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晋诺
省特级教师、优秀教师,江苏师范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级、省级规划办课题两项,目前继续主持省级课题“专题式阅读教学——叶老‘目标’说实践研究”工作。
查看孙老师更多文章可关注晋诺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教手
学记
今天看到南方一朋友发的学生优秀作文,总感觉有些文章不对劲,反复读一读,除了激情澎湃的口号外,基本读不出多少深刻的内涵来。其基本表达形式为,用不同的句式——比如排比句——来造点势,然后举几个例子印证一番,反复在观点之上阐释观点,循环往复,如此写来,别说八百字,就是八千字,也不是难事。
作文,应该表达思想,思想,必须有思维过程的阐释与说明。因此,我一直反对模板式作文教学,因为,学生一旦进入那个模子里,往往只具其形,不见其实。
作文训练一直有个误区,当堂命个题目,限时写出来,学生在没有思考余地的情况下,走模式之路最轻松。于是乎,不论是什么作文题,都成了模板复制品,只不过是换换颜料而已。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让学生先读相关主题的文章,先思考若干问题,然后再作文;针对每个同学的作文提出若干问题,让他们再回味、思考,再修改。慢慢地便有了沉淀的感觉。我始终觉得作文没什么好法,只能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不断地写,不断地改,在写与改之间,慢慢体悟。每个学生的写作思维都不一样,其阅读积淀相差更大,找到适合这个同学的写作路子,作文指导也就成功了。
其实,最主要的还是培养学生的人格,有了独立的人格,有了坚守的人生立场,笔下自然有风骨,有特色。作文最怕的是消泯了学生的个性与风骨,让他们按着一样的思维说话,这样的作文也就彻底完了。那些为发表论文总结出的种种“技”,基本可以产生这个作用。
下面,是本学期的一次习作,自我感觉,这些孩子还是具有个性特征的。
问馨霖
苏中园区校 高二(3)班
惊鸿起
人人都说,生命应如焰火,一瞬即逝却要华丽绚烂。我却宁可生命如落叶无华、孤傲、护生。
无华,是不去取悦别人,不在虚妄的赞美与注视中失去本心。即使高洁如巴金,也曾在无数的吹捧中一度跟风写文,批判胡风这位进步的知识分子。几十年后他幡然醒悟:“我对自己的表演感到恶心。”当你选择披上一袭华裳,你就势必被推到舞台中央,在别人的目光中做许多他们喜欢的动作,进而忘了自己是为什么到来。不如保持黯淡,静静沉思。活在自己的审视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孤傲,是鼓足勇气孑然一身,昂首挺胸,不去依附。即使憔悴地飞扬,任风吹打,也不愿葱郁地立于枝上,俯跪舔舐树干施舍的养分。毅然坠下,是傲骨;乘风远航,是志向。哪怕前途坎坷,也要扬帆起航,树上的叶子不知远方的鸟语;哪怕注定一人流浪,也要义无反顾,飞出心中的弧度。这样的生命走到尽头,你才会去感激大树的哺育,才不枉你怀着生的希望降临。
护生,是守住希望,无私奉献。落叶流转多方最终投归尘土,化泥护花。不仅是让自己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绽放,更是对新生命发自内心的爱怜与憧憬。广洽法师是这样形容护生的:“盖所谓护生者即护心也,亦即维护人生之趋向和平安宁之大道,纠正其偏向于恶性之发展及暴力恣意之纵横也。”对他人慈悲的同时对自己慈悲,哺育他人的同时哺育自己的心灵。这样的人生才饱满又温馨。
生命本身黯淡如落叶,枯萎无华。抬头仰望,想成为太阳,想成为雄鹰,想成为烟花。我的生命只想活成落叶,对得起自己,也对得起它本来的样子。
金廉曦
苏中园区校 高二(3)班
不要小农伦理,让伦理动起来
生命并非有什么明确的目的性。人也并非拥有特殊的职责。同寻常野兽一般,人的活着于世界无关痛痒。这世界处于一种近乎死寂的永恒中。名为太阳的恒星仍要在远处燃烧近四十五亿年,给环绕的行星带来无限的光与热,它每秒消耗400万吨质量,直到岌岌可危的氢氦平衡被打破,衰老的恒星将化作红色的巨人吞噬整个星系。而人的历史长度于太阳来说,只是微乎其微的一瞬。可以想见,那些所谓建立了伟业的人们,其存在于这颗离人类最近的恒星来说,也太微不足道,更何况是对于这涵括了茫茫光年外千亿星系的洪荒宇宙来说。生命啊,你漂浮于这死寂的洪荒,微不足道;你游离于这广阔的永恒,漫无目的。
人是一株会思考的苇草,而生命在这苇草上行走得更是脆弱而不稳。寻常的庸人大意落到水里,没及时上岸,会死;宗教上的圣人受了污蔑诽谤,被绑在木桩上受火烤,会死:尊贵的国王王后在革命中受了平民的审判,跪在断头台下,会死。并非众人刻意做错了什么,只是命运太过强硬,轻易地顺流而下,轻易地冲垮了苇草的容身之所。它就这样让常人窒息于一时疏忽,它就这样让信徒为虔诚的信仰投身火焰;它就这样让延续了千百年的腐朽王袍沾上鲜血。命运总是有着冠冕堂皇的理由,看似不可更改的定数,它带来汹涌而势不可挡的浪潮,不经意间就裹挟了众多苇草的生命。在这喜怒无常的命运之下,在这强硬可惧的外力之下,生命啊,你渺小而摇摇欲坠。
脱下了生者自命不凡的骄傲外衣,除去凡人天将降大任的野心,洗掉苇草对生命延续的自信。唯有此,才能看到生命的本质。因为生是近乎瞬间的生,死是近乎永恒的死,所以生命本质才能是一场炽热的远征,这是生对死的征服,是尘埃对洪荒的征服。是瞬间对永恒的征服。伴着远征激昂而浪漫的号角,生命因生的微小而有努力延续的可能性,而有前进征服世界的价值,就这样,生命因瞬间而出发寻找永恒,生命因渺小而出发寻找广阔。自这一层面看,脆弱亦是一种可能性,因为坚韧的死处处相似,而脆弱的生各有各的脆弱,生命可见的历史中无数同胞在强硬的命运与外力中沉浮,无比丰富,无比多元,矛盾的对立又统一的火花于悬殊的对决中碰撞、四溅,这才配得上炽热的内核,这才能叫做远征——遥不可及而又十足的美丽。
生命啊,你是一场远征,你并非一定有死于圣赫勒拿岛的命数,但只要你前进,你就是星辰和大海的领主。
特级教师面对面,全天候为您答疑解惑!
张浩楠
苏中园区校 高二(3)班
人,生如文字般
文字,作为文明的载体,传承了灿烂而辉煌的历史和文明。其特点有二,一是精神继承性,二是难以磨灭,正如人生命一般。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出自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中,一语道出其志远兮,不逊于陈涉一般的“鸿鹄之志”,更似范公一样有志于天下。他的人生需要一个卓杰的证明,这正是有待完成的《史记》。在其史家之绝唱的极高艺术评价背后,更是对君主淫威和残酷命运的有力反抗。
由罪“诬上”,所患宫刑。武帝在其身下割的那一刀,痛不在身更在心,这样的耻辱超出他的想象和能够忍受的程度。若依古人所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节,他应该选择舍生取义。但是,对他来说,死!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也就成全了残暴的权力对自己的人格和存在价值的彻底抹杀。他毅然在这抉择中选择了“苟活”,是为了《史记》这一不朽伟业。他的人生化为了书中的文字,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之中,难以消磨改迹。
他将自己孱弱的生命融入笔下的人物,把独立的精神附着在屈原投江的毅然,荆轲临别的决绝,项羽自刎的悲壮之中。我们能看到司马迁的精神影子,这些文字形象继承了他的精神,司马迁通过他们向最高统治者发出了生命的宣言。
“你们是否知道有什么死亡不会降临的地方?”这是在狱中的苏格拉底发出的疑问,对于那些想救他逃脱死刑的人来说,这无疑是诧异的。哲学就是学习死,学习处于死的状态。因为死无非是灵魂与肉体相脱离,而哲学所追求的正就是使灵魂超脱肉体。苏格拉底相信灵魂不死吗?大抵是同史铁生一样,是相信的。他以不敬神和败坏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遵照狱吏的嘱咐喝下毒药。最后的时刻来临了,苏格拉底的悲剧就此落下了帷幕。这颗喜嘲讽的灵魂脱离了他所蔑视的肉体,他的生命没有迎来终结。相反的,他的生命是难以磨灭的。他用死亡换取探究人类真理的权力,用生命证明了人的精神所能达到的高度。以哲学的文字,书写自己的生命;以肉体的死亡,镌刻智慧的灵魂。
就像西塞罗所言,苏格拉底是第一个将哲学从天上召唤到地上来的人。他以之为神派给他的“神圣的使命”,为之服务,他连同精神一股地倾注到哲学中去。他的智慧,他的哲学,他的生命全都融在了一起,形成了他特有的生命哲学。这哲学的力量是惊人的,继承了他精神的力量,思想的力量。
无论是向死而生的司马迁,还是蹈死不顾的苏格拉底,他们都用生命书写下了难以磨灭的文字,完成了精神的传承。证明了人生的意义,做了倜傥非常之人。所以,人,是生如文字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