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带完一届学生前,我认为的拔苗助长就是违背禾苗生长发展规律,急于求成。通过拔的方式,实现禾苗的快速生长。最后禾苗的根基断了,自然活不成。农夫最后颗粒无收。吃亏的是拔苗助长的人,而不是禾苗。
带完一届学生后,我猛然发现很多时候教师就是拔苗助长的人。现在反思,自己的“拔苗助长”教育有哪些呢?
1.方式粗暴。带第一届学生时,心里想着都是学生的事。希望有更多的学生考入一中。当学生达到自己的要求时,没有表扬的话语。当学生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或者出现违背校校规校纪的行为时,有的时候会失去理智,方式简单粗暴,最后伤害了学生。
2.功利心太强。自己很多时候,是为了通过学生的成绩来彰显自己,而没有真正的从育人的角度来对待学生。很多时候,伤害了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总是把自己的学生与别的班的学生比较,最后打击了他们的自信心。
3.盲目自大。很多时候,班主任都认为自己是无所不能的,包括我。其实,每个学生的成长都有其规律,一旦你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很多时候就是我们教育失败的开始。有些问题需要班主任的干预,而有些问题不需要班主任的干预。所以班主任千万不要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很多时候,我们静静的去观察学生,不经意的一句鼓励的话语,可能比我们为了解决某些问题而去大张旗鼓的谈话或者做工作要强的多。
4.始终把提高成绩作为中心工作。
把学生作为一个考试机器,对于班主任来说是完全错误的。因为学生的学校生活并不是只有考试。学生在学校中同学交流、学校活动,对于学生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在工作之初,我却犯了方向的错误。错误的认为只要我多督促学生,盲目的去抢占学生休息的时间以及活动的准备时间,学生的学习成绩就能上来。其实恰恰相反,我的方向给搞反了。其实只要我们把学生活动搞好了,把学生关系搞好了,学生的学习是不可能太差的。
细细想来,我成为拔苗助长式的教师,大多数是自己的原因。但是也有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暗示教师拔苗助长的是某些评价机制。评价机制很少去关注教师怎么干的,重点关注的是教学质量如何。家长关注的是一个学段或者一段时期内学生成绩怎么样。所以家长也不会过多的去观察教师是如何教的。最后那些拔苗的老师在某些评价机制下被认为是名师,家长也认为教的不错。所有人都是受益者。谁是最大受害者呢?
被拔的学生失去求学兴趣,因为压榨损害了其求学的兴趣和热情。进入新的学段后,成绩下降不奇怪。因为想学习的根被拔断了。这段话写给自己,向以前被我拔过的学生道个歉。希望自己少干拔苗助长的事,毕竟被拔的“禾苗”没有话语权。
拔苗助长教育可休亦。从今天开始,让自己多些教育智慧,少些粗暴管理;从今天开始,少些功利心,真正的只关心教书育人;从今天起,多承认自己不能,多些等待,多些学习与反思,少些盲目自大、盲动与盲从;从今天起,多些班级活,多些方法指导,多关注班级生态。
我是老师,是班主任,有这样多的拔苗助长的教育观,那么家长又有多少拔苗助长的教育观呢?我想家长也应该反思一下,您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