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牡丹呈艳态,壮观人间春世界
——七曜山牡丹花开了
文|向伦友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王维的一首《红牡丹》唤起我的半世回忆。我是山中人,小时生在牡丹园,却从未知道她的名贵,一到三月,牡丹次第开放,映红了整座七曜山。我们把花摘下来,闻着她的芬芳,办“家家饭 ”,我们把红花瓣掰下来做花菜、花饭,金黄的花蕊做蛋糕;学着大人娶“新媳妇”,给“新娘”头上插上一朵最美的牡丹,把红红的花粉涂在小脸上,黄黄的花粉涂在额头上,然后学着大人上花轿,在牡丹园奔跑,嬉戏,好不快乐。童年真好,两小无猜,青梅竹马。整座山就是我们的乐园,整座山就是牡丹花的世界。身在花丛中不知花的芬芳。真有唐朝诗人李益的感叹“紫蕊丛开未到家,却教游客赏繁华。 始知年少求名处,满眼空中别有花。”
直到后来走出大山,学到周敦颐《爱莲说》中的句子“牡丹,花之富贵者也”才知她的名贵。后来又读到刘禹锡的有关描写牡丹的诗句,刘禹锡是个真正懂得牡丹的文人,他一生写了无数赞美牡丹的诗歌譬如“径尺千馀朵,人间有此花。 今朝见颜色,更不向诸家。”又譬如“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在刘禹锡的房前屋后,庭院长廊到处都是牡丹,他也是身在花丛中,赞美牡丹“国色天香 ”,“雍容富贵”。我再也找不到比他更美的句子。大约他是身在天子脚下的洛阳,我却流落在无人问津的七曜山,一个地道的山野村夫。对牡丹的理解和看法也只有凡夫俗子的眼光。小时只知道她是药,一种能买大价钱的药。于是帮着大人挖回牡丹根炮制,去皮,抽茎,晒干等一道工序一道工序的做,大人们越做越有劲,可我们小孩却越做越烦,有时趁父母不注意,偷偷跑出去耍个懒·········
真正懂得他的价值时,我却离开了山,山只在记忆中模糊的留一些残片。儿时的牡丹花也只在记忆中残留着。众多的是浏览历代文人骚客的诗句。如韦庄的《白牡丹》“闺中莫妒新妆妇,陌上面惭傅粉郎。昨夜月照深似水,入门唯觉一庭香。”徐凝 的《牡丹》“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他们把牡丹比着粉郎、比着洛神,无比的尊贵,无比的娇艳。读了这些醉人的诗句人也醉了。
几十年过去了,物是人非事事休,再次回到久别的七曜山,山还是那座山,儿时的一个小伙伴形容的七曜山“巍巍七曜山,耸入白云间,若到山峰顶,伸手摸到天”。它还是那样巍峨、它还是那样绵缠、、还是那样令人放心,它永远给你一种厚道质朴、凝重高远的放心。
漫山遍野的牡丹,红的似火,白的如雪。辉映在山间、辉映在绿叶丛中,在三月的微风摇曳着美丽,摇曳着光鲜,一簇簇,一畦畦。如朝霞落地,如长虹贯日,美不胜收。
下雨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沾湿了花瓣,迅速化成珍珠,点缀在花瓣上,晶莹剔透。瞬间,花瓣的娇艳、小雨的调皮、微风的恶作剧、绿叶的碧眼,形成一种独有的默契。让你置若仙境,恍惚人间。真有一种“洞里仙春日更长,翠丛风剪紫霞芳。 若为萧史通家客,情愿扛壶入醉乡”的感觉。
游人上来了,城里的、乡下的,赶趟儿,他们趁着周末、趁着三月的芳香,带着“哇!好美哟!”的精短诗句,来了。三三两两,三五成群,或入牡丹丛中找花仙子,或在绿叶旁边寻花蝴蝶,你拍照,我拍照,不同角度,不同姿态,“咔擦!”“咔嚓!”反应的是同一心情。于是微信点赞,于是QQ炸屏。全世界的人都投向七曜山,真有 司马光 《看花》:“洛阳春日最繁华,红绿荫中十万家。 谁道群花如锦绣,人将锦绣学群花。”的味道。
“三月牡丹呈艳态,壮观人间春世界”三月,壮观的是人间,争艳的是牡丹,美好的是春世界!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图片来自网络
向伦友,男,1972年出身于湖北利川汪莹镇,现就职于重庆万州普子中心小学,万州区语文骨干教师,重庆作协会员,89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至今已在国内各级刊物发表近100万字的文学作品,并多次荣获全国各类征文大奖。其作品多次入选文学集。
战略合作伙伴
顾问:欧亚丝绸之路国际诗社
社长、著名诗人 王芳闻
海河文学杂志社主编 张莉莉
香港两岸经贸杂志社主编 郭洪涛
主编 : 路曼曼 (wxzh689)
编委: 小说 宋永照
散文 白冰
诗歌 国哥
合作纸媒:欧亚丝绸之路国际诗社 海河文学杂志社 香港两岸经贸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