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26人上午发布《更正》
陆盈盈(资料图片)
近日,27岁女生陆盈盈成浙大教授、博导一事备受媒体关注。26日上午,浙江大学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官网发布《致歉》,声明陆盈盈的职务是特聘研究员,并非教授、博导。
正方
张嘉容:走出“看资历,不看水平”怪圈
“欲带王冠,必成其重”,似乎这个姑娘年纪轻轻就不该获此“殊荣”。但这正反映了公众对人才的评价有失公允,“讲资历、重头衔”依然被视为人才的评判标准。
人才选聘的目标是将某一领域中能力突出者选出来。科学规范的任用体制,从来不应当以年龄为标准,只要经得起实践考核,诸如年龄、出身之类都不该是成为问题。
当下某些“看年头”评定职称的体系不仅无法帮助人才实现学术理想,甚至会打击相当一部分人的积极性,成为拦住青年才俊的隐性“门槛”。
选优不是选资格,不是资历深就能保证满足岗位需要。年轻导师也许教学经验不那么丰富,但相对“老学究”来说,他们或许更平易近人,能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相待,共同成长。
因此,教育领域迫切需要的,是避免“看资历,不看水平”的恶性循环,打破当下学术体制用人僵化、科研人员排资论辈的“潜规则”,建立以学术为本的管理、评价体系。
各高校需将真实的学术贡献与职务表现作为评定人才的不二准则。只有依靠竞争、择优、透明的用人制度,真正做到“任人唯贤”,才能形成社会公信力,开创人才培养新局面。
高校出现27岁的博导,本身无可非议。我们不能一味揪住相关人员的身份、头衔不放,应将关注点更多投向人才的能力和水平,做到无失偏颇,让选人用人的环境更加风清气正。
反方
张 倩:研究员的聘任不可操之过急
27岁便被浙江大学聘为特聘研究员,具有博士生招生资格,作为“年轻有为”的人才,陆盈盈绝不是第一个。早在2012年,就有22岁本科生被聘为中南大学正教授级研究员的报道。
如此急迫地以这种方式留住这些青年才俊真的好吗?缺乏实践经验的他们是否具备成为研究员的能力呢?换言之,研究员只需专业知识达标便可胜任吗?
我国注重培养高素质人才,不仅要讲求高学历、高素养,还需较高的适应力和实践能力。浙江大学这种做法无疑是“人才观”扭曲的一种表现。
我们不能否认他们在学术上的努力与成就,也不能忽略他们在实践中的“短板”。知识掌握得再好,终究要付诸实践,转化为生产力。而担当大任者,就该身经百战,扛得住重压。
如果说对于知识的研究需要靠天分和兴趣,那么其应用只能靠实践获取。学术研究不仅仅要求研究员专业知识过硬,更要考验其合作能力,交流能力等综合能力。陆盈盈是否具备这些能力,还得靠时间证明。
当然,学术研究员并不一定要“七老八十”,引进年轻血液有助于团队的创新,但是在此之前,应当给他们一个适应社会的过程,使他们拥有把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能力。
浙大澄清27岁陆盈盈为特聘研究员 可自招博士生
- 上一篇:学校广告语-全球瞩目,黄渤代言的“新东方烹饪学校”又火了一把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