寂寞,只是不想说’。这不是我的思维,尽管句子写得押韵。余秋雨不写押韵的散文。我曾经说过,如果你在《史记》里边找到了四句押韵的句子,你可以断定那肯定不是司马迁的,是后人加进去的。真正写大散文的人,不会把自己的句子搞得过于精巧。
听懂了吧?只要是押韵的句子,肯定不是余秋雨说的!
那么,余秋雨本人究竟会说些什么?这回他还真说了许多,比如他的独家写作秘诀。一共有三条:
第一,努力地不要当官。做官的很多非常优秀的人,已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让一些可以不做官的文化人去研究、去写作。但如果研究、写作的文化人脑子里想的也是做官,那就乱了。我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完全和做官无关的人,于是我的时间非常充裕。
第二,努力地不要参加太时髦、太流行的潮流。因为流行和时髦有一种强大的裹卷力,把你美好的生命裹卷进去以后,你还洋洋得意,其实它是一种非常大规模的消耗,我好多朋友就这么消耗掉了。
第三,如果你的成绩和你的畅销带来了嫉妒,遭到了攻击,千万不要回击,千万不要打官司,千万不要跟人家对骂。我有的时候也会很生气,想到要不要也写一本书骂他们,但这本书是没有价值的。为什么不把写书的时间放到大家都喜欢的那个课题上呢?所以,我能够写出一本本比较好的书,一个原因是我没有去写那一本本解气的书。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至今畅销不衰,对此他颇为感慨,大赞他的读者“识货”。“我的知音很多,《文化苦旅》里面全是艰难而复杂的文化思考,没有丝毫的流行因素和畅销因素,但居然畅销了,这一点我不能不感谢我的读者。”
跟很多把论文写成“天书”的学者相反,余秋雨把严肃艰深的学术思考,写成了引人入胜的文化散文。而他“既严肃又松动的表述方式”,得益于他的一段特殊的阅读经历——在上海戏剧学院的外文书库遍览欧洲思想家的经典。
我在那个书库里接触了一群写学术论文写得像散文一样的大师,他们是法国的狄德罗,德国的黑格尔、歌德、席勒、尼采。这些人对我的影响太大了,全世界的学者们告诉我怎样才能写好文章。他们的思想非常深刻,但他们的书都非常好读,他们都是感情充沛地冲击着每一个读者的‘感觉器官’,而不仅仅是思维,你读了他们的文章就会激动兴奋起来。
这段阅读经历让余秋雨彻底变成了另一个人。而对他有如此重要作用的阅读经历,一共有三段,他称之为“三本书”。
第一本书就是前面说过的那段外文书库阅读经历。第二本书他称之为“行政之书”,六年高校校长的经历,使他懂得“永远讲人话,讲这块土地听得懂的话”。第三本“书”则是他辞职后踏上“文化苦旅”,读到的“大地之书”。
“我走遍了当时还很难走通的路,我知道了李白走过的地方,我知道了屈原流浪的地方。这些地方传给我信号,让我接收了天的声音,而不仅仅是我们身边的琐事。走遍中国之后,因为我想对比中华文明和其他文明的异同,所以我下了大决心,冒了生命危险,到国外去考察。那些地方现在完全走不通了,古代文明最灿烂、最辉煌、最悠久的土地,是现在最恐怖的地方,这点让我很震撼。”
余秋雨回忆,当他历险归来,踏上西藏土地的那一刻,他暗暗下了决心,今后要成为中华文化的运输者,让全世界知道这个文明真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