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于微信公众号 梦旅小栈
鱼镇的幼儿园又开学了,校园不大,布置的却很温馨,院子上方五颜六色的纸风筝随风转动着,墙壁粉刷的花花绿绿。从很远处就能听到时时传来高声整齐的朗读“阿!波!吃!地!鹅!佛!歌!…..”,让人会心一笑。小孩子一举一动都是单纯而天然的,他们惊讶好奇的看着世界,世界也惊讶好奇的看着他们。
教育家认为如果依照孩子天性的发展,几乎每个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成才。不过教育是个大工程,因为整个世界都存在着不稳定的因素威胁着他们,小树苗若是受到剐蹭,伤口也会随着树苗一同长大。现实中几乎都是带着或多或少伤痕长大的人,有些人虽然遗忘了却也时刻略感不适,有些人没有忘记,每每想起总要惋惜一阵。
十年树木百年育人,古人也总结过的。初中时候曾经学过一篇古文讲如何种树,种树人的名字如今忘了,总之他的名字很古怪是个生僻的字。这个生僻字眼的人种树行为本身也是很生僻的。别人的树总是种不活,于是纷纷向他讨教。这个怪人说“绝不干涉,给足了养料而已”。这是一个乌托邦的教育理念,道法自然贯彻了老子的思想。但这篇课文却出现在“划重点、分析中心思想、背诵某某段、找出难点考点”的课堂上,整个成了一个讽刺。
这个生僻之人的生僻之举在古代几乎可以断定是悲剧的,多年以后,他养的树已经参天凛凛了,后人们再来观察的时候却纷纷摇头叹息。“大是大了点,可惜无用!”“茂盛不假,却不可为栋梁”。
古代学习四书五经的目的是做国家栋梁的,栋梁必须要笔直粗壮,容不得枝杈。道法自然就长出了枝杈,所以养树人式的教育者,最后的命运必然是被欣赏后遭到叹息。
鱼镇的幼儿园终究是中国的幼儿园,开学的横幅上飘扬着培养“贤孝子孙”的字眼。孩子不懂得贤与孝,所以一定从“礼仪”开始。礼仪就是先学会喊口号,做样子,然后在弓腰问好中慢慢去体会。可惜大人世界里竟是挺着腰杆子装腔作势的长辈,弓腰的手里攥着一把算盘一把刀,这是他们的未来吗?。看来,这等以贤和孝为目标的教育并不是为了儿童的未来考量,而是迎合了父母和社会的期待。真的等孩子长大了做舍自利人的“贤人”时,多半会被当成傻子欺负的,父母也总会忧心忡忡的希望他娃儿激灵点“别吃亏”,做鸡贼到是真的,贤人是给别人看的标签和名声,孝不过是让孩子听话懂事罢了。
老师让孩子们站队,然后用扩音喇叭问好,这些可恶的提问是每个中国儿童都懂的套路,因为提问中已经包含着期待的答案。
“春节回家过的好不好?”
“好—!”
“喜不喜欢回来上学?”
“喜—欢—!不—喜—欢!嘻嘻嘻”人群有些骚动,老师开始严肃了。
“又不听话了,马小跳同学不听话可就是害群之马,怎么能不喜欢学习呢,父母送你来干什么的呢?再好好想想”,马小跳恐惧成为什么害群之马,咬着指头不吱声了。
“老师再问一次,喜不喜欢回来上学?”
“喜—欢—!”
“大点声,喜不喜欢上学?”
“喜—!欢—!”
“老师喜欢同学,同学喜欢—”
“老—师—!”
这是一道问答方式提出的填空题,在反复练习中孩子们默默的掌握了回答要领,一要带着感情色彩朗颂着喊出来、二要根据老师提问的暗示整齐划一的喊出指定答案。这些问题并不允许出现别的答案,别的答案就是树木的枝杈,要被砍掉的。但问题既然是问人的感受而不是三角形的内角和,怎么就不允许别的回答呢?我就不喜欢学习,春节嘛,过的一般,并不好,因为妈妈把我的压岁钱收缴了,我不开心。这才是真正用心的回答,有价值的回答。当然啦,竟提那些没价值的问题,回答即便用心也得不到什么,讲真话反而给自己添麻烦。说谎和喊口号是中国儿童学会的第一个“生存策略”,学会了就是好孩子。
幼儿园通过礼仪教育驯化着孩子,但驯化绝不是教育,教育应该是引导思考能力培养感受能力。父母因为生活疲惫和展示自己权威的私心,当然喜欢听话的孩子,但是听话的孩子是多么的悲哀!听别人的话而违了自己的心只会让孩子难过,听别人的话内心也竟然渐渐的服从了,哎,那就连难过的能力都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