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位故友,发来了一张图片,说是忽于城市的水域,发现了一种独特的小船,那是用非常小的两艘木船,合并成的划子,俗名叫做鹭鸶划子。他貌似淡然地说起,他的童年和少年,就是在这样的划子上撒网打鱼。我看到那张照片沉思良久。因为我的童年和少年,是站在平稳的岸上,晓风残月,知水冷,却不是那种水中之冷。
都以为冬天,万物冬藏,农夫歇锄,田园雪满。是长大之后才知道,冬雪鱼肥,渔夫渔妇并不能停歇。大雪满江湖的时候,正是他们出霜入雪,进行冬狩之时。
雪后西湖
唐朝柳宗元的一首《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风雪钓鱼图流传了几千载,入诗入画。白茫茫的冬雪里,带着斗笠的渔翁,坐在冰天雪地的湖上。从文人的不羁和狂放来讲,大雪天的归隐山林,是对热红尘的反叛,仿佛只有那漫天的雪景,才能彰显自己心中的圣洁。
可是有谁想过那一个渔翁,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坐在雪里的江上?有时候生活是别人看起来的如诗如画,或者只是有他的不得已。要多么悠闲,才能在大雪天里,只为钓到爽口的鲈鱼和桂鱼。普通的渔人,风雪临江,为的可只是一家的生计。
洪水中,静静地等待……
宋朝的洪适,有一首《渔家傲引》。这是资深的渔夫,寒江钓雪,比柳宗元的更为真实接地气。
“子月水寒风又烈。巨鱼漏网成虚设。
圉圉从它归丙穴。谋自拙。
空归不管旁人说。昨夜醉眠西浦月。
今宵独钓南溪雪。妻子一船衣百结。
长欢悦。不知人世多离别。”
子月是是农历的11月,11月的水寒风烈,设下的网,被这个时候巨大的鱼所突破,眼睁睁的看它从容的归到了他自己的老窝里。这是我黔驴技穷,徒手归来也管不了旁人说什么。打鱼是我的命,逃跑的鱼是鱼的命呀!
晨光渔影
昨天醉在了池塘西边的月下,那是因为空手无归,今天晚上换了个地方,在有雪的南溪继续钓鱼。妻子和孩子和我一样破衣斑斓。但是我们守在一起挺高兴的,因为不知道,这人间还有别离两字。
这首诗读来真正的心酸。打鱼是生计,空手无归是命运。喝醉了酒,醒来以后继续的打鱼,是唯一一家人贫寒中的温饱。却连温饱也难得。但却有一种沉到底的乐观。一家人最终还是在一起,哪怕这样的穷苦,不再有生离死别。这是最大的安慰和支撑,想必从前,有比风雪寒苦更难忍受的事情,是在这之上,分离颠沛,不得团圆。
这就是乐观而善良的中国人。苦中作乐,风雪寒江。说实话,我最喜欢这一首。那是带泪的微笑,是惭愧加安慰,是冬天里的暖意,是民间的更是永生的。
江西婺源:“渔夫”泛舟当模特“撒网”摆拍忙创收
第三首是清朝的一位僧人释静安《题寒江钓雪图》:
”垂钓板桥东,雪压蓑衣冷。
江寒水不流,鱼嚼梅花影。“
说起敬安和尚,就是一个一生梅花一样有骨骼的宗教人士。他7岁丧母,十几岁就开始读书,但是自然风雨,让他慈悲多感,18岁的时候看见了白桃花被风雨吹折,忽然放声大哭,随后就出家。能够共情这世间的惆怅悲苦,他愿意从这样的痛苦中解脱出来。我们可以从他后来的故事,看到他的慈悲与善良,他可以烧残两指,可以将自己手臂上的肉割下去发愿,这正是心中有大不忍,才愿意去践行头陀苦修。
而值逢清朝末世,河山破碎,这位爱国的僧人并不以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而逃避,相反,他的爱国爱民热忱发自内心。这是他的慈悲心怀的外在显示。听到法军侵犯台湾,他竟心急发病。
而他的诗最为可贵的是,作为一个修行的自律甚严的和尚,他最初是反对做诗的。但是诗句却找上了他。因为当他一开口,那些真挚绝丽的句子就从他的嘴巴里出来了。所以我喜欢他的诗,是他贵在一个“真”字。
正是因为他是一个苦行的和尚,所以三九寒天的梅花,有着他特殊的禅意和观照。
他看见了天寒地冻,江水不流,却发现了独有的生趣。那梅花倒映在水上,那水面或结了冰凌,或静水无波。而这个时候的鱼儿,忽然有着不被惊扰的闲适,它们在梅花树底,三两闲游,冒出小的气泡,仿佛是嚼着梅花的影子。
这实际上也是由于气温低,氧气不足,鱼儿会时常露出水面,补充呼吸。但这样冬天雪里的景色,也只有苦修的人,才会亲眼看到。禅诗美在身体力行。
至于那一个垂钓板桥东,到底是一种姿态,直钩钓鱼,还是真的想要有所收获,都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僧人敬安,有着极其深邃的敏感观察力和禅意,让冰雪的冬天,有着梅花和鱼快乐的自然活力。
当然平常如我们想都不要想。这样的好景好诗,是自然对修行者的酬偿。
看完这三首写寒江钓雪的诗,你喜欢哪首呢?是唐朝柳宗元的简净,还是宋朝生动现实,还是敬安高僧的境界?
初衣是喜欢第二首的,不为别的,因为它最容易照见普通人现实,在艰难里寻找一点温润,一点乐观,无限的悲怆里一点知足。
“今宵独钓南溪雪。妻子一船衣百结。
长欢悦。不知人世多离别。”
初衣上学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