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寻章摘句-从词语掌故看古代风俗

寻章摘句-从词语掌故看古代风俗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8-28 00:53:11
阅读:
最新资讯《寻章摘句-从词语掌故看古代风俗》主要内容是“无它”也写作“无他”,现代汉语意为“没有别的”。可是,在古代汉语里,比如《说文解字》,常把“它”作为“蛇”的本字,从甲骨文里更可以看出蛇的形体。-寻章摘句,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许 晖著(广西师大出版社)


时移世易。每个时代都有特定的风俗,有些遗留,有些消失,也有些发生了改变。


假设现在遇到朋友,对方打招呼:“无它乎?”我们肯定莫名其妙。


“无它”也写作“无他”,现代汉语意为“没有别的”。可是,在古代汉语里,比如《说文解字》,常把“它”作为“蛇”的本字,从甲骨文里更可以看出蛇的形体。所以,在古代,“无它”即“无蛇”。“没有蛇吧?”战战兢兢的问好,因为“上世居处草野,虫蛇为患,人恒苦之”,无它,希望不要遇到恶蛇,相当于后来“别来无恙”的用法。


这段词语掌故出自《100个汉语词汇里的古代风俗》。这是一本有趣的小书,作者许晖抓住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古代风俗在什么方面留下最多痕迹呢?就在字词里。语言就是“活化石”,只要有心观察,一路走一路挑拣,寻章摘句、详加对比,就能依稀看见过去的风景。许晖长期研究通俗历史文化,另著有《这个字,原来是这个意思》《古人原来是这样说话的》等作品。他的写作风格平易浅显,娓娓道来,很适合这类小品文的体裁。


100个汉语词汇,分作礼仪·人际、衣食·住行、生死·鬼神、庙堂·江湖、男·女、博物这几大类。资料的来源繁杂,有《说文解字》《尔雅》等训诂学辞书,也有《礼记》《汉书》等四书五经或历史典籍,还有诗词歌赋、笔记传说、野史稗闻或戏剧杂项等。作者不做专深精研,只以零星言谈、轻侃淡语引人,有点“夜航船”式的闲情,书也做得好看,裸脊,可卧床,随翻随读,时而发些“啊啊,是这样吗”的喟叹。


原来,“千金”本来是比喻男孩子;“在下”竟然是裹脚布;“愁眉”是女子美丽的眉妆;“秀眉”形容老年男性的长眉;“屋漏”不是说屋子漏雨,“西北隅谓之屋漏”,因此对于杜甫诗句“床头屋漏无干处”有了另一番解释。现在人们换工作爱说“跳槽”,这词儿本意是用在妓女和恩客之间的,好吧,有些时候,工作大概也像卖身。“画地为牢”原来是形容刑律宽松的,在民风淳朴的时候,画地为狱、刻木为吏,皋陶就是这样治理国家的……


这样的小考据,向来是中国文人擅长的游戏,如颜注郑笺,或志异小说,或段成式、洪容斋式的随笔,或金圣叹、袁枚式的随话,乃至民国喻血轮或“补白大王”郑逸梅的隙语,大抵都可归入一类。我藏着一套中华书局2009年出版的“问吧”系列,共16本,谈及“露马脚”“公主”等名词由来,与本书有很多重合,或也有差异,比如许晖说“楷模”这两棵树都是存在的,而《问吧5》记载“模树”可能是古人假想出来歌颂周公的。这类逸闻有些感觉像段子,古人的记载也很随意,可信可不信,谈资而已。


本书一大优点,在于插画。每文配一图,大幅甚至跨页,印刷清晰美观,很多采自中国古代印刷品或绘画,予人极大的观赏愉悦。让我惊讶的是,日本浮世绘画家喜多川歌麿、歌川国芳、葛饰北斋等都有多幅画作收录。隔海一衣,他们的画里也有钟馗燕青,也有闺阁女儿,也有胜日寻芳,也有骊歌送别,就像旅日作家李长声曾说的:“有人来日本寻觅唐朝遗风,那就喝清酒吧。”这样一想,多少时日就过了,真是恍然啊。


每个词语都连接着古老的、被遗忘的记忆,它们为什么会发生奇怪的、甚至截然相反的变化呢?许晖没有挖掘根源,只是参诸杂学,梳理线索,将现象呈现。


每个具体词汇固然有各自的路径,归根结底,无非就是悄然的演化。在时间上,在空间上,语言在人群里流荡,既保存传统的残骸,也经受新潮的冲击,如同所有的文化和所有的风俗,风从四面来,相互交汇,也吹向远方,吹向各处。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