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更好地继承传统文化、弘扬美德家风,人文之光网将连载北京社科普及系列丛书《家训》。本期将继续推出第六章《律己》。
(图片来源:网络)
律己,也可以称之为“克己”或“自律”,就是自觉地约束自己,克制自己不符合道德规范的思想、言行,而将自己的言行纳入正确的轨道。任何道德规范,对于个体来讲,首先是一种外在的要求。要使其真正发挥作用、长久发挥作用,必须将它转化为一种自律的积极行为,使内在要求和外在行为统一起来。特别是在显然不为别人所知的情况下,“不欺暗室”“不愧屋漏”的自律,尤其必要。但这个过程是非常不容易的,需要严格要求自己,时刻省视自己的一言一行,及时、果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特别需要形成一种较强的意志力、约束力。唯有长期地严于律己,才能道德日进,最终达到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如境界。
【家训格言】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内省也。——《论语·里仁》
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孟子·离娄上》
勿以捷径附权要,勿以贪黩损家声,勿以贵倨凌乡曲。——(元)臧惟一《戒子弟》
起非分之思,开无谓之口,行无益之事,不如其已。——(明)袁衷等《庭帏杂录》
富贵心要淡,权利心要轻,义气心不可太重,豪侠心不可轻露。——(清)张清和《张氏家信择语》
谈笑不可近讥诮,应对不可斗针锋。——(清)赵润生《庭训录》
犯味儿的不吃,犯法的不做。——东四街道豆瓣社区老何记
发脾气是短暂的发疯。——东四街道总院社区严琦
莫贪身外之物,莫饮过量之酒。——东四街道六条社区孟艳雁、八条社区袁蕾
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再想。——东四街道总院社区王莉
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一让风平浪静。——东四街道七条社区盛志华
欲人无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东四街道八条社区姜希胜
静坐时常思己过,闲谈时莫论人非。——东四街道豆瓣社区王艳珍
不受无功之禄,不取不义之财。——东四街道南门仓社区陈永红
【家训故事】
杨震:“四知”拒金,清白传家
东汉时期的杨震,少年时即勤奋好学,通晓经籍,博览群书;中年后从教,弟子众多,多成栋梁之材,人称“关西夫子”。但他一直不愿做官,直到50岁才步入仕途,先后担任过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太仆、太常、司徒、太尉等官职。
杨震做官,刚直不阿,勤勉清廉,从不接受私人的请托。在担任荆州太守的时候,他发现有个叫王密的人,很有才华,就推荐他做了昌邑县令。后来,杨震改任东莱太守,赴任途中经过昌邑。王密听说恩师来了,非常高兴,一心想报答老师对自己的知遇之恩,晚上特地到驿馆拜见杨震,并带去10锭黄金送给他。杨震对王密的这种行为很是生气,断然拒绝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一时还没有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便说:“夜黑人静,没有人知道这事的。”杨震更是恼火,义正辞严地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这才明白过来,惭愧地告辞了。
杨震的家人也都生活俭朴,平时吃的是粗食,外出徒步,从不乘坐杨震的车辆。他的一些老朋友或长辈,要他为子孙添置一点产业。杨震说:“让后世的人称他们是清白官吏的子孙,这不是更好的遗产吗?”
在杨震的教导下,他的子孙个个博学而清廉,五个儿子都以“清白吏”而誉满天下。特别是三子杨秉,自律极严,尤以“三不惑”即不饮酒、不贪财、不近色而闻名于世,被誉为“淳白”。据《后汉书·杨震列传》记载: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德业相继,代代“能守家风,为世所贵”。杨震及其子孙不愧为严于律己、清正廉明的楷模。
鄢华明:廉洁自律,不贪不占,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总院社区的鄢华明是一名转业军人,现在的职业是警察。回顾自己的成长道路,他对父亲对自己的教诲感触极深。他父亲已经年过七旬,早年也当过几年兵,退伍后回家乡,当过二十几年民办教师,后来又搞过十几年会计。对儿子,父亲最爱唠叨几句话:“人的品质不能坏”“干什么都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做事做人要堂堂正正”。这几句朴实的话语,成了影响、指导鄢华明成长的最好家训。
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军人
1991年12月,在父亲的鼓励下,鄢华明应征入伍,成为一名军人。在此后的21年军旅生涯里,父亲给他写了252封信。每当看见满满一整箱子的信,鄢华明感慨不已,因为每一封信,都蕴含着父亲对儿子的关爱、激励和告诫;每一封信,都为他的成长提供了滋养。
刚当兵的时候,鄢华明非常不适应。第一次远离父母亲人,思恋之情,经常使他晚上蒙上被子偷偷流泪;从湖北武汉来到首都北京,寒冷的气候,把手、脚、耳朵都冻坏了,一颗火热的心也似乎被冻结;严格单调的军事训练、枯燥乏味的军营生活,与想象中的部队有着天壤之别。他一度有了打退堂鼓的想法。就在这个时候,父亲给他写信了,以一个“过来人”的口气告诉他,离别的思恋每个人都会有,时间长了慢慢就习惯了;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吃得苦中苦,才可能苦尽甘来;并一再叮嘱,千万别当“逃兵”,“逃兵”让世人唾弃,让乡邻鄙视,让亲朋好友不待见。父亲的来信,给了鄢华明冲向胜利终点的动力,也给了他战胜困苦的信心。新兵连顺利结束,鄢华明获得了嘉奖,被评为训练标兵。
当兵第三年,鄢华明参加了军校招生考试,以3.5分之差名落孙山。人生的又一个十字路口摆在了他面前,是退伍返乡,还是继续留队?就在徘徊犹豫之际,父亲又给他来信了,信中说:“你当兵这几年,家乡政府对军属非常关心,每到节假日都到家里走访慰问,一人当兵,全家光荣。再说你还有个兄弟,你要做他的榜样。”父亲的来信,犹如茫茫大海里的灯塔,让鄢华明看清了前行的路标。就这样,他超期服役了,第二年,又顺利地考上了军校。
军校毕业后,鄢华明先后当上了排长、连队副指导员、连队中队长、营教导员等,在部队发展比较顺利。这当中,仍然离不开父亲的谆谆教诲和告诫,使他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完满地完成了一项又一项上级交给的工作。
当排长时,鄢华明三次参加接兵,一次去的江苏,两次去的河南。由于年轻人参军入伍的热情很高,有些人甚至找关系、送礼品,想方设法入伍。因此,接兵在不少人眼里,是一件油水多的好差事。油水多,诱惑大,也就更容易出问题。父亲知道鄢华明要去外省市接兵时,马上写信过来,反复强调不要收受应征青年家长的钱物,不要到军人条令规定之外的娱乐场所去消费,时刻要自警,不要忘本。去河南洛阳的那一次,总共有50个新兵名额。
那些天里,几乎天天有人找,一千、三千、五千地送礼,或者是来自各方面关系的电话、条子,那真是需要很强的“定力”才办得好的事。他们走访过一个农家孩子,这明显是个非常穷困的家庭,住的还是土房。孩子素质挺不错的,按条件完全合格,已成家的二姐一心帮弟弟改变命运,凑了5万元,硬要送给鄢华明。这是个不小的诱惑,但父亲的教诲浮上了心头,鄢华明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事后,他说:“如果接了这钱,良心上对不起人啊!”
当鄢华明升为连队副指导员时,父亲又来信,提醒他要爱护自己的士兵,关心他们,给他们一种家的感觉;要明白士兵是连队建设的基石,“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当上连队中队长后,父亲来信教导,要想连队所想,急连队所急,当好参谋,搞好服务;不要忘事、落事,是做人做事最好的检验平台,要好好珍惜。任营教导员期间,父亲的来信把中央“八条规定”都搬出来了,说什么“老虎苍蝇都要打”,一定要廉洁自律,不贪不占,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军人。回顾21年的部队生活,鄢华明觉得,自己应该算是个堂堂正正的军人吧。
做一名堂堂正正的警察
2012年,鄢华明由部队转业,当了一名公安警察,工作地点是全国流动人口往来最密集的北京火车站。军装换警服,军队换公安战线,无论环境怎么变,鄢华明为祖国和人民认真工作的那颗心没有丝毫改变。作为人民警察,不仅需要忠诚、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还要公正执法、清正廉洁、敢于吃苦、勇于拼搏。在警察岗位,他仍然牢记着父亲的教诲:廉洁自律,不贪不占,做一名堂堂正正的警察。
任何一个城市的火车站,都可以说是当地流动人口最集中、情况最复杂的地方。每天在这里执勤,一方面,要耐心、细心地做好服务工作,不间断地接受过往群众的问路、打听、找人等等小事,帮助来自各地、因各种不同原因而遇到困难的旅客;另一方面,还要保持高度警惕,严查犯罪分子,不放过一点可疑线索。当帮助了人后,充满感激之心的旅客,可能要以物质甚至金钱表示感谢;当查获一些违法人员,比如小偷、扒手、倒票的“黄牛党”等时,这些人可能送烟、送酒甚至送钱来贿赂。每当遇到这类情况,父亲的教导马上浮上脑海,鄢华明总是毫不犹豫地拒绝,该帮人的照样帮人,该处罚、该抓人的按规定办事;遇到危险时,照样冲在最前面。他在心里时刻提醒自己:做一名堂堂正正的警察!
从当兵到现在,20多年过去了,鄢华明在工作岗位上获得了不少荣誉:两次三等功、若干次部队嘉奖、优秀中队干部、优秀共产党员等等。每当回顾往事,他说:“我心中从未忘记过父亲对我的教导——‘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这是我困难和彷徨时的精神食粮,是我前进路程中的明灯,是我内心踏实的磐石,也是我一生用之不尽的财富。”
中华好家风 | 《家训》:崇德
中华好家风 | 《家训》:立志
中华好家风 | 《家训》:勉学
中华好家风 | 《家训》:孝亲
中华好家风 | 《家训》:诚实